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最近喜閱樹青少年社群來了一個文筆很好的國二生,一看就知道等她會考時肯定是能考六級分的孩子。這國二孩子躋身在一群高中生中,文筆毫不遜色,思考速度也快,當別的高中生還在慢慢產出時,她已用飛快的速度完成質量俱佳的文章,然後繳交作業,快樂地下課去了。看著這孩子,我開始思考,這種差異,究竟是怎麼來的?
我們自然不能否認天生資質的差異,但摒去大師級的文學創作,要在一般作文裡快速寫出好文章更須靠練習。這孩子長期在其他大型作文班中學習,從她文章中也能看出某些作文學習的痕跡,會到我們這兒來是因為希望能有更多新的斬獲和突破。亦即,當作文不只是針對命題作文的公式訓練時,那還能是什麼?如果已能輕鬆對應一般命題作文的孩子還想繼續學習寫作,那要學些什麼?
有趣的是,我們青少年社群剛開始的設定並非這些寫作能力優異的孩子,但最終進來且留下的,大多是這樣的孩子。
這其中有父母對寫作的重視與堅持。這些孩子們的時間同樣寶貴,但他們仍舊堅持讓孩子在繁忙的課業中維持「寫作」的步調,保持寫的習慣。
而來上課的學生態度也同樣令人敬佩。一次課程三個小時,他們通常不會準時下課,遇到不熟的作文題型,通常需再多花半個小時完成,因此每次作文課會花掉3.5小時左右去磨,有時甚至更久。但來上課的孩子們多半已是自發性來上課,也就是,他們「願意」接受這樣的磨練,願意花費這樣的時間心力在「寫作」這件令人不怎麼舒適的事情上。
因為,他們知道這個過程,是一種真正的學習。許多題目在剛開始時是完全不會寫,但到最後他們仍舊完成這個艱困的任務。在較為理性的題目裡頭,他們可能學習到各種不同思維的方式,或瞭解了更多平時沒注意的事;在較為感性的題目裡,他們重新挖掘自己生命裡的生活經驗,想起某些早已被自己遺忘的回憶。
比如這次練習的〈花草樹木的香氣記憶〉一題中,即使我已經請他們事先構思可能有哪些取材,其中一位學生在上課前仍舊提不出任何生命經驗。直到最後一刻,他想起了小時候爺爺家後院的那片草地上的紫色薰衣草,最終他描寫了那片薰衣草地令人安心的氣味。
其實這學生在寫各種大議題時,常常是文章最出色的一位。但面對這種相對感性的命題時,腦袋就容易一片空白。許多人貌似文筆好,但他們都會有自身擅長的題目和不擅長的題目,所以需要各種不同的訓練,去累積思考不同題型的思路。最後當這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寫完這篇文章時,我跟他說:「恭喜你挑戰成功,完成這篇原本覺得自己不會寫的文章。希望下次再遇到類似命題時,你能知道如何思考,而這個重新挖掘出來的生命經驗,或許也可以放到不同命題中使用喔!」電腦裡傳來孩子另一頭放鬆而開心的回應聲。
然後,我才終於明白,這些差異是怎麼來的。
當許多人在逃避寫作的痛苦時,他們願意面對並突破,並且不斷累積自己的能力。而在這過程中,累積下來的不只是一篇篇文章,而是一次次的「寫作經驗」和「思考歷程」,這些思考歷程和模式會陪著他們走過ㄧ生,讓他們知道當他們遇到一個事情時,可以怎麼看、怎麼想,最終還能清楚地表達。這才是寫作訓練真正的意義。
在這之中,他們為自己累積的,早就遠超過一篇篇的「作文」。
我們總羨慕英才,但絕大多數英才都是不斷累積和自我訓練而來,從來沒有容易的過程。我所見過真正的「英才」,過人的其實是一種態度,一種面對困難願意去面對、突破的態度,他們願意累積,願意不辭勞苦反覆練習,他們看得到自己的各種小小成長,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和進步,最終,也願意堅持付出以換得這種成長和進步。
這種態度,才是所謂「素養」教育裡頭的核心,一種正向積極的學習態度,而非又是另一個好看的成績。
他們之所以能有這樣過人的文筆,不是因為才能特別好,不過是他們「願意」去突破自我、持續累積,如此而已。
後來我慢慢明白,寫作其實也是一種「運動」,一種激烈的腦內運動。一般運動鍛鍊身體,而寫作鍛鍊我們的大腦,所以寫作真的很不容易,對於平常不愛思考的人更為困難。然而我們真的能放棄、該放棄嗎?當你習慣逃避或放棄之時,有些人正選擇突破,繼續前進。
所以,想要寫得好,真的沒有其他捷徑,就是開始寫、持續寫,寫出心得、寫成習慣,寫成大腦內的自動思考模組,就像人體肌力一樣,當你需要用時,就立刻用得上。這才是真正的秘訣。
🌼 相關課程請參見【喜閱樹青少年讀寫社群】(學生),大人另有【讀寫教育工作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