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氣味來比喻《八尺門的辯護人》,我認為前調是氣味嗆辣的胡椒薄荷,令人難以忽略;中調是苦味濃厚卻隱隱透出些許希望的苦橙葉,就算苦也能嚐到回甘的滋味;而後調則是帶有陳腐氣息的穗甘松,濃郁衝擊性地氣味不斷刺激著嗅覺,像臭腳丫悶濕不舒爽,卻能直搗黃龍,戳進時代的最深處,讓人不斷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這是一部藉由一樁外籍漁工殺人案而牽扯出環環相扣社會議題的劇集。包含部落人口凋零、廢死的贊成與反對、官商勾結、移工困境等議題劇,討論著利益糾葛與人權議題的敏感話題。有些也許我們沒有太多的實質感受,但身邊卻不乏出現跟上述有關的真實事件,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
這齣劇情有著濃厚的事實背景,原型是1986年的「台灣湯英伸命案」。湯英伸是鄒族原住民,因爲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殺了雇主一家三口,而被判死刑,凸顯出當時原住民的處境。而整齣劇用這樣的概念套用現在的台灣的時空背景,將族群議題延伸到「移工」的角色,讓這部劇的內容更加鮮明,讓觀影人跟著劇情一起心跳加快,甚至在最後一集用了開放式的結局給人無限想像空間。
這齣劇由馬來西亞的華人李銘順所主演,但他演的卻是一位「阿美族人」。原先以為會因為語言轉換的原因而讓這部劇顯現的有點尷尬,事實證明是我想太多。
李銘順飾演的「佟寶駒」將身分多元的角色與矛盾扮演的真實又立體,在族人之間與自我認同中掙扎,更在正義與事實間徘徊。每一個選擇背後決定的因素極為複雜,身為一位公共辯護人該如何拿捏事情的真相與犯罪的懲罰,在這個角色上完全可以感受到自我掙扎的為難。
而另一位由雷嘉汭飾演的外籍看護「莉娜」更是出人意料的無違和感,尚未瞭解劇情相關資料時,想著這個印尼的演員也太會演了吧!劇組到底是如何溝通的?
沒想到她是一位台灣人,因為本劇的緣故在語言上下了功夫,更找了外籍朋友協助她揣摩角色的精髓,眼神也好,說話也好,甚至是動作,都很難讓人一眼望去能識破他的真實身份,確實為本劇一大亮點。
其他讓本劇更完整與立體的角色包含飾演漁工的范逸臣、漁業大佬的楊烈,或是政黨黨鞭的黃健瑋、法務部長的潘儀君,部落裡的長者懷劭·法努斯、警察蘇達、印尼移工的洪鈺璟、張耀以及其他環繞在本劇之中的配角們,每一個角色都不可或缺,更讓這部劇所探討的議題更加鮮明。
這齣劇裡用到的語言包含國語、台語、英語、阿美族語、印尼語、東非爪哇語的語言轉換,聽起來極為複雜,但實際演出卻一點都不違和,甚至還能因為語言與劇情的配搭讓人深入其境,展現不同文化、權力與認同的關係,再透過法院間的角力與判決展現正反兩方的攻防戰。而劇中李銘順的口頭禪是「Holy 媽祖」也呈現出整齣劇的多元化與犀利感,多少緩衝了本劇探討的沈重議題。
到底殺人有沒有罪?精神鑑定對於翻案的可能性與成功率?死刑是否必要?原住民與移工在生活中的弱勢讓人不勝唏噓,整體故事內容緊湊不囉嗦,演出畫面直接不扭捏,戲劇張力飽滿又多元,卻又能在適當的時間點緩和氣氛,減緩劇情壓力與情緒讓人感到壓迫,隨著故事推進而引發更多的關注與期待。
這部由原住民湯英伸受雇主迫害而殺人的背景,延伸至東南亞移工的困境是否轉變,在現今的台灣社會裡,有更多思考的關鍵:「在講究人權社會的台灣,對於移工是否真正友善?還是免不了有階級優越?」
相較於雇主或仲介,移工的處境依然艱鉅,面對著護照被沒收、或是生活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依然存在,以移工作為故事的基準,我想更能帶出這齣劇背後思考的問題。
如果2023年上半場必追的台劇是《人選之人-造浪者》,那下半年讓人必追的台劇清單裡,《八尺門的辯護人》更是不可錯過!值得你我花些時間,好好進入生命裡最底層之處,檢視那些環繞在身邊卻鮮少放在檯面上直球對決的議題,深深挖掘,那些時代的洪流如何影響我們而產生的轉變。
#2023日更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