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che在精神科診所任職超過十年,想預約Poche的諮商門診往往需要等上好幾個月;為了幫助更多人有效排解煩惱,Poche開始在社群發文,透過文字陪伴大家,讓更多人可以學習察覺自己的情緒,找到活得更自在的契機。
這本書正是收錄了網路上受到熱烈回響的文章,希望過於努力、慣於自責的人們,可以透過這38則的療癒魔法,減少責怪自己,也試著花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
全書分成6個章節,幫大家找出各種「活得很辛苦」的原因,再簡單舉例,一一攻破我們一直以來的情緒迷思,很多事情其實「你可以不那樣也沒關係的」,只要稍微換個角度想,就能漸漸找回專注為自己呼吸的節奏。
讀完書最大的感想是,我們的生活習性以及對壓力、事件的行為反應有很大一部分都還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而這樣的影響經常就是讓我們沒辦法喜歡自己、活得很辛苦的原因😢
例如,作者提到,不習慣被稱讚的人,可能是小時候很少受父母鼓勵,或是常被指責。這樣長期壓抑自己,缺少父母認同的人,容易感到害羞,甚至會覺得自己做了這點小事就值得被稱讚嗎?
而受父母過度規範要求的人,常會對自己過於嚴格,只會做「必須做」、「應該做」的事,認為得到結果是理所當然。這樣的人,為了生活中的那些應該、必須,可能導致生活過得鬱悶,對人際感到厭煩。
還有些人,非常在意父母怎麼想,長大後就變成非常在意別人怎麼想。小時候在家裡拼命努力,是為了得到父母認同,得到認同之後,又更在意父母的想法😢😢😢 想辭職,可是「爸媽會怎麼說呢?」這樣的人,也許會變得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還有,從小被教育要和大家好好相處的人,可能會習慣忍耐、硬撐,不讓周圍的人發現自己情緒,害怕說出口的話會被批評、給別人添麻煩。
讓我覺得最心疼的則是小時候被貼上負面標籤這件事。沒有撕掉的標籤,一直殘留在心裡,漸漸的我們就真的成為那樣的人了🥺 經常被說你什麼都做不久,可能真的開始慣性放棄。最恐怖的大概是「因為你很像爸爸,所以~~~」這類的貼標籤🏷️太殘忍了。
作者在書裡舉了好多諸如此類的例子,閱讀的時候,很難不對號入座,對自己如何被某些根深蒂固、來自過去的價值觀影響感同身受!當然,作者在舉例之後提出的各種解套也相當值得一試。
要減少「過去」對自己立下的規範,就是先釐清一直以來的成見,告訴自己,小時候的規範其實長大的自己已經不需要了。在意父母的想法並沒有錯,但我們可以試著問自己:「我想怎麼做呢」?反覆練習也許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與行為方式。簡單來說,作者並不是將各種心理活動都怪罪給家庭環境,相反的,是在理解某種情緒成因之後,協助我們找到照顧自己的方法 👉🏻「既然父母沒有教你,你只要自己學會就沒有問題了。」
這本書算是意料之外的受用,而且,沒有雞湯!可以讀得很輕鬆,又可以實際嘗試作者提供的療癒練習。也許無法馬上就得到成效,但是透過這些日常小撇步,可以慢慢肯定自己,找到對自己溫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