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還之目的:重返《童話故事》(童偉格《童話故事》代跋,印刻,2013)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的確,真正的閱讀是重讀,真正的書寫亦是重寫。必然是複讀與複寫,在無數的「已發生」上行跡,且終會無數次地,被往後的所覆蓋。於是在此,由書中一再出現的關鍵詞語之一,「現代」或「現代性」,召喚起波特萊爾,這位無非對「現代性」最有洞見的靈魂之一:「你的腦袋有無以數計的念頭、影像與情緒,一層層地堆疊其上,溫緩如光。彷彿後來的不斷掩埋先前的。然而,實際上,一切未曾消亡。」我們的腦,所謂記憶的與遺忘的庫存之處,對波特萊爾而言,是個「palimpseste」:一種能不斷重複寫上羊皮紙手稿,掩蓋先前者,勢必湮沒於來者,但痕跡終將留存。以此觀點,遺忘只是暫時,在某些時刻,如瀕死時光,一切的記憶將脫離時光的束縛,一次提領出來。波特萊爾另外告訴我們一則故事:一位厭世的陰鬱天才,為了報復他所在的不屬於他的時代,一口氣將他所有的作品,包括手稿,付之一炬。想當然爾,有人指責他的作為。這般飽含恨意造成的恐怖毀壞,會葬送他所有的希望。他則回答:「這有什麼?重要的是,這些東西被創造出來了。一但創造出來,就是存在。」然後,波特萊爾強調,這種不可損毀性,如同我們的想法與行為,都是無法真正抹去的。「回憶的 palimpseste不會毀壞」,他說。


      記憶像是創作,波特萊爾用來比喻的palimpseste,再具體不過。


      當我們回到《童話故事》,除了具備多重時空場域與超文本性(l'hypertextualité),書中多次直指的現代作者寫作特性(困境),令閱讀之眼從一開始就難以是單純、被動的。困難甚至在於開口之前。許多可以來談論這般書寫的話語配備,書中已然存在,甚至那些並不是他說的,因為它們早存在於其它的文本之中。這對於一位評論者不無尷尬,似乎在這以充分甚至極可能過度的自覺、無法擺脫的複眼寫作出的作品之前,面向一切的話語都指向書寫自身的書寫,批判同時於書寫的書寫,除了成為見證者之外,還真的沒什麼好說。另外尷尬的是,評論的可能路徑也早就配給好了,而且同樣,是引自其它人口中:能談論的,是他如何去看,去認識,如何回應他面對之問題。也就是說,看作者如何在一張暫時經手的palimpseste,在留過無窮的他人與自己的字跡之上,留下一次獨特的簽名,一個覆蓋前者且早預知往後將被自己或他人的書寫洗抹過,卻在本質上不會真正消失的筆跡。於是,終究又是雙重的,不得不去重讀,跟隨作者的筆跡運動,策略運用,逃逸路線,跟蹤緊隨與丟失目標又重獲獵物身影過程,即是讀者的重寫與複寫。


      (且不能忘,我得知曉,自己的書寫,將出現在同一本書中。所以也不得不思考,如何在palimpseste上找到書寫的方式。然後,靜靜等待一次又一次的,溫緩如光的沉積。)


      或許,打從一開始,自覺行走在古老的土地上,重要的就不是創新了。書寫的筆跡不是新生成的,作為一次性的個體,而僅存的自我認同,都藏匿在關鍵詞語「私密性」中:於一再複寫無盡連個人曾存在過的時空也終將抹消的palimpseste上,留下特殊的觀看者才能分辨出的標誌。



      原創性:梵樂希(Paul Valéry)毫不留情挖苦創作者或評論者對於「新」的執迷。對他而言,是最難戒斷的毒,會引人一再增加劑量直到死亡。在他的眼裡,所謂的「新」,不過是事物當中朝生暮死的部份。真正令人敬重的新,不是早熟的,該是晚熟的,不在於剛成形的那些,而是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進一步說,不是剛出現的,只是一度被遺忘,又再度被尋回的。換句話說,真正的新,是重新。一如普魯斯特花上長篇幅與長期書寫所證明,那些失去又復得的才是真正的時光。既然不是創新,創作實踐,或許正如原創(original)字義本身,是最初的,根源的追尋。


