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稿|2024 日舞影展值得關注的十部電影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2024 年日舞影展在一月展開,今年慶祝四十歲的日舞影展不僅先前辦了「史上十大日舞電影」的活動,影展也迎來史上最高的影片報名數量,包含 17,435 部長片與 12,098 部短片。十一天的影展期間共放映超過 130 部電影,包括來自 24 國的 82 部長片與來自 22 國的 53 部短片,其中四成長片為新導演首作。

相較於歐洲三大影展,專注獨立電影的日舞影展一向是觀眾發掘新導演的好地方。今年臺灣電影也不缺席,朱建安導演的短片《公鹿》入選日舞短片單元,最終更獲得國際劇情片類評審團獎,是繼 2022 年謝文明導演的動畫短片《夜車》後,第二部在此獲獎的臺灣電影。

在本文中,我共挑選十部本屆日舞影展值得關注的電影(無排名,以觀看時間排序),劇情片與紀錄片皆有,其中多達八部為新導演首部作品,五部由女導演執導或共同執導。它們探索的題材各異,為全世界觀眾述說多元故事。

1. 《弟弟》(Dìdi):臺裔導演的千禧青春回首

《弟弟》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弟弟》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臺裔美籍導演王湘聖(Sean Wang)很可能是未來幾年的熱門亞洲導演,就在短片《奶奶跟外婆》(Nǎi Nai & Wài Pó)獲奧斯卡提名的那晚,他的長片首作《弟弟》(Dìdi)同時在日舞盛大首映。以 2008 年的臺裔美國人生活為背景,《弟弟》對許多千禧年代影迷來說必定不陌生,探索青春課題的質感,令人想起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的《淑女鳥》(Lady Bird)與阮鳳儀《美國女孩》

電影的質樸魅力十足帶有新導演的生猛,而劇本中對於青春的細緻打磨,將人帶回那段充滿矛盾、尷尬的歲月。雜揉移民二代的亞裔認同困惑,《弟弟》充滿許多懷舊元素,包含開場時全家人飯桌旁播送的綜藝節目《龍兄虎弟》、華人家長之間的比較心態與文憑主義等,勢必讓臺灣影迷感到熟悉。

飾演母親的陳沖更是電影靈魂之一,這樣一張溫柔而疲憊的臉孔,是我們熟悉的亞洲母親臉譜,其中一場母子對戲相當動人,母親談起自己的久遠夢想,單憑眼神演繹遺憾與驕傲交織的複雜情緒,陳沖的詮釋讓此角有了血肉。

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有一部驚艷全球影迷的亞洲電影,舉凡《夢想之地》(Minari)、《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等,《弟弟》同樣具備類似潛力,有望在今年乃至明年獎季獲得更多注目。

2. 《家庭簡史》(Brief History Of A Family):中產家庭來了不速之客

《家庭簡史》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家庭簡史》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一個母親過世、被父親家暴的男孩嚴碩偶然認識一位家庭優渥的男孩涂偉,宛如不速之客的嚴碩進到涂偉家裡,並試圖獲得他們父母的關愛,打破原有的家庭關係,關係洗牌,波瀾隱隱掀起。

兩個男孩如替身,又如讎敵,有時相互依存,有時競爭對抗。這樣的劇情仿若中國版的《Saltburn》,但《家庭簡史》不是了無新意的複製,它玩弄驚悚、家庭與寫實類型,運用大量符號象徵,其中若有似無的同性情感指涉,讓本片自始至終吸引目光。

中國導演林見捷潛力十足,首作《家庭簡史》不只入選日舞影展,更入選今年柏林影展全景單元,是不容小覷的新導演。雖然題材容易使人聯想到其他作品,但電影揭示許多中國境內的獨特光景,例如一胎化政策的影響、城市裡過大的貧富差距,乃至不只存在中國的華人文憑主義等,美學處理也令人驚艷(尤其音效與配樂),讓《家庭簡史》具有高度可看性。

