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論先說,一個人的素養,不是靠「補」出來的,而是落實在日常生活裡的感受、體驗、涵養,與持續的提升。如果擔心孩子素養題型表現不佳,應該要先以大量閱讀、多文本、長文本為基礎,讓孩子遇到「很多字的題目」時,不會就先煩躁跟害怕,進而才能挑戰與克服測驗。
.
但因為素養題型重視生活的連結,爸媽盡可能給孩子多一點生活體驗,不要只有讀書跟寫很多考卷。讓孩子在假期中有機會,認識家鄉土地、鍛鍊體能、或者動手操作,鼓勵孩子主動的找尋自己有興趣的議題深入瞭解,這些都比去「補」素養更重要。
.
我個人覺得,素養不是補出來的,是要靠慢慢培養。
首先應該重視,就是「大量閱讀」。而要大量閱讀,就要培養閱讀興趣,才能事半功倍。這點和臺灣的語文教育是有很大的不同,臺灣目前語文教育偏向「精讀」,就是要讀的很熟,要能名詞解釋,要能背誦,和大量閱讀學習法不同。我自己認為大量閱讀才能夠提高視野,提升思維範疇,才能夠看到諸多不同的面向。所以,我們一直推廣「大量閱讀」。
.
再來第二點,「生活經驗的連結」。這個部分可以感覺到現在的孩子(國中國小)生活經驗的貧乏啊!除了廣泛閱讀之外,還需要多多體驗各種生活。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閱讀與生活體驗,應該要並重,不可偏廢。
.
這才是「素養」真正的來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