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目標、夢想清單、未來計畫、半年目標、三個月目標...,無論是哪一種名目,使用紙本手帳、子彈筆記還是Notion規劃,都可以思考看看,自己是寫成了籠統模糊或是清楚明白的敘述,是 to do的代辦模樣,還是寫成 to be 的想成為模樣?
2023年我使用子彈筆記寫手帳,並以手帳本攤開後的左右兩個頁面來寫年度目標,因為想要保密所以不放照片 (≧▽≦) 在此選幾項當個舉例就好~
我在更久以前有一個年度目標,每年每年都在延後,就是「上架LINE貼圖」,貼圖草稿是早就有雛形的,只是一直沒將草稿修飾成可以上架的完整模樣,加之心態上覺得「上不上架都可以,不急吧,反正也很愛買別人上架的貼圖」,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延後目標,更可以說是沒有動力去執行。
在2023年初訂目標時,我把「上架LINE貼圖」這句話寫成「上架一組符合自己使用喜好與代表物的表情貼」、「上架一組可愛又懶惰且適用我自己常用的文字貼圖」、「上架一組自己用起來都覺得好可愛的任意填訊息貼圖」,這樣的目標寫法前後一比對就可見目標變得更加清晰可辨,也更有實行的方向性,也可以促使自己的動力或願力更明確。
當目標清晰可辯時,就不會因為範圍過大或過於模糊籠統而一再拖延
「把購買後在數位世界持續堆積的影音課程看完」也是我的每年目標,這個念頭身為數位網路世界的中重度使用者,大家可能都買過幾個甚至一堆線上影音課程,有些可能是預購募資,還有些可能是購買後即可觀看,就跟買回家的書一樣,常常抱持著「特價耶先買起來,這個想看耶先結帳囉」的想法,結果家裡的書、數位世界中的影音課程越來越多,可是閱讀與吸收的速度卻遠遠比不上買的手速,加上影音課程分散在各個平台,也很容易就被遺忘...
長得很「代辦模樣」的年度目標,寫出來頂多具備一個特質,就是「提醒自己還有這一件事要做」
那麼這個目標我後來是怎麼寫的呢?以某一門線上影音日文課程來說,剛好2023年5月安排了一個人的日本自助旅遊,經過三年疫情,真的太久沒去日本了,感覺自己會的日文也快要忘光,所以我將目標寫成「從五十音開始複習,至少努力複習起一些簡單的結帳或旅遊對話/單字」,從一個廣泛的「學日文」目標,聚焦成「複習五十音,複習結帳對話、旅遊常用日文」,就有更清晰的執行目標、與更好的找到方向。
讓目標事項聚焦,成為看得見的方向與模樣
「聚焦」的概念也可以用在寫文章、規劃影片腳本上,有些時候文章標題不明確,導致內容越寫越發散、越混亂,也是因為沒有明確聚焦的原因,這個可以之後寫一篇文章再來說~ (❛◡❛✿)
大家列出代辦事項的時候通常都很簡短,較像是「要去做的事」、「必須要做的事」,例如一二月的代辦事項可能有以下幾項:
那如果每年度的目標清單也用這種方式寫,就可能會是下列模樣:
這些很簡短的項目式文字幾乎是大家剛開始寫年度目標清單時會寫出的模樣,而隔年再複檢時,可能會發現完成度不如預期,甚至是年復一年的列出來卻又未達成。
照我對自己的分析判斷, to do 方式寫出來的年度目標未被執行成功,絕對原因是在擬定目標時「只是直接寫出來」,並未深入思考這個目標對自己的深入意義、執行層面的阻礙及想要完成的起心動念。
「to do 待完成」的模樣,就是一項又一項未完成清單,在紙上、在筆記軟體中呈現的皆是「我還沒有做到的諸多事項表」,在看這個表時,有些人可能也會產生「這個不急、這個現在不弄沒差、以後再做」的拖延心理。
在此指的是「這個目標事項具有自己想成為的模樣」,也就是在列項目時要思考自己為何會寫這個目標,一定要更深入的原因,一定有背後的考量。
前面的示範有提到「更清楚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放在這裡剛好有一個切身相關的舉例,就是十幾年前的我很愛寫部落格文章,不管是寫在曾經紅及一時的無名小站、後來的 Facebook(臉書)、Plurk(噗浪)、還是個人部落格(例如 Google blogger)、Facebook粉絲專頁...等等,曾經那個喜愛寫文章、熱愛分享、出遊拍照記錄的自己,在越來越忙事業與家庭中,不見了。
雖然工作中一直有在帶部落格教學與規劃的課程、文案課、社群經營與發想等等的範圍,對於帶學生、引導學生的部分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放在自己身上卻欠缺力道,究竟是因為懶、還是什麼其他的原因呢?
