《練習的力量》|從運動員身上學習成功的條件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練習的力量》封面
作者:文/馬修.施雅德 譯/齊若蘭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17-10-27
大多數高爾夫球員最感到挫折的不是缺乏天分,而是沒有辦法始終如一地揮桿擊出好球。而要做到這點,唯一的辦法唯有多練習 -高爾夫球選手傑克.尼克勞斯

一、前言

  什麼樣特質的人可以獲得成功?是天賦異稟的天才,得到各種幸運和機會的人,抑或是努力不懈的平凡人?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是,作者以自身作為兩屆的乒乓球國手經驗,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成功並非單單依靠天賦,更多時候天份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背後投入的時間和有價值的練習。因此如果你也正在摸索如何邁向成功,邀請你一同在書中找尋屬於你的答案。
本文章節與分支-《練習的力量》

二、內容摘錄

筆者統整本書重點,可分為「成功元素」「有價練習」「心智管理」三大面向。

1.成功元素

  作者在1995年的1月時,首次成為英國排名第一的乒乓球選手。當時乒乓球在國內是很流行的運動,光是運動人口就達到240萬人,以及數千隻的球隊等。而是什麼的特質讓作者從中突出?作者回顧自己擁有的特質時,包含:速度快、詭計多端、不屈不撓、有很好的心理韌性、能彈性應變、靈活敏捷及反應迅速。而這些就可以達到成功嗎?
  我從作者所述說的故事中歸納成功需要的元素,用公式簡易的表達出來:
成功=天賦+機運+(努力×方法)

(1).天賦

  從上述作者提到的身體和思想特質,似乎是他與他人不同的優點。但在這本書中卻僅占了輕描淡寫的微小篇幅,反而是從更多故事提出反面思考的可能。
打不到網球的桌球選手
  2004年時,作者和德國網球名將史提奇(Michael Stich)在一次的網球交流賽中進行了試驗。他請史提奇能以全速發球的速度向自己擊球,想瞭解自己在國際桌球壇磨練20年的反應能否應對。因為史提奇是網球史上發球速度最快的選手之一,其個人最高球速為215 km/hr,若是能追上發球的速度也間接代表了反應力的天分和能力,能夠在不同領域同樣的適用。
  結果出乎作者的意料之外,史提奇發出來的球就像一陣風似的,一瞬間從右耳邊呼呼飛過,連轉頭的時間都還來不及,網球便已重重的撞上作者身後的綠色帷幕。一次、兩次、三次,連續四次的發球都是相同的結果,甚至史提奇回頭來說,他在最後兩次發球時已經把速度放慢,為的是讓作者有機會回擊。難道是自己的反應能力不足嗎?明明在網球場上,可以回擊對方發球的反應時間是450毫秒,在打乒乓球時的反應時間250毫秒的自己,卻打得到乒乓球而打不到網球呢?
天生跑得快的黑種人
  來自牙買加的閃電博爾特(Usain Bolt),被稱為地球上跑最快的男人。作為100公尺/200公尺/4×100公尺的三項賽事的奧運金牌得主,同時更是世界紀錄保持人。除此之外,可以說從1983年世界田徑錦標賽舉辦以來,多數情況的冠軍都是黑人,更有整整25年的時間沒有白人運動員進入過奧運100公尺的賽跑決賽。
  面對此樣結果,我們更多指向基因遺傳的差異,更有「東非人天生擅長長跑,西非人天生擅長短跑」的歸納想法。難道黑人、白人和黃種人,真的就是不同的物種嗎?在《肯亞的跑步運動》中,顯示了肯亞成功跑者在地理上的分布。
肯亞頂尖跑者的地理分布 / 摘錄自《肯亞的跑步運動》
  那些肯亞的頂尖跑者並非均勻分佈在全國各地,而是高度集中在東非大裂谷的一小塊區域(頂尖跑者密度22.9)。已退休美國大學田徑教練哈地(Fred Hardy)更說「若以艾多瑞小鎮為中心,涵蓋方圓的一百公里區域中已包含肯亞九成的頂尖運動員,在南迪山區顯然有些特別之處。」並且南迪這個區域只占肯亞的1.8%人口數,卻有半數以上的頂尖非洲運動員誕生於此。這樣的事實是否又與「黑人天生跑得快的論點」有所違背呢?

