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開始,許多酒廠已經陸陸續續感受到麥芽價錢的上漲,在酒廠經營上開始面對新的挑戰。氣候變遷正要開始大量的影響啤酒產業,先是啤酒花的生長與收成,再來連相對容易栽種的大麥也開始影響加劇。現在面臨的,不只是大麥價錢的問題,近年的極端氣候甚至造成大麥養分的比例失衡,這讓整個釀酒產業的永續發展面臨了前所未有的難題。
啤酒產業該如何面對氣候變遷的襲擊呢?除了面對漲價還能做些什麼呢?是否有機會使用其他的原物料釀酒?釀酒產業的農產原料需要永續經營的計畫!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的是,啤酒釀造中除了使用大麥麥芽,還有哪些常見的替代原料。他們在釀造中的功能是甚麼,又有哪些是氣候變遷之下,朝向永續發展的解法。
大眾化風味:玉米(Corn) 稻米(Rice)
玉米(corn)與稻米(rice),世界兩個主流的食用穀物之二。相信大家對他們並不陌生,因為我們生活周遭處處可喝到玉米與稻米釀造的啤酒。
過去的啤酒發展歷史中,美國人不是第一個使用玉米(corn)釀酒的、台灣人也不是第一個用稻米(rice)釀酒的。但不可否認的,美國把玉米添加的啤酒發揚光大,日本也讓添加稻米的啤酒更加流行。而釀酒師在使用玉米與稻米作為原料,大部分目的都是減少麥芽的風味,讓整體風味強度更低、酒體更輕盈,因此啤酒的易飲性更高。這樣的風味也更啤酒更大眾化,因此玉米與稻米至古至今都會是麥芽替代穀物的常勝軍。
風味與用途:古小麥(Spelt) 小米(Millet)
釀酒師最初開始使用古小麥(spelt),是因為它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可以讓啤酒的酒體更厚、酒帽持久度更高。甚至被使用在比利時傳統式的混濁糖化法(turbid mash),讓更多長鍊澱粉在野生熟成時成為風味來源。其實古小麥的用途就如同一般小麥一樣,只不過古小麥本身就擁有更多的風味(烤吐司般)以及營養(纖維素與維生素),在啤酒釀造中都可以帶來不一樣的風味體驗。
另外,在啤酒釀造中帶有功能性的穀物,不得不提那些使用於釀造無麩質啤酒(gluten-free beer)的原料。帶有堅果般風味與委婉甜味的小米(millet),就是一個常被使用的無麩質原料。其他還包含了燕麥(oat)、高粱(sorghum)、藜麥(quinoa)和蕎麥(bucketwheat)。不過如今,使用這些原料來釀造無麩質啤酒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畢竟多數無麩質啤酒依然需要依賴麩質蛋白分解酵素。這些原料更多提供的,是他們獨特的風味以及豐富的營養。
永續與環保:偃麥(Kernza) 西非小米(Fonio)
如今面對到了氣候變遷的地球,需要使用的原料是更容易生長(無蟲害)與生命力更強的穀物。其中已經有被釀酒師使用於啤酒釀造的,包含了偃麥(kernza)與西非小米(fonio)。這些多年生長型植物(perennial),不但減少了每年重新植苗的人力與能源,在環境上也有助於減緩土壤流失(soil erosion)。
擁有超級小麥的稱號的偃麥(kernza),莖非常的長而擁有不怕蟲害的特性。偃麥需要的水分也比一般的小麥少,有更強的乾旱生存力,也大大增加了環境中的碳截存量(carbon sequesteration)。其在啤酒釀造中可能有的表現包含堅果(nutty)、土壤(earthy)與香料(spicy)般的風味。目前大家所知道第一款偃麥啤酒為Hopworks Urban Brewery的酒款Long Root Ale。
西非小米(fonio)在西非洲是當地人的食物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同樣擁有長莖、快速生長以及耐乾旱的特性,才能在主要種植地薩赫勒(Sahel)地區生長。西非小米(fonio)外觀長得像是料理界的非洲小米(couscous),但是在風味上面在啤酒釀造中更具特色,有如葡萄酒(winey)中的水果(fruity)甚至荔枝(lychee)一般的香氣。最有名的酒款其實存在市面上已經有一陣子了,就是紐約Brooklyn Brewery的Fonio White Beer。
啤酒釀造的世界裡,替代穀物的使用一直有在進行,但是過去都還是以功能性或風味考量上去添加它們。如今環境的改變,是否有機會讓更多酒廠為了永續性,願意使用更多種不同的穀物、作為替代原料?並且在釀造當中依然保有好風味、好品質為前提的堅持?這雖然是個嚴肅話題,但是身為啤酒愛好者的我們都無法逃避的。
期待將來的啤酒產業中,不但在品質上有更多美好的突破,也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上有更多積極的發展。
喜歡我文章的話,馬上將《啤酒の科普》追蹤起來,往後將會有更多有趣的文章帶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