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回溯了自己對 TSLA 與 EV 零組件族群的示警來自何時? 其實早在去年第三季初,當自己於六月做完分析後發出中國由通縮走向衰退,提醒投資人該避開的產業與族群後,隨後不久便提出了這樣的示警,當時市場上一面倒的吹捧,認為 AI 與 EV 將是市場主流的聲浪不斷。
理由很清楚,當馬斯克清楚了解降價求售是為了佔有市場主導未來電網系統交換業務的 "必要之惡" 下,犧牲毛利與營利率變成是必要也不得不的手段時,但他的盲點卻也同步在此時浮現: 過度相信並仰賴中國。
因為過度相信,因此他完全無法預測到中國在面對景氣衰退時共產黨為了保住失業率也與他思維一樣做出的 "必要之惡" 的手段殺傷力有多大?
因為過度相信他也無法理解為何中國比亞迪的售價能突然性的大幅調降並快速的侵蝕與其正面交鋒!
說過當一個以量與製造規模來決定誰是市場老大時,那個產業就不再吸引自己。個人也說過對我而言 TSLA 的進場時機將會是在其完全結束價格戰且在市場上取得勝利的同時,而整個 EV 族群我也只會有 TSLA 這個標的,而 EV 零組件族群也將不會在我未來的投資清單內。理由很簡單,當中國 EV 崛起時,台灣的電動車產業零組件企業如何抵擋紅色供應鏈的價格戰? 又如何抵抗這些品牌廠為了價格戰所帶來的一季又一季的 cost-down 談判與要求呢? 當自己身為一個實際業務團隊的經營者與管理者時便很清楚如何透過這供應商擠出利潤以供我的產品和業務在市場上與對手競爭的道理。
因此在做完分析後,個人在短短數日內便清光了當時手上的兩檔短線持股: 貿聯與華孚。如今回頭來看更是慶幸自己當下的判斷與快速的操作決策。
2024年股市開盤至今接近三週,TSLA 修正幅度接近 15%, 而 NVDA 的漲幅超過 20%, 一來一往之下同一筆資金的投報率差異根本不是 36% 那麼簡單: 一個是看對趨勢的靜靜 "等待收割"、另一個則是盲從相信市場喧囂雜音的靜靜 "等待解套" !
1. 養成獨立思考、思維模型與操作邏輯串聯的重要性在這次協助自己進行判斷的優勢很清楚。
2. 投資不是開雜貨店不需要什麼股票都有,"取捨" 往往是邁出穩定獲利的第一步。
3. 沒有意義的等待仍然不具意義,買進套牢再用 "長期投資" 的謊言欺騙自己,喪失的只是資金的投資效益與自我的判斷能力。
我只有一個人沒有團隊、不在乎市場雜音、對所有訊息永遠先抱持 "負面表列" 的心態進行分析與判斷,抱團取暖從來不是我擅長也懶得做,但我每年卻能穩穩且輕鬆完成自我設定的投資目標。這次是避開了 EV 的風險,那下次呢? 我相信仍然能遠遠看到且穩穩的避開不受傷害!
話說,一年的操作投報能有多少次 36% 呢?馬斯克的自傳內有句話說來輕鬆但對你我來講卻非常殘酷: 不要怕輸,前面的50次都會很受傷,但習慣了,就不會那麼情緒化。。。。試問你我的口袋經的起50次的失敗嗎?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43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