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之學習,有變有不變。掌握了該門類文藝不變的美的規律,方能迅捷入乎其中,學書似書,學畫似畫,學雕刻似雕刻,學詩文似詩文;掌握了變的創發竅門,方能出乎其外而別開生面。不變,指的是外在普遍、客觀的定則之把握,属於定法,需要的是篤實的「匠人」鍛鍊功夫,即便缺乏師資指引,但憑精勤積習,融會歸納,美成在久,必然各有所得,只是遲速不同而已。所以說「不變」的法度規矩,是可學的。
變,指的是內在特殊、主觀審美情趣潛能的開顯,屬於個別法,需要的是頑皮性臨機應變的「詩人」感悟創造能力,這是一種天賦求生的本能,須靠自己領略,是由本源処自発演繹,無法模仿複製,既不能從外學得,也非父師之所能教導。再高明的教育家,対於學生的助益,充其量也只能啟之発之,無法「灌輸」。所以說「變」的情趣之抒發,是不可學的。
老子說:「知常曰明。」又說「不知常,妄作凶。」常與變對,常,是老實的築基,也是不變的理則;變,是頑皮的展現,也是自我的建樹。變,不可學;不變,可學。不管哪個行業,欲入乎其中而又能出乎其外,非掌握該門道的不變常理不可。而對於這個不變常理之體悟與把握,不但要有過來人的正確指導,還需有長時間的刻意演練學習,所謂習慣成自然,這便是所謂「匠人」的功夫。
蘇東坡說:「從外入者,皆非家珍。」是個極好註腳。至於學人面對一切人、事、物的心靈態度之真誠與矯偽如何,以及其所表現作品境界之高明宏大與否,端視其器識之大小與願力之深淺,需要的是性靈層面虛靜澄明的「哲人」涵養工夫,此則各隨稟性,非可勉強而至。文學藝術皆然,乃至人間百業,亦無一不然。
南懷瑾先生曾說:世間一切最傑出的成就者,都是絕頂聰明又肯下老實功夫的人完成的。偏偏世間越是上等聰明才智者,越加不肯甚至不屑作那看來像似笨人才會去做的死工夫,因而無法經由習慣而入於本能之自由與自然妙境。凡有心學藝或學道者,不能不於此留意致思。
文:沉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