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班的時候最愛做員工特調
店長看到這段應該會很想揍我。XD
店裡不太常開會,但店長都會讓我們自己去做一杯喝的上來,加上平時的員工福利,有時候會自己結一杯最便宜的,牛奶加多一點、弄成少冰才心滿意足上班;這部分就是可以向店裡爭取的福利。
客人角度也知道手調飲品跟價格其實有點距離感。
即使讀大學的這段時間會懷疑人生,偶爾就想回到這 9 個月的工作時光,在這間店裡除了正當該做的業務,整體其實十分自由,又是南部鄉下地方、小村落,不管是忙碌間遇上親切的熟客,下雨天跟同事培養一下感情。
什麼都好,就是希望有天台灣的員工都有妥善的生活條件吧。
...
小小分享觀察日記:小七是怎麼在框架不變的情形下,提高自己的營收。
那天上大三必修,老師提到經濟學講到最後都還是在「供需」。
個人覺得小七經營策略很像我們一般人在逛夜市,因為每個攤位商品各有特色,但它每項東西都是「單價」,加上這些年疫情後時代萬物齊漲,拿完一籃一樣的東西要結帳,總額要低於 200 不像從前容易。
只要每項物品的價格漲幅一直都能高過通膨,帳面數字就會很漂亮。
從供需來看,一件商品通常會希望它的收入是「價格 P 乘上數量 Q」的最高處 (面積會最大的那一點),但因為超商裡面每一樣都是錢,商品之間的互相替代性也不高,進門消費的客人甚少同樣的東西要拿超過 2 個。
反正我們也只買一個,就看顧客對單品價格的最大容忍度在哪。
一間店最賺錢的是 ...
個人看下來第一名是現萃茶,第二名是咖啡。
就是現沖系列;大一 (2018) 的時候收集不少人對於 500c.c 沖泡紅茶,認為它的一杯「合理」售價是多少錢,平均在 24.8 元,但從它開始販售到現在我要延畢畢業了,售價還能維持 35 元。(麥香 2.0)
跟飲料店一樣,一包茶葉就可以沖出整桶紅茶。
一個茶包就可以沖出 20 杯飲品,搭配加料或是糖漿品項,只要一般顧客對於商品的心理預期價格,還是遠高於真實成本,其實不管它實際售價多少,人流多的店面,就是賺到流湯,像成大醫院這間門市有擺現萃茶,選址可真好,業績嚇嚇叫。
雖然價格不夠平民,但員工手藝給自己特調一杯還是能安撫全天候身心靈的。(-3-)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