(2).機運

  作者表示運動並非完全的實力至上,好像靠著相當的能力加上苦練就能達成。試想或許有成千上萬個小孩同樣具備乒乓球冠軍的實力,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同樣的成就和境界? 機運,也是成功必須的條件之一。
  作者坦然地說,自己的成功來自四份的幸運組成,包含球桌、哥哥、教練和俱樂部。第一份幸運是青年時期,父母在因緣際會下買了桌球桌,即使他的父母都不打乒乓球,那個擺在車庫的桌球桌在當時的環境非常少見,卻成為啟蒙的開始。第二份幸運是哥哥,因為有和自己同樣熱愛乒乓球的哥哥,在每天下課的時間一起在車庫練習數小時的對打,並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數千小時的練習。第三份幸運是查特斯先生,不僅僅是一位小學的老師,更是英國頂尖的乒乓球教練,在發現作者的潛能後邀請他加入了歐米茄乒乓球俱樂部。第四份幸運則是歐米茄俱樂部。在這個俱樂部裡不僅讓他能全天候的到場練習,裡面聚集非常多得過無數獎牌的乒乓球好手讓他在過程中大幅的成長。
  或許那些能夠克服萬難,贏得勝利的人受益於其特殊的環境,作者也開玩笑道,如果他家的門牌差一號的話,就會被分派到另外一個學區,也就不會遇到查特斯教練,也不會加入歐米茄俱樂部。

(3).努力×方法

  即便掌握了天份和機運,一個不努力的人可能輕易地獲得成功嗎?我想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我們或許可以達到微小的成功,這樣的方法卻無法帶領我們走向人生道路的最高峰。作者同樣認同常見的「一萬小時定律」,或者有些人稱之「十年定律」。那些頂尖的高爾夫選手,都在25歲左右贏得第一個世界級的比賽冠軍,也就是說他們平均都已經有十年以上的球齡。這樣的現象在不同運動領域以及學術界都能觀察到相同的現象。
畢卡索的畫作
  眾所周知,畢卡索無比的成就就像是天才的典範。他不僅是藝術家、畫家、雕塑家、版畫家,更是舞台設計師。又有誰知道,這個出生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區域的無名小卒,竟然能創作出20世紀最創新、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品。這必然是擁有靈光乍現,或是天賦異稟的人才能做到的境界吧?
  而從天普大學的心理學家魏斯柏格(Robert Weisberg)研究中發現,畢卡索早期的畫作完全看不出他的創作天份,在畢卡索年輕時期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在細心地描繪眼睛已各種姿態的人體,這些練習時間不是幾個小時或是幾個星期,而是投入無數小時練習繪畫技巧的過程。
  畢卡索的名畫《格爾尼卡》,靈感來自1937年西班牙內戰時格爾尼卡的巴斯庫鎮遭受轟炸的場景,被公認為藝術史上最有創意的作品之一。而你猜怎麼著,這幅畫作完全不是來自天外飛來的靈感。從素描的紀錄顯示,畢卡索運用三十年累積的經驗來建構這幅畫作的多重層次,比如以畢卡索早期的畫作為基礎作為支撐整體結構的第一幅素描,其他則衍生自他對西班牙畫家哥雅(Francisco Goya)的畫作理解,以此類推...。這幅傑作的每個層次都是根據經驗所畫,那些看似純潔神秘的創造力,其實是一輩子奉獻心力的成果
不斷打破的世界紀錄
  當我們知道努力的長久累積,才能在擅長的領域中開花結果。但另一個的問題的思考在於,只要投入足夠或是更多的時間就能獲得成功嗎?
  以音樂為例,一度有位音樂家可以持續吹奏一個音長達60秒且不換氣時,讓每個人都驚嘆這樣的結果,並且認為這就是極限。但後來音樂家肯尼(Kenny G)在發明一種循環換氣的方法後(可持續從鼻子吸氣,從嘴巴吐氣),一舉創下連續吹奏一個音達45分鐘的紀錄。又比如美國鉛球好手歐布萊恩(Parry O`Brien)在擲鉛球前把身體旋轉180度取代了前後搖動姿勢,結果17次打破了鉛球世界紀錄。
  意思是那些被打破紀錄的人不夠努力嗎?我想不是,而是有更好的方法取代。這樣的結果讓我們不得不相信,人在複雜活動的表現上會不斷地向上提升,並且直到遙遠的未來,都可能不時再出現難以預測的創新。同時雖然作者未明確的提出論點,卻也展現:「累積長時間的努力,配合技巧與方法的改善,是通往成功的重要因素。」