3. 《Love Me》:衛星與浮標相戀的科幻謬劇

《Love Me》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Love Me》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在人類滅亡之後的蒼涼世界,當空中衛星與海上浮標相遇而後談戀愛,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乍聽荒唐,但《Love Me》就是這樣的情節。由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與史蒂芬元(Steven Yeun)主演,這部電影的閃亮卡司是許多人的日舞首選,但進場後看到的內容很可能超乎預料。帶有科幻質感,透過早已過時的網路碎片,兩個機器開始模仿人類活動,培養出親密關係,並經歷存在感、認同與依附的危機,同時詰問並挑戰「愛」的意涵。

融合真人表演、CGI 動畫和視覺特效,兩位主演有半數是擬人動畫演出,這部腦洞大開的電影遊走於嚴肅與荒誕間,難以被定義的風格因而造就可理解的兩極評價。

相較之下,我認為它可能更適合短片篇幅,拍成 90 分鐘的長片到後端顯得有些失焦和混亂。整體而言,我難以說出自己「喜歡」這部作品,不過它絕對不是一部看過即忘的無聊電影,是一段相當有意思的觀影體驗。

4. 《A Real Pain》:一段猶太後裔的「痛旅行」

《A Real Pain》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A Real Pain》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今年日舞影展,我共看了超過三十部長短片,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哪一部,我的回答會是──《A Real Pain》。

定居紐約的猶太表兄弟,為了向他們的祖母致敬,決定回到祖母移民前的故鄉波蘭。不僅想拜訪她的故居,因祖母是當年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他們還報名了「大屠殺之旅」(Holocaust tour)的導覽行程,希望更加靠近這段過去。

報名這趟旅程的人,某種程度都與猶太身份有關,或者因為個人創傷而感到共鳴。有人因為波蘭猶太血統而被吸引,有人祖輩逃離當年的大屠殺,有人雖非猶太人、卻在九〇年代盧安達大屠殺中九死一生,而擁有著相似遭遇。這群人走過波蘭城市盧布林(Lublin)的各個景點,美麗的,哀愁的,繁榮的,滄桑的,也走進離市區不遠的集中營,看見人性至惡暗處。

《A Real Pain》有著慧黠劇本,加上蕭邦配樂(同為波蘭人),鏡頭下捕捉的波蘭不盡美好,卻令人目不轉睛,無論是私人回憶或國族歷史,都盡在生活周遭呼吸著,如一趟公路旅行。兩位有著反差個性的要角 Benji(Kieran Culkin 飾)和 David(Jesse Eisenberg 飾)其實都承載某種傷痛,並在這趟溯回人類歷史最大傷痛的黑暗之旅中,重新面對自我傷痛。

我一向對猶太屠殺歷史改編電影很有興趣,大多數無可避免帶來相當沉重的情感負荷,但這部電影帶來不同視角,從本應熟悉卻陌生的外人觀點切入,基調遊走於喜劇和嚴肅之間,其中的尷尬、脆弱,又有些幽默,同時帶來洞察的對白,風格「非常 Jesse Eisenberg」,相當迷人。

在影展密集的觀影行程中,只要看到一部令人精神一振的電影,就覺得這趟影展值得了。《A Real Pain》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5. 《Thelma》:人老心不老,想當湯姆克魯斯的九旬祖母

《Thelma》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Thelma》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本片氣質是人們印象中的典型日舞片,即使沒有什麼大道理,但仍讓人有所收穫的暖心小品。故事講述一位名為 Thelma 的高齡祖母,某日接到詐騙集團電話,假冒孫子坐牢被關急需用錢,祖母一急之下匯了一萬美元,才知道被騙。當家人都認為人平安就好,希望她就此收手,不甘心的她受到《不可能的任務》啟發,決定開始一場冒險之旅,將被騙走的錢討回來。

當大多數電影對準青春,《Thelma》探討老年議題,隨著年齡增長、不可避免地衰老,是否就意味妥協?電影雖揭露長者困境,卻以幽默喜劇形式呈現,作為導演 Josh Margolin 首部長片,本片不顯生疏,喜劇節奏掌握得宜,整體如一股暖流,給人尤其暖心的觀影體驗。

導演透露本片靈感來自他的祖母,不單是扁平的「討喜祖母」,她的叛逆但善良,勇敢兼具脆弱,是不容易演出的角色。此一重任落在從影超過三十年的演員瓊.史桂布(June Squibb)身上,過去觀眾對她的印象多來自《內布拉斯加》(Nebraska),此次演出是高齡 94 歲的她生涯首度擔綱主角,將此一迷人角色發揮到位,是本片最大功臣。