      私密性與原創性。依舊梵樂希:「最原創的,最自我的,無非是從他者身上獲得養份而來的。」另一個關鍵詞:他者。或許,採取這般思索路徑,總會不約而同,以自身的方式,命定地,面臨與回應自我與他者的問題(當然,也是老論調了)。在palimpseste上,所有的閱讀與書寫,無論如何私密或追求自我,終關乎他者。如何看待他者,他人之心靈,理所當然是嚴肅的文學問題,無論想探究的,是偏向自我這端或他者那端。


      籠統言之,《童話故事》諸篇,由兩個部分交錯組成,一是貌似關於自我的書寫,另是關於書、作家或是閱讀的論述。二元素彼此可區辨,同時相互纏繞共生。第一聲部的書寫類似抒情或敘事的散文體,不過用的幾乎都是第三人稱「他」,如影隨形的「他」;第二聲部,如文論的思辯形式展開論述,卻缺乏主觀闡釋的可見形式(如「我覺得」或「我猜想」開展的句構),所論及事物,彷若以本身的面貌毫不添加減損地出現。繼續來看:第一聲部(可能)談及作者私我,然而已經以人稱「他者化」,並蘊含疏離氛圍;缺乏人稱主詞的第二聲部,陳述反倒更有斷言意味,彷彿作者已直達他者心靈深處,這種熟稔感,取消了詮釋的需要。問題在於,無論如何疏離、片段化的書寫,或以「他」代替「我」的書寫,這些操演能將「自我的他者化」推向多遠,或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另外,詮釋既是權力,也是逃不去的義務,沒預留詮釋語式,背負著風險:其一是武斷,被視作更加主觀或一廂情願;其二是失去了現世運用與當代理解中可以發揮的(廣義的政治)力量,亦即作者若想贊成什麼或反對什麼,這般的評述方式,難免令人略感曖昧。更矛盾地方在於,如此壓抑自制(於第一聲部),又如此熟知文學史經典(於第二聲部),這般的作者,實在也不可能天真到沒發現這些問題。


      這樣一來,又回到原點,作者很可能已熟知且預知書寫無論如何終究無法逃離的命運,然後沒有耍痞擺弄虛無,非常古典地「逆抗」之,結果,真正的書寫的確是重寫了。作為讀者,確切地說,變成嚴格意義的讀者,也該不畏懼終爾落入的徒勞,去重讀。


      寫到了這裡,為了提出假設,我得變成讀者才行。


      我想,較能掌握的關鍵,還是童偉格在《童話故事》當中談書與談作家的方式。這種不以人稱主詞的談論,假如不是武斷或一廂情願,大膽來說,很有可能是種近似「模仿」的心裡活動:想像自己就是契可夫、卡繆、卡夫卡,假裝自己可以毫無困難地用他們的眼睛看世界或思考,所以不需要跳出來詮釋,因為角色扮演本身即是詮釋。換言之,這不是一種博學家展現知識的姿態,而是一種「書寫練習」。不管是再度實踐、刻意避免或隱藏,在《童話故事》裡清楚指出過「諧擬(la parodie)」在文學之重要性的童偉格,必然在書寫中有所意識。但若在這裡導入它的孿生兄弟「仿傚」(la pastiche),書寫的意圖與效果會有微妙轉變。仿傚之於諧擬,已不再是挪用或相似,不試圖在書寫中轉換,而是一種更直接的、可見可辨的模仿來複製其他人的寫作。或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其寫作風格已成文學史上獨特標誌的普魯斯特,私底下是位模仿他人文體高手。除了遊戲性之外,他清楚定義這書寫練習的功用:「當我們剛讀完一本書,我們不僅想要繼續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生活,在閱讀的期間,我們內心的話語也早被福婁拜或巴爾札克的語調規訓過,我們會不自覺想要如他們那樣說話。所以必須要使之持續一段期間,讓這聲音可以延長一陣,也就是自主仿傚,好讓之後能夠重新變回原先的模樣,也是不讓我們一輩子都在進行不自主仿傚。」簡單來說,普魯斯特認為(自主)仿傚,有「排泄、驅魔」的效用:為了排除閱讀過後內心不自覺的仿傚,迫用最為表面化、形式化的方式「自主仿傚」,讓我們可「再變回」原初狀態。當然不只這樣。好的仿傚者,其實某方面來說也是好的讀者,對普魯斯特來說,仿傚者在積極層面上,是能夠在更深層之處尋獲不同印象或想法的相似處之人,意即抵達精神深處之人。也就是說,仿傚其實是用最表層的「自主仿傚」作為,來驅逐單單是被動影響的閱讀後遺症,他所謂的「不自主仿傚」,擺脫這狀態,好「重新變回」原初模樣,然後抵達精神更深之境。那麼或許也不必太驚訝,如艾可或波赫士這種大讀者,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模仿能力與興趣,他們的眼睛,必定可以自由的一次性地穿透palimpseste的多層書寫(波赫士的小說〈皮耶‧莫納德,《唐吉軻德》的作者〉,即提到莫納德的《唐吉軻德》便是一種palimpseste)。童偉格在這裡的書寫到底不是仿傚,讓我過度聯想到仿傚的原因在於,這種試圖讓作者或作品以彷彿原樣(tel quel)的呈現,竟有仿傚的宣稱效用:這不是我。越是維妙維肖,就越是宣稱「這不是我」。於是成為一種特殊的存在,我不在我所在的地方,我讓不是我的人代替我,但那終究不是我。我想,這真是再好不過的不在場證明了。總之,這樣談書、談作者或談寫作的方式,讓我不禁猜測,或許與普魯斯特面對仿傚的態度有相似的地方:這當中,有種非得把自身一直以來的閱讀經驗與記憶,不斷迫出成某種形式的必要性在。透過這舉動,暫時浮出水面,大口呼吸後,可奮力潛下,看看那裡會有怎樣的風景。


