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書店時不經意看到一本書,拿起來看卻發現看不下去,默默地把書放回去。這時候的你在想什麼呢?是覺得自己知識濃度不夠?還是覺得作者深度不夠?
我們或許都有吃高檔料理,但覺得不怎麼好吃的時候吧!價位高不等於保證好吃,因為口味是「因人而異」的。這正如書籍一樣,頻率不對,食之無味;口味不合,難以契合。書也是人寫的,我想人與人之間也有不同的頻率,不同頻就難以共振。很多時候沒有誰對誰錯,合不合適很重要。
有時候,我們在閱讀時會遇到與自己頻率不對的書,這並不意味著書不好,或者我們的閱讀能力不足。這就像我們在高檔餐廳品嚐到的食物,即使是名廚製作,也未必符合每個人的口味。這不是食物的問題,也不是我們味蕾的問題,而是口味的差異。書籍亦然,一本書若無法引起我們的共鳴,也許只是它的頻率與我們的當下狀態不符。
頻率不對,食之無味。這句話在閱讀中尤為貼切。當我們拿起一本書,發現它的內容無法吸引我們,或者閱讀起來感到艱澀,這時候不必勉強自己。我們可以輕鬆地將書放回書架,繼續尋找那本與我們頻率契合的書。因為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場艱難的挑戰。
口味不合,難以契合。每本書的背後都有一位作者,他們通過文字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觀點。然而,作者的表達方式和思維模式並不一定適合每一位讀者。這並不意味著這本書沒有價值,而是它的價值可能在其他讀者那裡得以體現。就像我們品嚐不同的料理,有些人喜歡辛辣,有些人則偏愛清淡,這只是個人偏好的差異。
書也是人寫的,我們與書之間的關係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的觀點和行為無法與我們共鳴,這並不意味著誰對誰錯,只是我們的頻率不同。同樣地,當我們遇到一本無法引起共鳴的書時,不必苛責自己或是作者。合不合適,才是閱讀的關鍵。
也許幾年後回頭一看,我們會對當初放回書架的那本書有了新的體悟。那時的我們,經歷了更多的人生經驗和思考,可能會發現那本書正是我們需要的指引。又或者,幾年後作者出了新書,這次的內容正好與我們的頻率契合,讓我們感同身受。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的閱讀旅程,但我們可以在當下,尊重自己的閱讀偏好和感受。不對頻的書,不必強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總會遇到那本與我們頻率契合的書,帶來深刻的啟示和感動。閱讀,是一場與書和自我對話的旅程,讓我們隨心而讀,靜待與書的共振。
#閱讀 #哲維說書 #自我成長 #選書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