6. 《Daughters》:一場鐵絲網中的舞會,探索情感連結的力量

《Daughters》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Daughters》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片名是「女兒」,其實更攸關「父女」,且非尋常關係的父女,而是被監獄鐵絲網隔開的父女們。《Daughters》聚焦於名為「Date With Dad」的計畫,在此計畫中,獄中父親得以和女兒在監獄裡參加舞會,擁有短暫的親子時光。

事實上,自從 2014 年以來,數百所美國監獄即停止提供面對面探視服務,取而代之的是語音與視訊,且每次探視皆須付費。因此,這場舞會不僅僅是一支舞,更是信任的修補。紀錄片則讓我們看見親情支持,對於受刑人的內心能產生何種情感效果。

紀錄片拍攝數個家庭,女兒們的年齡從 5 歲至 15 歲不等,父親刑期也橫跨數年至數十年。這些女孩們有的童言童語,期盼父親回家的那天;有的則懷揣怨懟,無法理解犯下罪行的父親。

關係破滅僅需一瞬間,建立則需漫長的時光。《Daughters》不只拍下女兒們的期盼,也記錄受刑父親籌備舞會時的悸動,它創造出某種親密感,當父女實際接觸時的畫面,更讓人時而喜悅,時而心碎,張力十足,是本次影展中最牽動情緒的作品。它獲得的觀眾票選獎也印證其觀眾緣,是一部相當具有情感後座力的紀錄片。

7. 《Agent of Happiness》:快樂如何被衡量?不丹幸福指數背後的臉譜

《Age of Happiness》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Age of Happiness》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快樂也許抽象,但在不丹可以等於擁有幾隻牛、幾台拖拉機、是否具有同情心,以及是否相信鄰居等等量化指數。透過一位調查員視角,本片讓我們看見「不丹幸福指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這是一部題材有趣的紀錄片,帶我們走進這個被譽為「全世界最幸福國度」的不丹。話雖如此,本片並不一面倒地稱頌不丹,反倒藉由許多角色映照快樂不丹的相反面向,包含跨性別者、糾結於不安全感的青少女,抑或受到不丹 1990 年代種族清洗運動影響的無身份者等。

電影並未留下什麼結論,也許是因為現實也沒有結論,但它確實讓人看見真實的不丹景象,不再只是新聞報導中虛無飄渺的「快樂國度」。

8. 《Porcelain War》:俄烏戰爭進行式,尋找藝術和暴力的交集

《Porcelain War》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Porcelain War》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俄烏戰爭戰火未歇,透過影像紀錄揭示戰場樣貌依然重要。但這部電影有別於一般的戰爭紀錄片,是透過藝術家角度看待這場災難,在暴力與藝術間找尋對話形式,同時穿插真實的戰場片段,讓人看得屏息。

電影提供的新視角是作品突出之處,它將士兵回歸人的樣貌,連接殺戮與藝術──分別是最具毀滅性的與最具創造性的兩個極端。本片獲頒紀錄片單元評審團大獎,巧合的是,去年獲此獎項的是同樣關於俄烏戰事的作品《戰場日記》(Twenty Days in Mariupol),該片在今年獎季表現亮眼,也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9. 《In The Summers》:一次次夏日之間,童年悄然形塑餘生

《In The Summers》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In The Summers》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榮獲本屆日舞影展劇情片單元評審團大獎與最佳導演,大放異彩的《In The Summers》是哥倫比亞裔美國導演 Alessandra Lacorazza 的首部長片,描繪著父親與兩個女兒的親情故事。

有著酒癮與毒癮的非典型父親,想成為女兒們心中的好爸爸,但生活如他的癮頭般難以控制,讓這段親情關係像走鋼索,時而緊密相依,時而崩潰失控。同樣聚焦父女關係,本片與紀錄片《Daughters》有些許微妙呼應,但相較紀錄片的真實力量,《In The Summers》稍嫌可預測,惟仍有動人之處。

