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心理師不筆記 #05】感冒是看一次診、拿一週藥,沒事就不再回診,「諮商不也是這樣嗎?」──談諮商頻率的決定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打開今天的各種心理諮商教科書,都會指出「心理諮商以一週一次,進行以 6/8/12 次為一期的方式進行」,加上心理師對該議題的專業能力、個案的動機與投入度、二人的適配性等等,方可能達到理想上最佳的效果。
這些對心理師們不證自明的想法,到個案腦海中思考的卻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請不要怪個案無知或不尊重,因為如果感冒是看一次診、拿一週的藥,之後好像沒事就不用回診,「諮商不也是這樣嗎?」的確會是那些帶著緊急「問題」,想要得到「解答」的個案的想法。
尤其是當今天許多網路曝光的心理師或相關衛生單位,為了普及心理諮商與治療,希望民眾不要誤以為看諮商都是精神病人時,最常聽見的不正是把諮商比喻做感冒?看感冒用健保掛號,一般都是付 250 元就好了,那社會大眾自費諮商一次花了 2000~3000 元,當然會期待這個「心理感冒」看一次就好。──幸好,這類個案是少數。
另有一群很有主見的個案,就我所見,他們一般認為自己求知能力強、動機高、成長快,因此認為自己無需像別人那樣諮商 12 次,而是 6 次,甚至 3 次就夠。
有一位女士認為如果我不能在 3 次就解決她的問題,就代表我是無能的。就算我向她解釋要真正幫忙一個人,必須從認識與了解開始,而精神分析的「理解」是指向潛意識的,因此都需要更多時間;一般的諮商,也需要好幾次才能達到一種靠譜的了解,再而深化探索、加強思考、嘗試改變,我認為 8-12 次是入門基本的。然而,一些個案往往帶有更深的議題,意識的要求、潛意識的壓力,都阻止著我們工作下去的可能。
但最常發生的,是來自經濟的壓力。許多個案都明白諮商是以一期為本,而會主動找精神分析取向的,多數也很清楚這個治療是長期的,以年來算。只是我遇過不少個案提出類似的困惑:由於我最近錢比較少/看到戶口的錢減少令我十分焦慮,因此我希望改為隔週/一個月一次,但我還是會做一年的,可以嗎?
是不是每週一次做 12 次,就等同隔週(隔月)一次做 12 次呢?是否如個案所想像的,隔週更能把一堆問題帶過來,談得更有效率?諮商頻率的制定到底有著怎樣的原則?今天從心理治療的歷史略談諮商頻率的改變,再分享我在前一間診所工作時遇過的奇妙經歷。
在二十世紀初,當心理治療之父佛洛伊德建立「精神分析」做為治療方法(今天的心理諮商)的時代,個案跟治療師是一週見六次的!從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固定時間,星期天休息。這種緊密的投入,是今天的心理諮商無法也無力想像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5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是:自己騎著機車,突然就到家了,卻完全忘記自己是走過哪條路、轉過甚麼巷子而到家的?又或者是,你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機車停在哪裡,而每一次在機車海中找回自己那台的時候,卻依然無法回想起自己曾經把車停在這裡。 今天哈理斯之所以放下過去八篇的開篇問題「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
在一月的時候我曾在臉書寫了一篇〈心理師該不該收個案送的禮物?〉,當中以十分精簡的方式耙梳了一個行內對這個議題的思考發展輪廓:從嚴格的「一定不收」,只思考「禮物的潛意識意涵」,再帶到一些「彈性的處理」,以及最終來到送禮物的「過程本身的意義」。也許沒有談及的,是那種「甚麼都可以收」的取向思維。
分裂型人格者(schizoid personality)只要不是心智能力明顯低於水平的那一端,其實往往是才華橫溢的一群。心理學家認為他們的才華也許來自一種異於常人的體感與敏銳,但這也造成他們很怕被人侵害自己的舒適圈,很怕多一點的坦誠就會暴露自己深知肚明的弱點。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今天介紹的機車跟【Ch.5】所說的「做作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有種表面上的相似。如果說做作型人格展示的各種美輪美奐的外在,目的主要是為了引誘他人、渴求被愛,那今天的帥氣或美麗機車,則是為了贏得路上行人的尊重!