2.有價練習

  所謂有價練習,在書中是用「有目標的練習」稱之,其實便是上文所提到的「方法」。引用推薦序裡的文字來說,有許多的老人即使經過一萬小時的時間練習,他們的投資能力卻始終進步緩慢?因為多數的時候他們缺乏有目標的練習,僅僅只是把時間放在自己熟悉的事情上,而不曾嘗試過舒適圈以外的事情
高手如雲的中國桌球
  在作者15-19歲期間,都採用英國的傳統訓練方式進行練習,會使用固定的動作模式練習(對手一球打向正手拍方向,一球打向反手拍方向,如此重複)。 直到作者19歲時,有機會能被運動界最偉大球員之一,中國乒乓球好手陳新華訓練後而有極大的翻轉。他的訓練模式是把一百顆球放在桶子裡,然後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旋球模式多球其發。這使得作者在訓練時必須把身心調整到截然不同的嶄新狀態,更在延續這樣的訓練五年後,在動作、速度以及該站的位置的警覺性都完全改變,並在世界桌球壇的排名中突飛猛進。
  從這個故事裡,作者瞬間明白中國在乒乓球運動能表現如此傑出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反應快/調製祕密的飲食配方/較長的訓練時間或是其他神祕因素,而是他們的訓練更有計畫,更有目的。這樣的訓練無法依靠自動駕駛系統,而是加足馬力的全力衝刺。
兩萬次摔跤的訓練
  每當我們觀看花式溜冰的表演時,無不被選手的活力、敏捷度、優雅舞蹈和高超的技巧給折服。在這充滿膽識和美感的跳躍中,不知道累積多少跌倒的次數,以及受過多少次的傷所換來?
  日本的荒川靜香無疑是史上最傑出的溜冰選手之一,而根據統計顯示,他從一個懷抱滑冰夢想的五歲女孩,一直到成為2006年奧運金牌的過程中,至少經歷超過兩萬次的摔倒!而這故事就像是無價的例子,如果能在四腳朝天摔倒兩萬次以上仍堅持,才能產生超越常人的卓越表現。
有價練習
  也因此真正有價值的練習,是帶有追求卓越的目的進行練習,並在過程中不斷突破自己的問題點,以此超越自我極限並開發最大潛能。正如《刻意練習》的作者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所說過的話「唯有在做不到的事情上下苦功,你才能成為自己渴望變成的高手」