電影分為四個篇章,時間跨度超過二十年,在不同階段皆能觀察孩子們從女孩跨入青少女的態度轉變。結合家庭創傷與酷兒身份的探索,導演將自身經歷寫入故事,透過兩個年輕女孩的雙眼,回看這個有些破碎的拉丁裔家庭,也用探索而非批判的視角,反思著那些童年遺憾,將如何形塑自己的餘生,

10. 《Girls Will Be Girls》:在性別不友善的印度,女孩初戀不總是甜蜜

《Girls Will Be Girls》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Girls Will Be Girls》劇照/日舞影展提供

只專注於課業的資優生女孩 Mira 原以為自己對談戀愛沒興趣,沒想到卻邂逅同校新來的男同學,這段初戀伴隨著性啟蒙,為女孩帶來從沒想像過的挑戰與難題。

看慣美式青春成長電影,來自印度的《Girls Will Be Girls》讓人眼睛一亮。同樣探索青少年議題,卻帶有更多在地特色與獨特性。世界上多數青少女面臨的困境,可能是暗戀對象喜不喜歡自己,但印度女孩身處性別不友善的環境與過於保守的家庭態度,她要如何找到心之所向?本片巧妙捕捉青春期的細膩敏感,議題存在但不過度搶焦,使得電影不專屬印度或亞洲,傳遞的情感訊息同樣能被世界觀眾接收(本片也獲頒日舞影展觀眾票選獎)。