      不容忽略的是,此書論及作家或作品那種從容姿態──自由切換與連接前文論及的兩個聲部,尤其悠遊出入各種文本──,不免讓人聯想起蒙田。矛盾的是,他也早指出這個不可能:他不像蒙田,是個有鄉土的人。有鄉土的完足之人,才有資格,安然於此,借閱古今中外他者言說。相反的,書中的「他」飽受離散之苦,「他」不在場。所以,「他」能取得如此言說的能力的原因,全在於「謊稱在場」。不論談論東西的多麼真實,態度多麼真誠,這一切言說的基礎,是建立在這「謊言」上的。然而,儘管關於「謊稱在場」、「想像自己在場」的種種動機與情感已寫在〈序篇:失蹤的港〉裡,我仍難以靠近,何以細究了「在場」、「完整」、「承襲」,但從「虛構」到「傾向於死」,卻有某種環節落失之感?又,在怎樣的狀況下,突然體悟「無論如何晦暗悲傷的悼亡書寫,文學作品基於需要協商的人類經驗,與真正的死亡相比,仍是相對溫暖且光亮的。也許作為讀者,他是行走在溫暖的光照裡的」?


      不過,我想大概沒有錯,重要的地方還是在於作為讀者這件事。作為讀者,以及再認識到作為讀者是兩回事。這裡,他體悟,然後「再變成讀者」,回返啟動,一切得以重新看待。


      重新看待:所謂個人經驗的累積、主體的形構、關於世界的認識、人類思想與情感的複雜多樣,學習成為一個人的種種條件。然後(再)發現,在一位茫然於世無可選擇作為第一個人的「學習成長」歷程中,其實始終從閱讀當中得到太多。或至少,一直都有閱讀陪伴著的。於是,這歸還的旅途,「歉念與感謝」為其動力,而「他」作為載具,穿梭或跳躍於時空。


  閱讀,借閱。能不能這般猜想,這個「借」本身與「歉念與感謝」不無相關?當他體認到,自己一直以來是行走在溫暖光照裡的,所以沒有任何資格可以宣稱哪個知識是屬於我的,沒有「僭越」的權力(就算有,也是借來的)。另外,「借」的想像,本身已逆轉了禮物交換的順序,不再是給予、接受與回贈。「借」本身預先包含了有朝一日的歸返,接受者的逆轉他的被動角色。貫穿整個書寫,直到最後,話語的歸返。