3.心智管理

  在此書中,我認為作者除了點出天賦的非絕對性外,更多強調在心智的管理和韌性上,如何對生命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不僅是對於目標的堅持上,同時也改變了每個人對於挫折與失敗的應對方式。
虛構的激勵
  2003年時,美國心理學家瓦頓(Greg Walton)設計了一個特別的實驗,他找尋耶魯大學的學生,對實際上無解的數學謎題。特別的是,在試驗之前給學生閱讀前耶魯數學系學生傑克遜撰寫的報告。表面上是讓他們對數學系有更多認識,但實際上這位傑克遜是心理學家瞎編的虛構人物,為的是讓一半的試驗者,所看到的傑克遜個人資料,擁有和他們一樣的出生日期和相似背景。
  測驗結果顯示,那些生日相同的組別相比對照組的努力程度大幅不同。光是花在那道解不開謎題的時間就比「生日不同組」多出了65%。在後續的訪談中,生日相同組對於數學的態度較為正面,並且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樂觀有自信。這表示我們的潛意識會「因聯想而受到激勵」,且在無意識中造成極大的改變
六個字的驚人威力
  1998年時,心理學教授杜維克(Carol S. Dweck)以400名四年級生為實驗對象。實驗總共給予三道題目(難度為中等-困難-中等),並在每一次給予得分後,一半的人稱讚他們「你一定很聰明」;一班的人稱讚他們「你一定很努力」。希望檢視那些簡單的讚美話語和方式,如何影響小學生的認知和表現。
  測驗結果有三個結果。第一,經過第一道測驗後,教授讓他們可以決定下一題要選擇較困難或是更簡單的題目。有66.7%的「聰明標籤組」選擇更簡單的題目;有90%的「努力標籤組」選擇更困難的題目。因為聰明標籤組擔心在困難測驗中失利,將會失去被貼上的聰明標籤;而努力標籤組則享受迎接挑戰的過程。第二,第二題的困難程度讓所有學生都無法答對,但聰明標籤組相比努力標籤組表現出更多的自信心降低。第三,當第三道的題目回歸到第一題的難度時,聰明標籤組的分數比第一題下降了20%,而努力標籤組則比第一題進步了30%。這說明了那些失敗的經驗,卻反而成為他們不斷進步的養分。
  或許作者在這邊更想帶出的是,我們在稱讚他人或是自我鼓勵的時候,更應該稱讚的是努力的程度而非天份的高低。正如《心態致勝》所提到,一個人的思維,選擇的是依靠天賦的「定型思維」,還是依靠後天努力的「成長思維」,將決定人生將走向平庸或是傑出的道路。
負面情緒的正效益
  對現代人來說,擁有負面情緒似乎是不正常也是不該存在的狀態。而那些運動員,不僅僅是在失敗時感受到痛苦,卻也不乏在得到勝利後有種情緒上的失落感。這些感受真的是我們需要極力避免以及不必要的嗎?作者認為所謂的負面情緒儘管看似沒必要且令人不悅,實際上卻是維護我們長期健康和生存的重要機制
如果不懂得害怕,你可能呆坐在那裏思索,而不知道走來的獅子是否構成威脅;如果不懂得生氣,別人可能毫不留情的找你麻煩; 如果不懂得厭惡,可能連吃下大便和腐敗的食物都不自知。
  這些舉例當然屬於極端的想像,但若從這個角度去思考負面情緒,似乎一切能被更合理的解釋。那些輕微的憂鬱是為了讓我們放棄達不到的目標;焦慮使我們主動地逃離危險處境;而勝利時的失落,是為了讓我們脫離目前的滿足,專心地面對下一次挑戰。試想如果得過金牌後從此志得意滿,是否還能維持在未來繼續努力的動力呢?那些調和的化學反應,讓我們的情緒就像正弦波一般,能夠在波峰和波谷之間上下振動,並且不斷向前傳遞。