從青春愛戀切入,最終景框對焦母女關係,飾演女孩 Mira 的印度演員 Preeti Panigrahi 是全片亮點,真誠而使人代入的表演讓《Girls Will Be Girls》不只成為一位印度女孩的青春,更共振著許多擁有相似經歷的少男少女。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普莉西拉用時尚革命,走出有毒的情感關係,演繹出屬於她自己的時代風華。我們應該為她喝采,讚嘆她斷開情愛糾纏、迎向新生的勇氣。在貓王於1977年猝逝後,普莉西拉繼續用女性的柔韌堅強,譜寫她精彩的人生篇章,直到今天。
暨 2023 年大受觀眾好評,囊括第 115 回日劇學院賞最佳作品、導演、劇本、女主角、女配角五項大獎的《重啟人生》之後,製作該劇的日本電視台與編劇笨蛋節奏、以及原班製作團隊很快地再次合作,在 2024 年新春推出以犯罪懸疑為題材的特別劇《入侵者們的晚餐》。
一如看片前聽了很多次的比喻,《可憐的東西》就像是劇本更好一點的《芭比》,都是描繪一個「天真」的女孩去探索異世界,一路上發掘女性的自我,得到性/別的啟蒙與認知,辯證人與他人(與非人)的形象投射,更讓層層的父權桎梏顯形。
4/5可憐的東西
貝拉踏出豪宅後的日子,才真正見到世上的真實樣貌,她感受自由與解放,也同時因看見受困苦難的奴隸而傷悲,助人之心油然而生,這是使她從「科學怪人」漸漸成為「女人」的過程。而當貝拉意識到性工作一職能帶來財富,她毫無猶豫地爭取成為青樓紅牌,只為自力更生,不再仰賴男人──這才終究讓她成為一個自由人。
我有多麼鍾愛這部電影的名字,專注而直接:《小武》。像意外拾得某位默默無名的畫家,那張始終收在抽屜裡,專屬於私人的小小素描;而擁有這樣的一張小畫,其實就足以引導我們渡過,漫漫一生。
森林大火的楔子至終像拉回撒出去的漁網般,聚合了所有的蔓燒野火夷平了全地,佩佐亦借用了龐貝古城裡被火山吞噬相擁赴死的情侶意象,愛情燃燒殆盡後的灰燼從天而降,Leon 才因此覺醒重生,寫下親身經歷的刻骨生命故事。
普莉西拉用時尚革命,走出有毒的情感關係,演繹出屬於她自己的時代風華。我們應該為她喝采,讚嘆她斷開情愛糾纏、迎向新生的勇氣。在貓王於1977年猝逝後,普莉西拉繼續用女性的柔韌堅強,譜寫她精彩的人生篇章,直到今天。
暨 2023 年大受觀眾好評,囊括第 115 回日劇學院賞最佳作品、導演、劇本、女主角、女配角五項大獎的《重啟人生》之後,製作該劇的日本電視台與編劇笨蛋節奏、以及原班製作團隊很快地再次合作,在 2024 年新春推出以犯罪懸疑為題材的特別劇《入侵者們的晚餐》。
一如看片前聽了很多次的比喻,《可憐的東西》就像是劇本更好一點的《芭比》,都是描繪一個「天真」的女孩去探索異世界,一路上發掘女性的自我,得到性/別的啟蒙與認知,辯證人與他人(與非人)的形象投射,更讓層層的父權桎梏顯形。
4/5可憐的東西
貝拉踏出豪宅後的日子,才真正見到世上的真實樣貌,她感受自由與解放,也同時因看見受困苦難的奴隸而傷悲,助人之心油然而生,這是使她從「科學怪人」漸漸成為「女人」的過程。而當貝拉意識到性工作一職能帶來財富,她毫無猶豫地爭取成為青樓紅牌,只為自力更生,不再仰賴男人──這才終究讓她成為一個自由人。
我有多麼鍾愛這部電影的名字,專注而直接:《小武》。像意外拾得某位默默無名的畫家,那張始終收在抽屜裡,專屬於私人的小小素描;而擁有這樣的一張小畫,其實就足以引導我們渡過,漫漫一生。
森林大火的楔子至終像拉回撒出去的漁網般,聚合了所有的蔓燒野火夷平了全地,佩佐亦借用了龐貝古城裡被火山吞噬相擁赴死的情侶意象,愛情燃燒殆盡後的灰燼從天而降,Leon 才因此覺醒重生,寫下親身經歷的刻骨生命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耳朵捂起來,視覺似乎就敏銳了一點,對群體與身分的印象與直覺再深刻了一點。勞動能不能算一種表演?而表演不就是勞動嗎?我嘗試和這場喜劇較真。陣頭子弟其實出自百工各行,漁工水電廟公廚師老師醫師技師設計師,喜劇的荒謬其實不荒謬,誇張其實不誇張,喜劇是真的──我們是不是就是喜劇本身?陣頭是不是就是喜劇本身?
Thumbnail
我極力推薦觀者先依循策展人劃分出的焦點動線,第一次只是單純地觀看,接著再回到頭(最好去外面喝杯咖啡、喘口氣),依循年表的動線、搭配展覽手冊,第二次觀看其作品,找出作品之所以以黑、白框裝載的意圖。如此一來,相信你會走進布里那個不是只是馬格蘭攝影師的霓虹世界。
Thumbnail
波光仍閃動,像是暗示著愛子也迎向死亡的河面那樣,生命從不為誰停留。就在今年初,飾演愛子的演員尹靜姬也在與阿茲海默症糾纏了十年後離世。孰料戲裡戲外竟如鏡?生命之詩終究是死亡的隱題。不過幸而有詩有舞,在死亡之前,讓人類仍有機會創造出不朽的片刻。
Thumbnail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12個小時,最後獲得7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12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7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Thumbnail
譚盾陸續受邀為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馮小剛導演的《夜宴》作曲,其旋律脈絡和中華文化演繹語彙,皆明顯源自《臥虎藏龍》美學精神,堪稱武俠三部曲。然而,譚盾完成《夜宴》後就不再參與電影製作,形影正如江湖大俠,來無影去無蹤。
Thumbnail
