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除了是為了養活自己,剩下的理由居然有些空白...,然後日復一日,開始想逃離這樣的自己與環境。
這是八年前的我,當時的工作是誤打誤撞而進入的行銷,主管很好、同事很好,薪水不會讓你餓死也不會讓你富有,公司還配有不用錢的宿舍,雖然常常加班,但下班後與同事的聚會聊天很自在,日復一日,我卻漸漸失去了方向。
工作失去了方向,就像在大海中迷航一樣,不只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也找不到繼續下去的理由。
專注,自己每份工作的目標,繼續走下去才有動力。
工作和感情一樣,難免會遇到撞牆期和倦怠期,我始終相信,這是一個好的循環,如果海水沒有退潮哪來的漲潮,如果情緒永遠都維持一個平點,那更不會有比較而產生的高低情緒。人生啊,起起伏伏才叫人生,或許,這也是人生好玩之處,永遠都想不到,轉個彎會到哪。
每個時期的工作,都會有不同的需求與目標,就像做行銷常說的「目的性」,要知道為何而做、要解決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偶爾不小心迷惘了,就找找自己工作的動力,想想自己為什麼在這,就是所謂的初衷。
遙想當初,初為社會新鮮人的我,第一份工作領的正是『22K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剛踏入社會的我,即使學生時期擔任了系學會會長、學生會幹部,舉辦過數十場的活動與營隊,這樣算起來也是個活躍人物吧!我畢業仍是領22K,而且是因為政府的22K方案,我才得以有這份工作,也是要與多人PK後才有的。
這是一份在社團法人組織擔任活動企劃,範疇是文化觀光,廣泛來說,從政府接案、企業合作、到在地店家接洽,甚至於帶團台灣行或是兩岸交流活動,都是屬於工作內容。所以,對於當時正逢經濟低迷,求一份工作加上在南部,社會新鮮人的我心存感激,反正,什麼社會歷練都沒有就去吧,上班地點還在百年廟宇裡,很酷吧!
這份工作,因為接觸的範圍很廣,也讓我看到一個組織怎麼想盡辦法活下去,多才多藝是必須,順應時代是必要,找出自己的差異,把工作變成自己生活熱愛的一部分,只要你想要,你在這個領域踏穩了,自然有人會來找你。這份工作對我而言,就是學,不論學到什麼都是我自己的,開始碰觸illustrator也是這個時期,同時幸好組織不大,組織內沒有什麼勾心鬥角,幸運認識了能成為一輩子的朋友,當然,也明白了這個社會非黑非白的灰色地帶。
——
第二份工作,是我念完碩班後再出發。同樣地,我目的就是學,當初是想進去業務,誤打誤撞進了行銷,才發現原來傳產的業務都偏男性。我從儲備幹部開始當起,紮紮實實的訓練,拖著「拔勒」賣場補貨、一間間店鋪陌生開發,進了總部碰巧遇到人手不夠加上負責品類庫存過高,假日也趕回公司自主加班(無薪),只為了讓上班日的事情更順利些,忙碌之際也常常疑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距離當時我進去不到半年時間)。
沒想到就這樣過著近四年,中間提了三次離職,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就是學習。坦白說,每天雖然事情很多很雜,但真的有默默地學到東西,也奠基了現在的我;之所以會離開,是因為新的地方讓我覺得不去會後悔,我深深著迷,那是一間充滿美感的地方,我去當了業務,訓練自己口條與不怕生的態度,也帶我走進另一個領域,事實證明,這也影響了現在的我。
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過去的一切造就了現在的我。
後來,我又離開了業務回歸到行銷本業,不同與以往,行銷資源相對較少,可以玩的動力就是「不斷開發新品」(請原諒我用"玩"這個詞,並不是不尊重,而是一種態度),把我腦中想做的和可能可以做的,找代工廠、找合作、找資源,反正就是盡一切力把品牌生存下來,因為不斷開發新品的後續,就是新品如何長久存活下來,這是從開頭就要思考到的事情,環環相扣。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行銷與業務的界線模糊,但近三年下來,從無到有,我開發近20支新品以及新品牌誕生,開發新品這件事已經到了瓶頸,加上品類相同,也沒有其他行銷資源可以動用,我萌生轉職的念頭,本來想內部轉調其他部門,學習新品類或新玩意,最後我選擇了離開。
在之中,當然也面臨過許多次低潮與質疑自我,但陪我走過的動力就是我的初衷「開發新品」,所以當質疑自己的時候,回過頭想想自己走下去的動力,也為自己找一個理由繼續,這非常重要,你會知道為何而做。
每一段路程,幫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或理由,這樣你會更清楚自己要往哪去,為了錢、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學習,都好,就是找一個繼續下去的動力。
有時到了某個階段改變理由也沒關係,就是讓自己知道為何在這。記得,在大霧中走路最容易絆倒,出現一條短短的道路也會讓自己的心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