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詩作〈月球博物館〉在2022年2月獲選入 Arch Mission Foundation 策劃的「方舟月球藝術典藏(Arch Lunar Art Archive)」計畫。
搭載入選作品的登月艇奧德修斯號(Odysseus)於台灣時間2024年2月15日成功發射,並順利在2月23日登陸月球。Arch Mission Foundation創辦人Nova Spivack(彼得杜拉克之孫)證實計畫作品已跟著成功登陸。
入選作品皆以奈米技術被類比雕刻在鎳金屬光碟上,人眼能夠直接透過顯微鏡觀察,光碟預計能在月球上存放超過五千萬年。
被選入計畫的藝術家來自世界各國,包含Amalia Ulman、Bjarne Bare、Casey Kauffmann、余曉冰(Candice Jee)、Mitchell Syrop、李素允(So Youn Lee)、AI藝術團隊「Ouchhh」等;台灣方面除了我還有陳建榮、陳泓綸、陳姿尹、涂愷姸、張明曜、張顥馨、倪灝、吳國強、吳尚洋等,完整名單已公開在計畫官網。
此外,奧德修斯號上也搭載著「普普藝術之王」Jeff Koons的實體雕塑作品「月相計畫(Moon Phases)」。
由於計畫的主要對象是新銳當代藝術家,我可能是名單中唯一的詩人。有生之年我也許能到訪月球上的同個位置;若來不及,至少有部分的我已經在月球上。
1969年,美國雕塑家Forrest Myers與安迪沃荷等五位藝術家合作,將圖像刻上SIM卡大小的陶瓷晶片,偷偷貼在阿波羅12號上,最後留在月球。這組作品同樣名為《月球博物館(Moon Museum)》。當然,2018年寫作〈月球博物館〉之際,我完全沒有想到這首詩會被發射到月球上。巧合之下,我的作品成為月球上第二座月球博物館。
有趣的是,〈月球博物館〉這首詩原本想討論的是「抽象的月」,如今反而被送到了實體月球上。之後若有機會,我再來詳談這首已經在外太空的詩。
我是在月球上煮雪的人。
註1:送上月球的是〈月球博物館〉作品原文,英文翻譯是供主辦單位參閱用。
註2:「方舟月球藝術典藏(Arch Lunar Art Archive)」的藝術家名單為遴選產生,藝術家不需支付任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