自從幾年前開始使用方格子,我也是好久好久才發一次文章,其餘時間繼續在紅塵中打滾,雖然有很多的靈感筆記、打算要寫的內容,卻也是一拖再拖,這個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附上文章連結『
使用 Notion 建立創作計畫表,終結靈感筆記亂扔的壞習慣
在訂定2024年的目標時曾深入的剖析過這件事,如果是「為了他人而寫」,我的動力就不足,我是為了「想找回那個曾經熱愛寫文章的自己」、曾經文筆流暢、思緒靈敏的自己,更是想要減少在漫無目的滑手機打發時間的自己,不為讚數、訂閱數、留言數,文章對自己是思緒回顧、是腦中資料整理、是紀錄,對其他人如果也有幫助,那就太好了~
把目標內化,我寫下的是「找回原本那位喜歡寫文章的自己,把腦中內容整理過並輸出成文章」,不為外物,最終的出發點只為自己,從2023年末到現在2024年2月底,都是為了拾回曾經的自己,並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模樣。
這是我從2023年開始訂下的目標,在以前頂多寫「開源節流,不要亂花錢」,儲蓄或投資則是另兩項目標。什麼是開源節流?這是一個大範圍的籠統詞彙,拓展更多收入來源、並節省開支,那怎樣的行為叫做節省開支?什麼樣的行為又是自己腦海中的亂花錢呢?
將目標訂為「想成為改掉衝動購物的行為,讓消費更有意識」後,比較顯目地降低了自己「好像會用到,先買起來放、這個也想要就買吧」的腦衝動,甚至是「特價耶現在不買好像虧了一樣」的思緒。
因為「想成為更有意識的消費模樣」,不是抑制消費、也不是拼命節省,而是在購買前會思考「我現在想要買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特價衝動,還是其他的原因?
以買書當舉例,以前有想看的書所採取的行為就是買回家看,有些書的內容大概看完一次就不會再看了,接著就擺在書架上堆灰,有些書可能翻看後發現內容不適合自己,根本白買,甚至發生過我買書回家後,才在書櫃上發現我去年就買過這本,或是我老公早就買了一本...╮(╯∀╰)╭
把 to do 和 to be 放在這裡,「開源節流,不要亂花錢」是 to do(要做、想做),「想成為改掉衝動購物的行為,讓消費更有意識」則是 to be (想成為)
有些書我開始會更有意識地先去書店翻看、去圖書館借、甚至是買電子書,不急著買來看的書也更善於網路比價,先放在購物車裡不急著結帳,甚至是購買二手書,這就是有意識的消費,並降低衝動購物的行為,放在其他物品上也是一樣的概念。
曾經有學生在問卷上寫『他沒有學習的動機和動力,裴恩老師也沒有幫他找到適合他的學習動機』,是成人學生,已經不是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專院校)的小朋友了、是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之間的學生,而我是在整個課程結束後才看到統整出來的課後問卷內容。
會來上課的學生大多是「想學」,如果以1個月內、或是長度介於2個月內的課程時數來舉例,他的「月目標」就是「上XXX課、學XXX東西」,可以歸類在 to do 也就是想做、想執行、要執行。
姑且不論成年人的學習動機和動力究竟該不該由老師幫他建立,他在自主決定來報名課程時,就具備最少一項「想學的動機」和「來報名並認真出勤與學習的動力」。
如果可以把動機和動力再認真拆解,或許就可以變成 to be 找到自己想成為的模樣,那才是他真正能夠持之以恆的願力,俗話說「有願就有力」,這個「願」在這篇文章中就是你想成為的模樣。
2023年我跑去報考研究所在職班,經歷資料整理、提交備審資料、面試,在2023年9月正式多了一個身分,就是企業管理系研究所在職班一年級,「想加強學歷、想加強知識、想學習這些領域的知識」是我的目標,「報名研究所、念研究所」就是 to do 的代辦事項。
工作忙碌、家庭忙碌,還要挪出更多的時間通勤去學校上課、甚至還要繳學費,我想成為的其中一個模樣就是「回學校再進修,再次感受學生生活」,雖然當學生有課業壓力,不過埋頭學習充實知識、和同儕一起進步的感覺真的很棒!「充實自己的知識與專業,期許自己認真開始寫論文、研究與閱讀參考資料,讓視野更廣闊」也是另一個模樣,這樣的目標訂定更詳細可見,也會比原本的「念研究所、寫論文」還要完整,也更具有執行願力。
當感到疲憊時,休息後低頭看看這些目標,又會再拾起動力,因為那是自己想成為的模樣,不為他人、要真正發自內心的為自己,動力和願力才會足,列出來的目標才會有跡可循、有方向可前進、有持續執行的力量。
清楚可見的內容與描述,就是目標的指引明燈,不籠統不模糊,始終在前方帶領自己踏出一步又一步,看看自己寫的年度目標吧!就算是半年目標,也要清晰能辨,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