      借閱,所以事物得以(也應該以)原樣呈現。在暫時保有的時延中,保護借取之物是基本德性。比起仿傚,借閱者的想像意志必須更強。想像:因為真實之中,「借閱」不可能,「歸還」更不可能。條件在於虛構,因此不論文類體裁為何,《童話故事》本身即是虛構的,至少從「謊稱在場」開始,整本書就羅織進虛構裡。借閱想像當中,一切談論到的作家與作品,都是虛構,越像是本來的樣子,虛構的力量就更為強大。娓娓道來間,童偉格的「不在場證明」創造出來了,奇妙的是,虛構的起始條件竟是「謊稱在場」。



  歸返,在借閱中預先產生。甚至,在這文學空間當中越界,由歸返呼喚借閱,因此不得不去虛構。一次次的作家與作品展示,從來不是炫耀意圖,或是強化自己存在價值,或證明一些什麼,而是相反方向,乃是離心的活動。矛盾也在於,離心運動卻也是離散之人回歸的方式,負負得正,也就成了向心。


      以此觀之,時光借閱者,也同時是位時光歸返者了。


       閱讀與人生如此相伴相生。以人生片段召喚起借閱,借閱以喚回過往經驗,歸返運動循環發動,我相信,《童話故事》一直是這樣在練習的。歸返的欲望,重新變回原初的欲望,追尋遺忘與諒解,傾向愛與死的欲望。


      以此形式,時光的贖回得以跳脫順時或逆時,多層複寫的 palimpseste裡藏著答案。或將自己的秘密,就此藏在palimpseste裡。這本書最私密的書寫,埋入人生與閱讀的關係中,乍看兩者總是相似性的隱喻連結,深究下去,會發現兩聲部的和諧或許在於毗鄰性的換喻連繫,但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回憶片段與借閱言說的真正相關是什麼。


      歸還的目的,在寫作與閱讀的原初,或是「經驗」的原初嗎?我猜想,寫作能給的,可能比這還要多。歸還,往往不是原原本本將借取物交回,不論如何努力,上頭總會帶有更多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產生關係,即使是暫時的,也會留下痕跡。所謂利息。想像,每一回閱讀與人生的歸還,若總是挾帶一點點多的什麼的話,歸還這本身只在文學虛構中才能成立的實踐,到了最後,會在虛構空間中的閱讀與人生一體之兩端抵達零度之時,鑿出缺口,創造出一個虛空中的負數空間。不可能中的不可能。那很可能是布朗修說的,作者本身被排除在外的文學空間。也很可能,真正的創作會在那裡發生。


      來到此書的最後一句,我們或許不知道真正發生的事是什麼,但可以臆測,經過這樣的書寫與其經歷的書寫時間,童偉格的個人文學史,關於原初的起動點,說不定有一點小小的不同了。