總的來說,這次的入圍片讓我感覺:台灣的青春都很苦,台灣的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台灣非常自由奔放,當你很自由,什麼都可以做的時候,反而會有種危機感,覺得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當你沒有事情可以突破,悲觀就來了。因為太自由了,反而困住自己。這次台灣作品從青年男女到夫妻中年危機,把城市人的焦慮做得很好。
Thumbnail
編按: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下篇(上篇請點這裡)。《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Thumbnail
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一起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上篇)。《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Thumbnail
這是電影攝影,但又不是電影;這是舞蹈,但只能用手跳。在導演邁入一個有些使不上力的年紀時,卻得開始學新東西。然而《指尖上的幸福人生》是無法像電影那樣保存下來的,它轉瞬即逝,只有在觀眾在場的時候才存在。八十分鐘的演出,沒有一刻不驚奇。你熟悉眼前所有的單一物件,但絕對沒有看過這樣的表演。
Thumbnail
真的是所有的、所有的人都辛苦了。把防洪拿來比喻,就是為了避免潰堤(感染者數量大爆衝,醫護人員累死),我們和病毒傳染的洪流搶時間,大家一起努力讓水減緩速度進來,不要這麼快進入社區,『預防勝於治療』──防疫人員努力篩檢,公民配合篩檢與隔離等政策,學習並貫徹公衛知識,爭取更多時間讓疫苗和藥物治療的研發⋯⋯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耳朵捂起來,視覺似乎就敏銳了一點,對群體與身分的印象與直覺再深刻了一點。勞動能不能算一種表演?而表演不就是勞動嗎?我嘗試和這場喜劇較真。陣頭子弟其實出自百工各行,漁工水電廟公廚師老師醫師技師設計師,喜劇的荒謬其實不荒謬,誇張其實不誇張,喜劇是真的──我們是不是就是喜劇本身?陣頭是不是就是喜劇本身?
Thumbnail
我極力推薦觀者先依循策展人劃分出的焦點動線,第一次只是單純地觀看,接著再回到頭(最好去外面喝杯咖啡、喘口氣),依循年表的動線、搭配展覽手冊,第二次觀看其作品,找出作品之所以以黑、白框裝載的意圖。如此一來,相信你會走進布里那個不是只是馬格蘭攝影師的霓虹世界。
Thumbnail
波光仍閃動,像是暗示著愛子也迎向死亡的河面那樣,生命從不為誰停留。就在今年初,飾演愛子的演員尹靜姬也在與阿茲海默症糾纏了十年後離世。孰料戲裡戲外竟如鏡?生命之詩終究是死亡的隱題。不過幸而有詩有舞,在死亡之前,讓人類仍有機會創造出不朽的片刻。
Thumbnail
對停格動畫工作者而言,時間的折磨是揮動魔杖的必要交換。唐治中是長期與黃勻弦合作的動畫拍攝與剪輯師,他回憶前陣子在拍攝新作品時,光三個角色就拍了12個小時,最後獲得7秒的畫面:「我那時突然發現,我的生命12個小時,換他們活過來7秒鐘。」這些戲偶,對動畫工作者而言,是有靈性的,是他們生命的延伸。
Thumbnail
譚盾陸續受邀為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馮小剛導演的《夜宴》作曲,其旋律脈絡和中華文化演繹語彙,皆明顯源自《臥虎藏龍》美學精神,堪稱武俠三部曲。然而,譚盾完成《夜宴》後就不再參與電影製作,形影正如江湖大俠,來無影去無蹤。
Thumbnail
總的來說,這次的入圍片讓我感覺:台灣的青春都很苦,台灣的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台灣非常自由奔放,當你很自由,什麼都可以做的時候,反而會有種危機感,覺得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當你沒有事情可以突破,悲觀就來了。因為太自由了,反而困住自己。這次台灣作品從青年男女到夫妻中年危機,把城市人的焦慮做得很好。
Thumbnail
編按: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下篇(上篇請點這裡)。《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Thumbnail
本文為 8 月 1 號由新經典文化邀請《秋刀魚》總編陳頤華、《釀電影》主編張硯拓一起線上對談的逐字稿(上篇)。《釀電影》vol.4「好久不見,宮崎駿」與新經典最新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限量 8 折合購請往此
Thumbnail
這是電影攝影,但又不是電影;這是舞蹈,但只能用手跳。在導演邁入一個有些使不上力的年紀時,卻得開始學新東西。然而《指尖上的幸福人生》是無法像電影那樣保存下來的,它轉瞬即逝,只有在觀眾在場的時候才存在。八十分鐘的演出,沒有一刻不驚奇。你熟悉眼前所有的單一物件,但絕對沒有看過這樣的表演。
Thumbnail
真的是所有的、所有的人都辛苦了。把防洪拿來比喻,就是為了避免潰堤(感染者數量大爆衝,醫護人員累死),我們和病毒傳染的洪流搶時間,大家一起努力讓水減緩速度進來,不要這麼快進入社區,『預防勝於治療』──防疫人員努力篩檢,公民配合篩檢與隔離等政策,學習並貫徹公衛知識,爭取更多時間讓疫苗和藥物治療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