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何聽、如何接收整理訊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經驗,然後是如何因應。
其實就是關乎你的世界觀如何建立。
博物學家,英文稱作 Naturalist,指研究自然歷史的人。
而這樣的一群人,究竟帶著什麼樣的眼鏡?看見了什麼樣的世界?
《生命的尋路人》裡面有一句很美麗的問句:
「人生在世,究竟有有什麼意義?」
書裡說道,這世界有各種文化,各自用七千多種聲音,回答了這個問題。
生命如果也是在回答一個問題,那會是什麼問題呢?
我相信那個問題之所在,也恰是使博物學家魂牽夢縈的所在。
若要說,我會說那個問題是:
「活著最好的模樣,究竟是什麼?」(請原諒我在此用了目的式的語句。)
而世界上的 870 萬種生命,用它們各自的生命型態給出了回應,而且都是最好的。
它們是如此地多采多姿且繽紛,永遠看不膩,永遠都有超出人們想像的存在。
"Know the soul before knowing the name."
我很喜歡這句話。
但那個要在物種名之前認識的「靈魂」的到底是什麼?
我慢慢感受到,在生物學上,物種的名字,代表的是一個座標,是縱軸時間與橫軸空間的交會。
把生命想像成一條,從35億年前開始就不曾中止流動過的血脈之河(也就是親緣關係)。在流動的過程中,不斷形塑經過的空間、也被空間形塑。生命之河與當下的空間不斷互動,迸發出各種獨一無二的關係與聯繫,並且不斷開枝散葉。有些支流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之中,有些則繼續流動,直到抵達這個當下此刻,被我們看見。
每條來到了當下此刻的支流,都隱隱約約指出它曾流經過的時間與空間。
每條能夠被指認出的支流,理應是一群具有同質性的,能夠對生命的大哉問提出回應的生命型態。
我們稱之為「物種」。
「活著最好的模樣,究竟是什麼?」
而所謂要在名字前認識的「靈魂」,對博物學家來說,是這個物種與其過往所經歷過的時空所交織而成的關係,以及其與當下此刻這個空間中的一切所交纏而成的,獨一無二的關係。
如此一來,博物學家才能理解,眼前的生命,代表了一段歷史、一段關係、一個回應,一個延續了 35 億年的奇蹟。 甚至要在了解這些之後,他才有資格,為它們奉上名字。
「活著最好的模樣,究竟是什麼?」
全文同步發於部落格。
參考資料:
- 正本溯源 生物親緣演化樹的脈理和論戰
- 系統發生樹-維基百科
- 如何看懂一棵生命樹 - 科學Online
- 專題文章:翩翩六月雪-玉山薄雪草
- 真善美-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