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感到不開心,一般都會嘗試自我覺察,例如如果我感到有點悲傷的話,我會看看在獨自一人時能否無聲哭出來,好讓自己安全地釋放自己心中的難過;如果我覺得高興,只要不太可能樂極生悲,我卻很少會觀照自己這份喜悅,而只是單純想讓它細水長流並享受這個過程。雖然這本身並無多大問題,可是我在月初卻偶然發現,假如我不論正負面情感都只是同樣的覺察,我反而可以感到更舒適自在。
那天我打保齡球時,意外地在較輕球瓶和單一House Pattern球道下在第15局打出舊制279分(X|X|X|9/|X|X|X|X|X|XXX),如果是平日的我,打出第8個全中後我已經會既興奮又緊張,因為一方面我接下來只要全中或補中便有極大機會在舊制中「過大山」(250分或以上),另一方面我卻不排除我會失誤並浪費這個絕佳機會。可是那次我卻是異常平靜和安寧,我既沒有被自己的興奮和緊張干擾,又沒有否認和壓抑它們,而是一方面能清晰地覺察到這些情緒,另一方面又能渾然忘我地專注於享受打保齡球的過程。當時的我甚至不太在意自己的動作做得怎樣,或是自己到底打出了甚麼球速與球路,而只是不管我打出甚麼結果,我都只是很超然地活在當下,並放輕已經打出的每一球和看淡自己的分數。
另一方面,雖然那時的我也能感到自己內心深處一直有源於內在的微弱的喜悅,但和慣常的我不同,我並沒有特別擁抱這份喜悅,但我卻反而因而感到更寫意和祥和。相比於這種難以形容地美妙的感覺(就像是連發自內心的喜悅都能欣然放下),我又破了自己的紀錄這件事竟然顯得微不足道,我既沒多大在意我這個紀錄有多大運氣成分(有8個全中都是Brooklyn),又不想太過在乎這種水平的分數對職業保齡球手來說並不算很罕見,而只是如實的告訴自己離舊制300分(連續12個全中)只差最後一步。對我來說重要得多的是,這次的經歷讓我更加相信,即使我不刻意去找,生命本來便充滿修行的機會,所以自此之後我打保齡球的主要目的不再是運動量,而是透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讓自己的內心在打保齡球的過程中愈來愈放鬆,並好好感受自己的身體、內心和頭腦的狀態以及滿足它們。
這是因為我這次打保齡也只是為了娛樂和取悅自己,並沒有要求自己打出很大的運動量或是很好的技術,所以即使我在3小時內打了24局卻只有那一局在舊制「過山」(200分或以上),只要我這種方式是安全和可持續,我也不會太過介意自己這次只是曇花一現。不過,我有點懷疑那一局並非是單純的偶然(真是只是運氣的話概率也太小了),而是當我用身體和內心都喜歡的方式打保齡球,又沒有給頭腦很大負擔時,在身、心和腦都感到滿足後,自然便會邊配合自己當下的狀態邊幫助我認真起來。或許是在身體方面自然地造出我想要的技術、內心方面自然地覺察各種情緒和感覺,以及頭腦方面自然地放下眾多的雜念下,我才能感到特別平靜與安寧,而不用刻意專注或放鬆。
我在數天後有幸進一步瞭解我破紀錄時的狀態,因為那天在較輕球瓶和單一Sport Pattern球道下在第1局打出舊制244分(X|X|X|X|X|X|X|X|72|63),在打出第7個全中後我同樣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但我這次卻直接覺察內心的情緒和頭腦的雜念而忽略了身體的感覺,結果在打出第8個全中後因為實在太過難以平靜和專注而連續犯下72和63的兩次失誤,因而浪費了這個絕佳機會。雖然和數天前相比有着球道條件和是否已熱身的客觀差距(我一般用第1局來熱身),可是我感到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在數天前破紀錄時,我只是聚焦於自己的身體在當下的狀態,也許是由於這樣能使我和自己的頭腦和內心拉開一段距離(可能是變相的旁觀者清),我竟然能更平淡地觀照兩者的情況而不太阻止自己活在當下。
真是這樣的話,要做到平等地覺知各種正負面情感,其中一個方法可以是在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同時順便感知自己的頭腦和內心。有些人說過正負面情感有點像自己喜歡和討厭的天氣,即使是喜歡的天氣也無需死抱着它們不放(實際上也極難做到一直感到正面),而即使是討厭的天氣終究也只是一種不受自己控制的自然現象(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看待和處理負面情感)。即使遇上自己喜歡的天氣,我們一般還是會先做好當下最重要的事,而不太會放下一切看天(除非真的沒事做),但這種天氣依然能讓我們心情更好和更享受做事的過程,因而增加我們做得更好的機會。同樣地,在感到正面時,我們依然可以先聚焦於自己當下的身體和外界的原始訊息,而還是可以在這些正面情感下更真實地活在當下,執着於這份好心情可能反而是本末倒置,放下這種執着或許能感到更美妙的平靜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