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由抖音紅起來的小玩具「蘿蔔刀」,因為被台灣的教育部頒布個縣市,需要嚴加管理學生攜帶的條例,多處地方教育局以危險為由,禁止學生攜入校園。
原本我是不知道這則新聞,甚至不認識所謂的「蘿蔔刀」這個看起來無害的小玩具。
還是上週朋友主動向我提起:「你知道嗎?現在國小竟然開始禁止這個欸!不覺得很瞎嗎?那是不是美工刀也要禁止帶入校園了?」
他揶揄的口氣讓我不禁感到好奇,什麼是蘿蔔刀。
在看完整篇新聞後,我帶著有點嚴肅的語氣告訴朋友:「其實我認真覺得這個東西本來就不該帶去學校啊!」
千萬不要低估小孩的行為能力,更不要高估家長的認知能力。
兩年前我還在國小擔任生教時,有一天我在下課時間巡視,剛好看到三年級學生柏睿正拿著玩具手槍和另外兩名同學在遊樂器材區打鬧。
當下我就走過去制止他,要他將玩具手槍交給我保管,並請他放學後再請來接他的家長到學務處將他的『玩具』手槍領回。
小朋友帶著不滿回到教室,放學後也確實帶了媽媽來學務處。
我馬上將玩具手槍從抽屜中取出,並站起來對著家長說:「柏睿媽媽不好意思,之後可能要請您幫忙注意,不要再讓柏睿帶玩具手槍來學校玩。」
媽媽用非常不悅的口氣質疑:「老師,請問你知道這個是玩具手槍吧?」
我回應知道。媽媽隨後又說:「學校跟班規哪一條規定不可以帶玩具來?況且柏睿也沒有在上課時間拿出來玩或影響到同學啊,為什麼要制止他帶來學校?」
我當下被懟得有點怒,但我還是壓抑自己內心的激動,冷靜下來我告訴媽媽:「媽媽真的很不好意思,我知道柏睿今天帶的玩具手槍只是玩具,其實沒有任何危險性。」
媽媽:「嗯哼?」
「但是槍畢竟是比較敏感的物品,就算只是模仿武器的『玩具』。如果不管制的話,我不能確保低年級的學生會不會產生錯誤的認知,或甚至回去告訴家長,導致誤會;也不能保證高年級的同學會不會以此作為攜帶其他看起來更危險的理由,譬如說BB槍或甚至其他仿真槍,我們還是希望可以打造一個夠安全的校園環境,所以不太鼓勵小朋友帶有爭議的玩具進校。」
後來媽媽沒有再堅持爭論,拿了玩具跟牽著小朋友就離開,萬幸後來這位家長沒有打1999投訴我,但柏睿的班導還是告訴我,媽媽非常不愉快,向她抱怨了很久,認為我實在矯枉過正。但導師同時也很感謝我願意當一次壞人來制止學生行為跟糾正家長認知,看來柏睿攜帶有爭議的物品來學校不是第一次。
每樣物品都有它的使用方式,玩具的存在就是育樂,當學生沒有違背,我們就無權制止。
蘿蔔刀的使用方式就是把玩,把銳利的那端甩出來,看起來很屌。但如果蘿蔔刀被默認帶進學校,我們有什麼理由可以禁止學生帶著它甩來甩去跑來跑去。
我告訴朋友,導師可以禁止學生嬉鬧時手持尖銳的文具離開教室。也能禁止學生在非美勞課時拿出剪刀、美工刀。因為這些用品在學程內,有他應有的用途,也有強烈的理由避免學生在非課堂時間取用。
但如果老師沒有正當理由禁止學生拿著玩具在操場奔跑嬉戲,甚至當所有學生都認定那是當紅的玩具,必須人手一把,下課時間學生從口袋拿蘿蔔刀追逐、角色扮演,很難保證學生會不會受傷。
學務處旁蔣公銅像周圍的小灌木叢,常常有小朋友在那耍,某天竟然有三、四個孩子緊張地跑進學務處大喊:「 XXX頭破掉了。」
原來是小朋友在追逐的過程中不慎被推倒,遭到未即時修剪的樹枝插破頭皮,當下血流不止。送醫縫了7針。當天下午主任就馬上請校友把周圍多株灌木剷除,並且禁止任何學生再進入。
這算矯枉過正嗎?也許吧。但是推他的同學不是故意的,樹枝更不是故意的。我們難免確保下一次的情景,會不會是又有小朋友被絆倒,眼角或任何脆弱的地方不小心劃到正在把玩蘿蔔刀的同學手上的利器。
我們也總不能等到真的有了先例,再以此作為借鑑,禁止學生再攜帶。
意外總是在我們無法預料的情況下發生,發生過後做再多的補救都已經太遲。身為教育人員或是導師,光是在下課時間內改完所有人的作業、聯絡簿都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是將離開視線的20多位學生的安全一一把關在自己眼下。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學生有理由將具有安全疑慮的物品作為遊戲道具。如果地方教育局沒有首先頒布禁令,對於管理上真的會有很大的阻礙。
最後我想說,因為太多人在討論這件事了,言論偏激,甚至有人辱罵頒布腦殘命令。因此我才有感而發的寫下這長篇大論,主要還是為了抒發我個情緒以及表達我的觀點。希望大家可以多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減少怒罵跟無謂的攻擊。
最後老話一句「抖音一響,不同凡響」,請嚴格過濾自己孩子吸收知識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