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睡得正甜,突覺眼前好像有亮光,張眼一看,原來是大大圓圓的月光透過蚊帳的簾幕直直的映入眼簾,想起了蘇東坡的”月色入戶"。翻了個身想帶著月影繼續入眠,身旁的內子開口了,說她一晚沒睡,因為她們球隊有位球友癌症復發,無法再開刀了,因此在家人群組上提及這件事,結果沒人回應,全都是已讀不回…。我想到的是:應該不是不理不采,而是不知如何回應吧?然而內子想到的是上次該友人住院時,他兒子的態度,認為自己的母親是咎由自取,因為經常喝酒…但醫生的說法是與酒無關。而她之所以喜喝兩口,也與無法獲得家人的體諒和溫情有關;而這一點也是該球友經常—也熱心—的參加廟會活動的原因之一;但參加廟會卻也成了兒女有些敵視她的理由—在廟會活動上花太多的時間、精力,但最重要的是金錢—子女認為她沒有珍惜可以給他們的錢,而把錢浪費在廟會上了。
內子提及時有些感傷,友人生養的子女竟然成了對她最不同情,也最不諒解的人…我的回應是:盡力給予支持和鼓勵,但不必把別人的不幸當做自己的罪過,從而無端受其影響。
最近網路不是有則新聞嗎?爸爸中風需人照顧,兩位嫂嫂的回應是:自己的父親自己顧。爸爸在她長達數年的盡心照顧下,大有好轉;然而最近在立遺矚時,兩位哥哥,甚至是他爸爸,都認為她是已嫁的外人,因此要將所有財產都分給兩位兄長,只給了她一隻手錶。該新聞之所以引人注目,乃因這個女兒說,需要照顧時,是我的爸爸;要分財產時,我是已經出嫁的外人…為了錢,為了分擔可能的責任,即令親如家人,也經常因此而反目,甚至成仇。這種新聞還少嗎?
那怎麼辦呢?別人的事情我們管不著,事關自己的話,或許可以開誠佈公的談開來,即令談崩了,最少也知道對方的想法…,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乃因,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一樣,但處理的方法則相類似,把問題指出來、擹開來、討論並共謀對策,然後接受結果。或謂:說來容易,做來難。但即令難也得做,不是嗎?否則要怎麼辦?
例如前述的內子友人,親子間的關係就僵在那兒,然後呢?大家似乎都避而不談,以至各自懷抱著各自的想法,每個人都覺得別人辜負了自己,自己受到了傷害,但真的是這樣嗎?
又例如那個照顧爸爸的女兒,民法規定女兒也可以均分原生家庭的財產。如若照顧前先講好,財產在減去照顧者應得的利益後再均分,那麼兄嫂為了財產,或許也願意承擔照顧之責…,或許也就沒有那麼多唧唧歪歪了。
我們經常會聽聞到某些人—或者某些家庭—的不幸的或酸楚的境遇,因而深有感觸,甚至陷溺其中難以自拔(例如內人半夜還睡不著,為了友人的遭遇而懷疑東懷疑西的…問題是:是的,你很有愛心,也很有同情心,所以感觸很深,但如此一來,除了自找麻煩,自找罪受之外,對問題的解決有什麼助益?),金庸創造的明教教義有:「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說詞。此點也可以從描述"情緒"的詞彙中,負面遠多於正面中看出。怎麼辦呢?我的想法是:可以的話,對旁人的事盡力支持和鼓勵,對自己的事盡力處理和解決,然後呢?放鬆,放下,放空。
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