三、結語

  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在於重新認知邁向成功的要素。倘若成功正如本文所總結的公式,那些天賦和機運縱然美好,卻不是我們能自己掌握和完全控制的參數。甚至有些時候,對於天份的依賴更使我們面對失敗承受更大的傷害。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是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熱情與目標,透過有價值(目標)的練習不斷去修正自己的問題,才能在時間的累積中不斷的突破。
  也許書籍多數談的是體育或是藝術界的案例,但我認為這些成功的要素,不論在學習上還是人生的態度中都是放諸四海皆準,不同的是每一個領域需要透過怎麼樣的練習才能達到,都需要實際面對時才能一步步思考。我最大的感受是:「成功的路徑,是用有效的方法,配合不懈努力的精神,長久累積的馬拉松」。除此之外,本書內還討論到在高壓下的精神管理,以及運動場上禁藥的反思問題等等,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原書籍來瞭解更多!
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歡迎追蹤以及點選喜歡,也歡迎留言給予更多意見 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也願文字能帶給您小小亮光,帶領您繼續前行~

  
16會員
10內容數
透過書籍閱讀與整理,期盼在過程中與讀者共同分享及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光小徑 的其他內容
作者在工作後的閒暇時間,透過進修和學習更大地拓展自己的舒適圈。即便初衷並非為了轉職,卻累積出專屬個人的競爭力。多數人在下班空閒後,雖有理想卻總淪為空想,多數的規劃因為生活疲憊,意外發生或是惰性拖累,引領我們就這樣屈服於安逸中。倘若你也有相似的情況,邀請你一同在這本書中,從作者的經驗看到改變的可能!
作者在工作後的閒暇時間,透過進修和學習更大地拓展自己的舒適圈。即便初衷並非為了轉職,卻累積出專屬個人的競爭力。多數人在下班空閒後,雖有理想卻總淪為空想,多數的規劃因為生活疲憊,意外發生或是惰性拖累,引領我們就這樣屈服於安逸中。倘若你也有相似的情況,邀請你一同在這本書中,從作者的經驗看到改變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布萊德.史託伯格所著書,內容介紹了一些書中的精彩觀點,並提及了脆弱、支持團體和社群媒體等概念。
Thumbnail
雖然知道自己時間管理能力很弱, 但是最近的情況已經失控到, 已經連續好幾天熬夜到凌晨。 連老公都看不下去,非常擔心我的身體。 為此我還寫了一封給身體的道歉信。 這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究竟犯了哪些錯誤? 可以如何修正過來? 我列出了
Thumbnail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真正核心,並將其融會貫通,將能變化應用在生活的各種層面,將內在的改變,一點一滴的實踐於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當遇到怎麼都不想動,卻又不得不去面對的情況時,如何平衡身心的強大力量,與外界建立起一種長期健康的循環關係…
Thumbnail
身心靈、心理學,這個領域就算不是僅次於投資理財賺錢(包括房地產),大概也至少是前十名的熱門(熱錢)產業。體制內系統,常常與現實脫節,綁手綁腳很多忌諱;體制外系統,則是門檻極低,究竟是看了幾本書就靠著行銷包裝入行暴賺,還是真正磨練功力承擔責任,完全只有操作者自己能自由心證了......more
我相信你和我一樣,看完這本書之後一定會很興奮的做幾個練習,但一旦生活忙碌起來,或許很快我們又會被打回到原型,原來的行為模式又會再度覆蓋過我們的學習。 没關係,只要記住,不管人生中遇到什麼事,你永遠都有能力重新站起來。重新回來閱讀這本書,或是把你在讀這本書時候所做的筆記重新拿出來,喝杯咖啡,吃個冰淇淋
照顧好自己這件事,真的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畢竟會陪伴自己到人生終點的,也是自己。 但在忙碌的生活之下,我們習慣把照顧自己放在最後一位。 比方說,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壓榨自己來配合別人的需要。我們壓縮時間,以致睡眠品質不好,三餐隨便解決,少喝水,没運動,長期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心情變差了,注意
繼續來分享《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第3章—心靈的彈性。 這裡提到的的提升心靈彈性,指的是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並且以更好的視角來評估自己的狀態。 書裡面提到了一個 「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 的概念。 第一支箭就是事件的本身,當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們已經感到痛苦了,接著,好像覺得這樣不夠似的,我們又會往