       讀者們,現在,換我把palimpseste交還給你們。


      只須記得,溫緩如光堆疊過的,皆未曾消逝。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將個人存在過的世界梳理,總是一件太遲的事。吊詭在於,如果沒有後見之明的眼光,也無法將事物安頓。安頓不僅是空間的歸位,也是時間的。必須以遲來者的姿態,接收來自於過去投向未來的眼光,才能明白當年眼底所見到的可能風景。這樣的程序,我喜歡以一個平凡的詞彙命名:認識。 認識永遠是重新認識,是真正的認識。總在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如同作者自陳,這回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介於《長日將盡》與《別讓我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我找尋當下的情感。」 2020年,出完六冊,近五千頁的《我的奮鬥》後,在一次的專訪中,作者這麼說。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我的奮鬥》,似乎就僅僅展現著書寫這件事,是如此簡單,也如此困難。開篇的第一句:「對心臟而言,生命的含義再簡單不過了:它將盡可能長地持續跳動下去,然後停下。」依此,我們當作
    「我曾為了學習而閱讀,我曾為了認識而閱讀,我曾為了累積觀念與事實而閱讀,然後,某天,我重新認識到,文學的意象有屬於它們的生命。我了解到,偉大的書值得雙重閱讀,必須輪流地,帶著一種清晰的精神與一種富有感受性的想像力去讀這些書。」 --巴舍拉《詩與物質元素(La Poésie et les
    「太陽是顆冷冽的星球。」 艾希克·維雅以此短句揭開這本敘事(récit),在這基調上,我們面對著作者冰冷的語調與見證歷史的難以喘息。看著即將發生的二十世紀(或說有史以來)人類最黑暗的屠殺前,無一倖免。而這黑暗,卻是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照耀一切的冷光,冷血正在發生,人類的愚蠢與懦弱無所遁形。 反省納
    將個人存在過的世界梳理,總是一件太遲的事。吊詭在於,如果沒有後見之明的眼光,也無法將事物安頓。安頓不僅是空間的歸位,也是時間的。必須以遲來者的姿態,接收來自於過去投向未來的眼光,才能明白當年眼底所見到的可能風景。這樣的程序,我喜歡以一個平凡的詞彙命名:認識。 認識永遠是重新認識,是真正的認識。總在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如同作者自陳,這回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介於《長日將盡》與《別讓我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我找尋當下的情感。」 2020年,出完六冊,近五千頁的《我的奮鬥》後,在一次的專訪中,作者這麼說。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我的奮鬥》,似乎就僅僅展現著書寫這件事,是如此簡單,也如此困難。開篇的第一句:「對心臟而言,生命的含義再簡單不過了:它將盡可能長地持續跳動下去,然後停下。」依此,我們當作
    「我曾為了學習而閱讀,我曾為了認識而閱讀,我曾為了累積觀念與事實而閱讀,然後,某天,我重新認識到,文學的意象有屬於它們的生命。我了解到,偉大的書值得雙重閱讀,必須輪流地,帶著一種清晰的精神與一種富有感受性的想像力去讀這些書。」 --巴舍拉《詩與物質元素(La Poésie et les
    「太陽是顆冷冽的星球。」 艾希克·維雅以此短句揭開這本敘事(récit),在這基調上,我們面對著作者冰冷的語調與見證歷史的難以喘息。看著即將發生的二十世紀(或說有史以來)人類最黑暗的屠殺前,無一倖免。而這黑暗,卻是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照耀一切的冷光,冷血正在發生,人類的愚蠢與懦弱無所遁形。 反省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2023年對我在方格子寫作的生涯來說是個充滿挑戰的一年。接到公司轉來的金管會檢舉函後,內容方向發生重大調整。文章中分享了作者遇到的困境和未來可能的調整方向。從內容方向的調整到未來職涯規劃,都將對專欄內容和讀者產生影響。
    Thumbnail
    勞基法第15條之1有關「最低服務年限約款」規定:「未符合下列規定之一,雇主不得與勞工為最低服務年限之約定: 一、雇主為勞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並提供該項培訓費用者。 二、雇主為使勞工遵守最低服務年限之約定,提供其合理補償者。」(第1項)、 「前項最低服務年限之約定,應就下列事項綜合考量,不得逾合理範圍
    Thumbnail
    一位德國的猶太裔銀行家其後代去年12月13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地方法院,向總部在日本的Sompo Holdings集團提起訴訟,質疑他們非法持有梵谷的畫作《向日葵》...
    Thumbnail
      大聲承認吧!你就是那個在考慮要為了增進體能而開始重訓前,因為擔心自己變成金剛芭比或大隻佬而猶豫的人。每當和沒有重訓經驗的朋友聊起,有沒有興趣把重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總是會聽到這樣的疑慮,擔心運動後肌肉太大塊、不希望肌肉把柔軟的棉T撐起來......
    Thumbnail
