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課程制度很有趣,因為要住校,所以把兩個禮拜的時間挪成上十天課放四天假,每天上午都是正課,也就是經典的國英數自社,下午就是一系列興趣課程跟社團,音樂欣賞、單車課、戲劇課、吉他社……,記憶最深的是有一學期,有個女生開了一個養雞社,我們真的去附近的農場學怎麼抱雞(對,雞可以抱),學雞的生活習性。
由於是小五到高三混齡上課,所以正課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去選,可以看到國三跟高二的同學,在同個課堂寫同樣的教材,也沒有像大學每學期有規定的必修課,除了自治會和登山課程,所有的課程都是自己安排的(但畢業還是有必修學分的門檻,像國文需要修到10學分)。
圖片來源:全人中學2022年春季(110-2 學期)開課課表
你要學習不學習
為什麼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
高一剛入學的時候,我一直抱著「這個學校給我這麼自由的空間,我應該要非常自律」的心情,所以國英數自社每科我都排了一堂課,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想上那些課上。過了幾個禮拜,我發現國文課選讀的書,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可是不上那堂課又違背了「自律」的初衷,我把這個煩惱跟當時的導師說了,導師問我為什麼覺得一定要去上那些課,我說:「我現在還不知道我想做什麼,在我找到之前,應該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吧,我現在想得到有意義的事就是去上課。」
「為什麼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導師反問。
「不然要幹嘛?」
「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學習啊。」
「學習什麼?」
「學習發呆、放空,學習跟找不到目標時的徬徨共處,體驗那個感覺,這樣也是沒有意義的嗎?或是說,沒意義又怎樣,沒意義就不能去做嗎?」
我的三觀在當下整個震碎了。所以不學習也算一種學習?
後來我試著放掉一些不知未何而堅持的課,學習所謂的「放空」,其實真的要完全做到真的很難,會開始不由自主的焦慮,這樣做真的好嗎?我是不是在浪費時間?也是第一次體驗到完整為自己負責是怎麼一回事,當你不再受一些無謂的規則約束時,能約束你的就是你自己,沒有辦法再把任何的失敗怪罪到任何東西上,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就是「自由」的形狀。
等確定好,再來上課吧
明確地了解到自己「正在幹嘛」跟「為什麼要這樣做」
山上的冬天很冷,早晨要從被窩裡爬起來簡直是地獄,冬天的蹺課率有理所當然地提高。有天我坐在教室外頭吃早餐,上課時間已經過去三十分鐘後,一個老師一臉無奈地從教室裡走出來,我問他不用上課嗎?他說,冬天大家都起不來,沒人去上他的課。但另一邊的教室,還是有那麼幾個學生裹著最厚的羽絨服在算數學,我驚訝他們如此的有毅力,其中一個男生說,他這學期想要完全做到跟自己約定的事,讀書就是他跟自己約定的其中一件事。其他坐在教室裡的,各有各的理由,不過每個人都很明確地了解到自己「正在幹嘛」跟「為什麼要這樣做」,也不是為了考高分,可能只是為了完成跟自己的小小約定這麼簡單的事,但都是有意識地去完成每一件事。
當不知道為什麼要上課的時候,就讓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吧,有意識地去做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