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莫名的經驗,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卻影響我很深,我在其中深刻體會到「學語言要拋開成見」。
身為台灣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你知道為什麼嗎?就站在學習韓語的角度來說,韓語有很多漢字詞的單字,也就是說只要還原成漢字,很多時候意思就跟中文差不多的,甚至連發音都很靠近中文。
- 운동하다 運動 un-dong-ha-da
- 독서하다 讀書 dog-seo-ha-da
- 사고하다 思考 sa-go-ha-da
- 노동하다 勞動 no-dong-ha-da
至少在背這些單字的時候,心態可以輕鬆很多,或是說:可以秒背。但有的時候,最輕鬆的可能變成最障礙的。我自己十多年前剛開始學韓文時,也犯過一個吹毛求疵的錯誤——計較漢字的發音。
發音是不斷的修正
韓語畢竟是外語,很少人能把發音學得一次到位,多數一口流利的發音都是經過無數次練習下的產物,即使老師教得再好、發音再標準,那終究是老師自己練習而來的,不是自己的。我最早開始學韓語時是自學,就像多數人一樣會翻看語言教學書,然後按CD播放練習聽力,聽了一邊跟著讀一遍。有時候難免聽到一個音覺得跟羅馬拼音對不上,例如:ㄱ的羅馬拼音是k或g,我常糾結發出來的究竟是k還是g,每次聽到都覺得不一樣,好像會隨機變化似的,這段歷程就足以讓人挫折。
拋開成見學習
後來在學校,只要聽到韓籍老師叫我「반장 pan-jang」,就會開始糾結他是不是在叫我,心裡覺得他如果要叫我應該是說中文「班長」,而不是一個似是而非又模糊的音。(其實只是沒學過這個單字,不知道發音跟中文那麼像而已)這個莫名的經驗,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卻影響我很深,我在其中深刻體會到「學語言要拋開成見」。
一開始接觸語言,如果面對的是純外語教學,需要做好心理建設,即使聽不懂也不受挫,似懂非懂也努力聽懂,跨不過這一關常會讓人半途而廢
我曾經教過幾位國小學生韓語,他們當中不乏學習能力特別優秀的人,卻也有身處貴族私校卻學不好的人。我觀察到一點:國小學生習慣「憑感覺」學習。人在學齡初期,面對複雜的世界,往往只能直覺性地接觸、了解(很多時候,我們學習一項全新的技能也如同小孩),無法採取邏輯分析、保持懷疑和客觀。這位國小生就常常抱怨韓語的發音跟中文很像又不一像,導致他學不好。
保持開放心理
韓語發音跟中文像不像不應該是阻擋我們學習的障礙,如同我們了解世界的方式應該要儘量保持開放性,對於很多事物都不應極度要求「標準答案」,標準答案在考試的時候作為評價標準很有用,但對於學習本身,效果卻不一定了。面對同一個問題,你可以有「很多答案」,或原本認為的正解,隨時間流逝成了誤解。
注意現實狀況
前面說了很多學習心理的內容,主要是想解答一些剛學韓語的學生的疑問。理論上現在大家學到第二十二堂課,可以說的韓語句子已經很多了,像是別人問你:「摸黑唷」?(뭐 해요? mwo-hae-yo? ) 你可以回答:
1.운동해요. un-dong-hae-yo
2.독서해요. dog-seo-hae-yo
3.사고해요. sa-go-hae-yo
4.노동해요. no-dong-hae-yo
如果你有學好上堂課的文法變化,這些都是小意思,對吧!但如果韓語就是這樣簡單就好了,如果你的韓語老師這樣教,那可能要小心他沒有在韓國住過的經驗,上面前兩個句子還好,後兩個句子就有問題了。
如果你說「我在思考」,然後說「사고해요.」,韓國人可能會驚訝一下,然後問:「你是蘇格拉底嗎?還是羅丹?」(註:羅丹是法國著名雕塑家,最負盛名作品為《沈思者》)
如果你說「我在做事」,然後說「노동해요.」,韓國人也可能會驚訝一下,然後問:「你是中國人嗎?還是北韓人?」(註:노동(勞動)一詞,韓語通常用於共產黨文宣)
語言沒有標準答案,就像沒有人能夠完美一樣。
------------------------------------------------------------------------------------
👉用簡單的單字和文法馬上就能和韓國人自由暢談,如果沒時間看韓劇,那一定要訂閱我的免費學習專題:
每天十分鐘學基礎韓語
👉如果想了解韓國更深層的文化、歷史人物,又苦於找不到相關書籍、影片資料,那歡迎訂閱我的故事專題:
古事韓流
👉住韓國到底是怎樣的體驗?想打破對於韓國的各種疑團、幻想、刻板觀念, 歡迎訂閱我的生活專題:
意想不到的韓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