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參加了幾年的台北市 228 紀念遊行,每一次都會看到不同的「景致」,有的時候是多認識到 228 爆發前後的歷史地點,有的時候是多知道幾個書本上沒有紀錄的事件,或是曾經在遊行路線上枉死的台灣人名姓。某一次的遊行,身邊一位似乎是退休教授,跟他身旁的朋友說,他每年都要來走,走到不能走,請人用推的也要來跟大家一起走!當下聽了覺得配服他的意志力,自己走到第二年、第三年,心裡就越明白那位教授為何會這樣講......
每年台北市的民間 228遊行活動都是在日新國小集結、整隊,記者採訪結束後,出發前往位於南京西路183號前的天馬茶房石碑-如同鄭南榕當年巡迴台灣各地辦大型228和平日紀念活動,進行獻花儀式之後,正式起行。天馬茶房是1947年228引爆全台灣大屠殺的重要起始點,但是連續幾年參與遊行,只見天馬茶房紀念石碑周遭逐年衰敗、崩解的空間,除了每年一次的遊行隊伍參與者,台北人對這個紀念石碑所代表的意義也越來越忽視、無視、不當一回事。
紀念碑旁幾乎只有30公分不到的警示黃燈,不僅讓前往弔念者有一種極逼近的壓迫感,其作用功能也非常曖昧不明,若說是要提醒經過路口的人車注意巷弄出來的車輛,難道沒有更好的位置?而且有必要跟紀念碑「保持」這麼近的距離嗎?
在任何一個重視歷史文化的文明國家,對於其重要的紀念碑周遭空間,都會在空間感、莊重感、視覺美感上特別用心維護與營造,在天馬茶房的228紀念石碑周遭,似乎完全沒有這種用心。
黃色警示燈設置的位置,可以感受到施工單位對重要歷史文化毫無尊重與空間意識
與這一支警示黃燈成對的另一支剛好安裝在這個路口正對面(法主公廟側)的路燈上,但是周遭並沒有任何出車輛入口,所要警示的「對象目標」相當模糊不清,看起來就是為了「讓他看起來是必要」而設置,而非真的有設置必要。
因為,同一路段再往東的兩個路口,一個是皇家季節酒店路口,一個是全聯福利社路口,都是行人與車輛相遇機會相對更多,風險相對更高的路口,卻完全沒有設置警示黃燈,讓人十分疑惑,天馬茶房紀念石碑旁這一支警示黃燈的設置,是否有其針對性?為了破壞、削減這個空間的莊重感,假意「為了用路人與車輛的安全」行「貶抑、破壞228文化紀念碑空間」之實?
法主公廟側黃色警示燈旁並無車輛出入口或巷弄,與天馬茶房紀念碑旁的設置理路矛盾
再說,天馬茶房紀念石碑被撞擊破損的畫面,更是讓人搖頭無奈,一個台灣重要歷史記憶的紀念碑受到破壞,無論人為或意外,是否都應該儘速修復處理,甚至追查原因,但是,如同台北人對轉型正義的冷感,甚至選出228屠殺者的政治利益繼承者擔任台北市長,寧可放任這些歷史文化記憶快速消亡、崩解,用連假、消費、慶祝來取代紀念、追思、反省。
前往詢問當地里長(朝陽里)相關事項,里長竟看似得意地脫口說出「那些花(前往追思者所放置)會越來越少!」。不知里長對於228在當地的歷史、文化意義有什麼觀點,但是,輕蔑歷史、無文化思維是本人當下的直接感受。
全台灣228紀念碑的處境,就筆者所知,不僅一處遭受到相同的對待,刻意被移置非原址路旁、長期忽略、破損無維護、地方政府文化局處毫不重視,中華民國殖民政府官僚「有做就夠,設置碑文已是給台灣人恩賜的心態」,從這些紀念碑文的環境空間維護、經營,就能夠看出來,值此台灣人主體意識急需凝聚、台灣族群共同抵禦外敵來襲、轉型正義工程半途延宕的緊要關頭,難道不應該透過重新檢視台灣人共同歷史的紀念碑文現狀,來進行全民教育與凝聚共同體意識嗎?
在這裏,懇請議員能夠發起相關的呼籲、邀情文化局共同會勘、整頓,讓無論是來台灣參訪的外國朋友、台灣的年輕朋友、對台灣歷史、文化正在學習瞭解的朋友,都能夠直接體會、清楚認識這些台灣土地上真實存在、發生的人事物,一起來疼惜台灣。
另,若能夠藉修護228紀念碑文會勘同時,邀請台灣母語復振工作者,根據事件發生地點當時的主要活動族群,增加母語版本的事件內容說明,正視「目前官方228紀念碑文皆毫無例外使用殖民壓迫者的語言來書寫」的問題,藉此機會在台灣重要的歷史紀念碑文進行「語言文化轉型正義」的工程,相信將能夠更近一步推進整體社會轉型正義的進展,希望能將此核心議題與石碑的修護、安置做一體性的討論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