    寫於2006-01-09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知識水平、交友狀況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生活習慣。 好比說姐妹淘裡有人很會打扮,耳濡目染之下,所有的姐妹們全都變的很會打扮,如果其中有一個人保養的方式有錯的話,就會被唸到臭頭(ASOS那一群姐妹淘)。 好比說男生入伍當兵後,容易學會抽菸、講髒話(我知道不能以
    Thumbnail
    『人的價值靠的是創造而不是累積,會累積的只有歲月』 資深員工薪資會成為新人敘薪的天花板,還是後浪高過前浪的衝浪板 你們相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嗎?你們家有沒有陳年助理? 我的薪資制度被批的一無是處, 但我還是要先聊聊『工作規範』怎麼處理這樣的歷史包袱。
    Thumbnail
    人的喜怒哀樂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溝通將是每個人開心的起源,也是解決悲傷的唯一方式,讓我們多點溝通少點指責的口水
    Thumbnail
    「我都公務人員作到快退休了,還要規劃什麼?」 客戶坐下來,劈頭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而且我有月退俸,不是政府都幫我規劃好了嗎?」, 這位氣場強大的先生緊接著丟出第二句。 絲毫不想隱藏他被太太逼著跟我見面的不情願...
    Thumbnail
    最近中非博物館宣布,他們將歸還剛果文物的「所有權」,而不是文物本身,主要理由是希望留住文物,吸引遊客來前造訪,才能賺回翻修博物館的數千萬歐元。但如果將要歸還的都是不法取得的文物,那麼館方如何能夠主張所有權?
    Thumbnail
    李敏鎬睽違四年,和金高銀以金編的《The KIng:永遠的君主》回歸小螢幕,演技說老實話沒什麼好期待的,我更喜歡的是金編放入自己的想像還有歷史元素,大玩平行時空梗,根本歷史控會愛,愛情戲?算了吧那不重要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2023年對我在方格子寫作的生涯來說是個充滿挑戰的一年。接到公司轉來的金管會檢舉函後,內容方向發生重大調整。文章中分享了作者遇到的困境和未來可能的調整方向。從內容方向的調整到未來職涯規劃,都將對專欄內容和讀者產生影響。
    Thumbnail
    勞基法第15條之1有關「最低服務年限約款」規定:「未符合下列規定之一,雇主不得與勞工為最低服務年限之約定: 一、雇主為勞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並提供該項培訓費用者。 二、雇主為使勞工遵守最低服務年限之約定,提供其合理補償者。」(第1項)、 「前項最低服務年限之約定,應就下列事項綜合考量,不得逾合理範圍
    Thumbnail
    一位德國的猶太裔銀行家其後代去年12月13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地方法院,向總部在日本的Sompo Holdings集團提起訴訟,質疑他們非法持有梵谷的畫作《向日葵》...
    Thumbnail
      大聲承認吧!你就是那個在考慮要為了增進體能而開始重訓前,因為擔心自己變成金剛芭比或大隻佬而猶豫的人。每當和沒有重訓經驗的朋友聊起,有沒有興趣把重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總是會聽到這樣的疑慮,擔心運動後肌肉太大塊、不希望肌肉把柔軟的棉T撐起來......
    Thumbnail
    寫於2006-01-09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知識水平、交友狀況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生活習慣。 好比說姐妹淘裡有人很會打扮,耳濡目染之下,所有的姐妹們全都變的很會打扮,如果其中有一個人保養的方式有錯的話,就會被唸到臭頭(ASOS那一群姐妹淘)。 好比說男生入伍當兵後,容易學會抽菸、講髒話(我知道不能以
    Thumbnail
    『人的價值靠的是創造而不是累積,會累積的只有歲月』 資深員工薪資會成為新人敘薪的天花板,還是後浪高過前浪的衝浪板 你們相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嗎?你們家有沒有陳年助理? 我的薪資制度被批的一無是處, 但我還是要先聊聊『工作規範』怎麼處理這樣的歷史包袱。
    Thumbnail
    人的喜怒哀樂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那溝通將是每個人開心的起源,也是解決悲傷的唯一方式,讓我們多點溝通少點指責的口水
    Thumbnail
    「我都公務人員作到快退休了,還要規劃什麼?」 客戶坐下來,劈頭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而且我有月退俸,不是政府都幫我規劃好了嗎?」, 這位氣場強大的先生緊接著丟出第二句。 絲毫不想隱藏他被太太逼著跟我見面的不情願...
    Thumbnail
    最近中非博物館宣布,他們將歸還剛果文物的「所有權」,而不是文物本身,主要理由是希望留住文物,吸引遊客來前造訪,才能賺回翻修博物館的數千萬歐元。但如果將要歸還的都是不法取得的文物,那麼館方如何能夠主張所有權?
    Thumbnail
    李敏鎬睽違四年,和金高銀以金編的《The KIng:永遠的君主》回歸小螢幕,演技說老實話沒什麼好期待的,我更喜歡的是金編放入自己的想像還有歷史元素,大玩平行時空梗,根本歷史控會愛,愛情戲?算了吧那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