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這本書才發覺,原來我們的腦袋存在好多思考的偏誤,作者安宇敬是耶魯認知心理學家,研究人類的思慮過程。在這本書中舉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來讓讀者了解不同的思考謬誤,就直接以故事來帶入吧。
這堂課的主題是「過度自信」,作者在課堂上邀約同學到台前跟著影片跳舞,挑選的是 BTS <Boy With Luv> 其中一個舞蹈技巧沒那麼高的段落 (影片 1:18 ~ 1:24 之間,大家想試的話可以跟著試試看😆),總共給學生先看了 10 次,甚至還看了教學慢動作版本,已經看到覺得能輕鬆辦到了:畢竟才六秒,能有多難?
作者邀請自願者上台並背對螢幕,歌曲播放後,自願者胡亂地擺動手臂,有人創造出全新的舞步,也有人跳 3 秒就放棄了,台下其他同學歇斯底里地大笑。而這就是「流暢效應」
當遇到我們心智可以輕易處理的事物時,會引發過度自信,這個流暢的假象容易在我們學習新技能時出現。有一項「流暢假象」的研究是,參與者觀看六秒鐘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跳月球漫步的短片,有些人只看 1 遍,有些人看了 20 遍,並要求他們自我評估:能把月球漫步跳多好?
結果,看過 20 遍的人顯然比只看過 1 遍的人更有信心,但實際上台表演後,這兩組人的表現卻沒有什麼差別。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稀鬆平常的成果,人們容易產生這種幻覺:相信造就那個成果的過程,一定也是順暢、平穩、簡單。
看到別人很輕鬆地完成某件事,想著自己一定也沒問題。
看 YouTube 上的「輕鬆上手海鮮燉飯」影片,看過一遍覺得應該很輕鬆吧。
這本書提到的內容好容易,我都能寫出來了吧。
但我們很容易忘記背後需要付出的努力,像是一本書要修訂好幾次、選手的一個動作要練習好幾個月。這邊書裡提到「TED Talks」就是我們可能受「流暢假象」欺騙的絕佳例子。
TED Talks 一般為時 18 分鐘,大約 6 ~ 8 頁腳本,通常演說者為該領域專家,容易不小心認為準備簡短的談話一定是小菜一碟,有些講者說不定還即興發揮。但依據 TED 方針,演說者應投入數星期甚至數個月的時間準備。還有演說教練為 TED 式談話提供更明確的準則:你說話的每一分鐘,至少要花一個鐘頭排練。稍微計算一下,光是排練就要花上 20 幾個鐘頭,還不包括思索那 6 ~ 8 頁腳本涵蓋那些東西、省略那些東西,因此往往要投入數日或數星期不等的時間。
答案是:就算我們已深入了解,我們仍然容易受到偏誤影響,因為這些偏誤大多是人類演化數千年的強大適應機制的副產品,很難隨意關掉它。雖然流暢效應有時會讓我們誤會,但卻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知道什麼。假如我不會游泳,那麼即使我再熱也會知道不要跳進水深的池子;假如曾經考過汽車駕照,到了出遊需要用車的時候,你會去判斷自己對開車這件事有多熟悉來做決定。因為不用每一次都要使用測驗來進行判斷,所以仰賴著這份熟悉感。
然而,雖然說不能完全免除流暢效應帶來的偏誤,但還是有方法能夠降低影響的,一個簡單的解決之道:「親身嘗試」
在晚會表演前,先對著鏡子跳一次。
在上台報告前一天,先大聲朗讀要分享的報告內容。
先試做少份量的海鮮燉飯,並提前邀請朋友品嘗。
請記得,是要「親身嘗試」,心理模擬只會使過度自信變本加厲。
可惜的是,也有一些情況是不允許我們透過親身嘗試的,這種情況可以用「規劃謬誤」來說明。我們容易低估完成某項任務所需花費的時間和心力,作者舉了一個規劃謬誤最惡名昭彰的一例。雪梨歌劇院的興建預算,一開始抓 700 萬美元,最後卻花了 1.02 億,而且還是縮小版,並比原先預估多花了 10 年才完工。
另外很常見的場景,就是我們為事情做計劃的時候,例如:為製作報告分配時程,總共3天,預計1天規劃內容、1天製作簡報、1天練習報告。結果沒想到製作簡報比想像中要花時間,做到一半才發覺前面規劃的內容需要調整,只好犧牲掉練習報告的時間。
規劃的時候,我們傾向於聚焦在計畫如何運作、需要做什麼事。當我們在心裡勾勒這些過程時,設定他們全都運作順暢,這也助長了過度自信。
我們比較容易設想的是,與手邊任務直接相關的障礙。以節日來說,在清明節去掃墓特別容易塞車,所以可以提早幾週來返鄉掃墓;以排隊美食來說,擔心太晚去會排很久、甚至賣光,那就在開店前先排隊吧。這些與任務直接相關的可以在規劃時納入考量。
容易忽略的,往往是與任務無直接關係的阻礙,例如感冒、貓走失、兒子在安親班突然出狀況等等。這種預料外的突發狀況是難以先做出打算的,也常常就是會想說出「計畫趕不上變化」的時刻。
對於人生,唯一確定的就是無常,沒有辦法知道下一秒有沒有突發事件/任務,作者提供她的解決辦法:
永遠在預估的時間加上 50 %
比如當她對共同研究者說可以用 3 天把稿子寫完,實際上心裡是覺得 2 天就能搞定。
我自己會覺得這個方法因人而異,重點可能在於維持自己的心態、以及盡量了解自己完成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即便這次時間不小心安排太長,那下次再進行調整。如果一開始規劃的太短,也不用自責自己怎麼做不完,去接受這過程發生突發狀況的可能。
-
結果才光是流暢效應就有好多可以分享😂,原來還想一次來說說確認偏誤的,但覺得篇幅已經有點長,決定先停在這邊~~謝謝你/妳的觀看!
這裡也找的到我歐 歡迎追蹤👇
Instagram: ezra.share.i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