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清醒比痛醒還要來的透徹,從暈船的自我失衡中醒來也是。
暈船這一詞背後真正的影響,從不局限於尚未在一起卻喜歡的頭暈目眩的狀況,正確來說,不健康的關係都是我們都處於暈船裡。
暈是什麼?暈是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那套用在關係裡,意味著我們內在失去了平衡。
曾經我也迷失在這樣的不平衡裡,只要一個人能夠滿足我腦海中「理想的畫面」,那我的暈船模式就開啟了,當然,以前還沒有這麼有嘲諷性的詞彙,只是覺得自己很容易喜歡上人。
加上當時的我深陷憂鬱症的狀態裡,我渴望慰藉和救贖。
我做過很多自我感動的事,來試圖向對方展現我真的很喜歡他這回事。
而事實上,這不過是我帶有濾鏡的交易,就好像我做的足夠多,有人就能來滿足我想被愛、被理解、被看好的需求。
說真的,在這個狀態裡的人根本叫不醒,我也曾經是滿口抱怨為什麼總是被傷害,卻又不斷重演類似情感的人。
身旁朋友看得很清楚,也有人說出實話,但我只沈浸於我想看見的一切,把我自己拋在了腦後。
-
如果要問我,我是怎麼清醒過來,真正面對內在匱乏的?
答案只有一個
「痛到不想再痛下去的時候。」
我想這個答案在很多人心裡會覺得:
我已經很痛了啊!我真的很不想被傷害!
可是我就是放不下他,我就是很在意,我就是@#$^!@#……
好,就用一個最經典的例子來說吧,我們的身體都知道碰到熱水、尖銳物和有可能造成身體傷害的事情,都會下意識的閃避,對吧?
我們的身體都知道以自己為第一優先,代表我們都擁有保護自己、不想受疼痛的覺知,只是唯獨心靈需要由自己「有意識」的去覺察,我們對行為和信念的選擇等同於「我們是否允許當前情境發生在我身上」。
如果是這樣,我們都不可否認自己默許了「傷害」,因為更多的痛,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是由那份自己一直忽視的內在失衡引發的。
-
而為什麼我們會被蒙蔽上了雙眼,缺少覺知力呢?
很多人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接受傷害變成了習慣,這背後大部分的情況是延在原生家庭裡,童年接收到的「愛的樣子」,這樣對於關係的理解投射到了長大後的關係,我們無意識地尋找相同的感受,以獲得安全感。
因為是「無意識」的,一切都不在我們認知的範圍,我們沒有被教導過怎麼去認識自己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內在是怎麼運作的。
進入成長後的親密關係中,我們又不斷接收到新的傷害情境,為了要滿足內在缺愛的部分,我們會不斷擴增自己承受疼痛的能力,好以繼續留在「熟悉的環境裡」。
所以,我們也自然地對每一次感受的傷害無以理解,只剩下疑惑、抗拒、否定、自責、憤怒和憂傷。
在這樣的過程裡,大多數人會經歷反覆的自責或抱怨外在經歷,同時這也是必經的路,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怎麼面對心靈。
過度迷茫的人會完全的沉浸在自己想像出的「充滿傷害的世界」裡,而忽略掉所有外在的訊息。
直到意識到「我真的不想再痛了,我受夠了。」
這會產生出新的可能性,因為這不再是只是充滿抱怨的怒吼,
而是真切的,要為自己找到新出口的決定。
-
我也是從抱怨渣男、抱怨自己總是遇到爛人、抱怨世界對自己不公……吧拉吧拉,一堆怒火和失望中跳脫出循環的。
也許從我的外表或一直以來分享的文字裡看不出,但我確確實實曾經帶著的能量可謂黑洞,充滿破壞力和自我傷害性。
我從沒往「自己為出發點」來探索過,只是不斷再沉浸曖昧、感覺被傷害、憤怒埋怨、又再一次沉浸曖昧,尋求下一個人是真愛是救贖中來回。
以我現在的視角來看,除了理解這是一段必走的路和課題以外,我只有這個想法:
靠,也太好笑,我是把受傷當練武功了嗎?
說是武功,大概也是心靈層面的武功吧,從受傷裡不斷意識到自己的弱處,而那個弱處,正是開頭暈船所說的失衡之處。
.
.
.
⟡ 我們下集繼續聊聊,我是如何清醒的。😊
也歡迎你,留下你的想法和心得,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