繼續來分享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第2章人際的聯結。 人際的聯結是復原力的核心,如果無法從原生家庭獲得,仍可透過其它與其它人或生物之間的聯結獲得,如朋友,同事,志工,甚至是寵物或路邊遇見的狗狗貓咪,只要交流的瞬間是正向溫暖的,大腦產生的催產素即能讓我們感到平靜,阪低恐懼,增加信任。 這一章的三個練
這本書是我11月1日在二手書店無意中看到的,提到復原力,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前年看過的一部影片--我的章魚老師,有一次它被沙魚咬傷,傷勢很嚴重,章魚回到自己的洞穴裡,約半個月的時間不吃不喝,閉目養神,半個月之後它再出來,又是活蹦亂跳。那一幕我好感動,我想,我們每個人好像也都有這種內建的自癒力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布萊德.史託伯格所著書,內容介紹了一些書中的精彩觀點,並提及了脆弱、支持團體和社群媒體等概念。
Thumbnail
雖然知道自己時間管理能力很弱, 但是最近的情況已經失控到, 已經連續好幾天熬夜到凌晨。 連老公都看不下去,非常擔心我的身體。 為此我還寫了一封給身體的道歉信。 這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究竟犯了哪些錯誤? 可以如何修正過來? 我列出了
Thumbnail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真正核心,並將其融會貫通,將能變化應用在生活的各種層面,將內在的改變,一點一滴的實踐於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當遇到怎麼都不想動,卻又不得不去面對的情況時,如何平衡身心的強大力量,與外界建立起一種長期健康的循環關係…
Thumbnail
身心靈、心理學,這個領域就算不是僅次於投資理財賺錢(包括房地產),大概也至少是前十名的熱門(熱錢)產業。體制內系統,常常與現實脫節,綁手綁腳很多忌諱;體制外系統,則是門檻極低,究竟是看了幾本書就靠著行銷包裝入行暴賺,還是真正磨練功力承擔責任,完全只有操作者自己能自由心證了......more
我相信你和我一樣,看完這本書之後一定會很興奮的做幾個練習,但一旦生活忙碌起來,或許很快我們又會被打回到原型,原來的行為模式又會再度覆蓋過我們的學習。 没關係,只要記住,不管人生中遇到什麼事,你永遠都有能力重新站起來。重新回來閱讀這本書,或是把你在讀這本書時候所做的筆記重新拿出來,喝杯咖啡,吃個冰淇淋
照顧好自己這件事,真的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畢竟會陪伴自己到人生終點的,也是自己。 但在忙碌的生活之下,我們習慣把照顧自己放在最後一位。 比方說,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壓榨自己來配合別人的需要。我們壓縮時間,以致睡眠品質不好,三餐隨便解決,少喝水,没運動,長期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心情變差了,注意
繼續來分享《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第3章—心靈的彈性。 這裡提到的的提升心靈彈性,指的是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並且以更好的視角來評估自己的狀態。 書裡面提到了一個 「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 的概念。 第一支箭就是事件的本身,當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們已經感到痛苦了,接著,好像覺得這樣不夠似的,我們又會往
繼續來分享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第2章人際的聯結。 人際的聯結是復原力的核心,如果無法從原生家庭獲得,仍可透過其它與其它人或生物之間的聯結獲得,如朋友,同事,志工,甚至是寵物或路邊遇見的狗狗貓咪,只要交流的瞬間是正向溫暖的,大腦產生的催產素即能讓我們感到平靜,阪低恐懼,增加信任。 這一章的三個練
這本書是我11月1日在二手書店無意中看到的,提到復原力,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前年看過的一部影片--我的章魚老師,有一次它被沙魚咬傷,傷勢很嚴重,章魚回到自己的洞穴裡,約半個月的時間不吃不喝,閉目養神,半個月之後它再出來,又是活蹦亂跳。那一幕我好感動,我想,我們每個人好像也都有這種內建的自癒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