「遺憾的是,他們雖然彼此相愛,但是他們都太年輕了,還不懂得如何去愛。」 "The shame of it was that they loved each other. But they were both too young to know how to love."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是:自己騎著機車,突然就到家了,卻完全忘記自己是走過哪條路、轉過甚麼巷子而到家的?又或者是,你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機車停在哪裡,而每一次在機車海中找回自己那台的時候,卻依然無法回想起自己曾經把車停在這裡。 今天哈理斯之所以放下過去八篇的開篇問題「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
在一月的時候我曾在臉書寫了一篇〈心理師該不該收個案送的禮物?〉,當中以十分精簡的方式耙梳了一個行內對這個議題的思考發展輪廓:從嚴格的「一定不收」,只思考「禮物的潛意識意涵」,再帶到一些「彈性的處理」,以及最終來到送禮物的「過程本身的意義」。也許沒有談及的,是那種「甚麼都可以收」的取向思維。
分裂型人格者(schizoid personality)只要不是心智能力明顯低於水平的那一端,其實往往是才華橫溢的一群。心理學家認為他們的才華也許來自一種異於常人的體感與敏銳,但這也造成他們很怕被人侵害自己的舒適圈,很怕多一點的坦誠就會暴露自己深知肚明的弱點。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今天介紹的機車跟【Ch.5】所說的「做作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有種表面上的相似。如果說做作型人格展示的各種美輪美奐的外在,目的主要是為了引誘他人、渴求被愛,那今天的帥氣或美麗機車,則是為了贏得路上行人的尊重!
「遺憾的是,他們雖然彼此相愛,但是他們都太年輕了,還不懂得如何去愛。」 "The shame of it was that they loved each other. But they were both too young to know how to lov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心理諮商不僅適用於心理生病的人,對於各種年齡層的人生困難、伴侶、家庭等問題都能提供幫助。衛福部今年推動免費心理諮商方案,希望大家善用免費資源。另外,衛福部去年已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今年預算更高,預計可服務更多人。8/1號即將推動這個方案。
諮商次數的長短可以根據不同個案需要、諮商師風格、學派和目標來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諮商需要多久,以及諮商次數的祕密。諮商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主要還是取決於個案自己如何看待諮商。如果有些人因為本身需求,把心理諮商當成SPA定期舒壓,或是追求一生的探索自我也是完全沒問題!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心理醫師是什麼解決人身心狀況,現在人憂鬱症、心理創傷、情緒低落、生活壓力等等,都會造成身心疲憊產生疾病。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1分鐘自我檢測量表 在過去兩個星期,你有多常受到以下問題的困擾?完全沒有 =0分 ; 7天以下 = 1分 ; 7天以上 = 2分 ; 幾乎每天 =3分 做任何事都提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及心理師和來訪者在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作用和困境,同時也提到了呼吸練習在心理安撫的重要性。文章強調每個人所需的諮商時間都不同,並鼓勵人們從現在開始對心靈療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心得。
Thumbnail
初談後若覺得OK,請跟心理師敲定4~6次的療程,並遵守約定準時前來 心理師知道他有多少次數可以用,才好安排這幾次怎麼進行。若過程覺得不適也可提出,最後兩人在結束時評估是否繼續。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心理諮商不僅適用於心理生病的人,對於各種年齡層的人生困難、伴侶、家庭等問題都能提供幫助。衛福部今年推動免費心理諮商方案,希望大家善用免費資源。另外,衛福部去年已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今年預算更高,預計可服務更多人。8/1號即將推動這個方案。
諮商次數的長短可以根據不同個案需要、諮商師風格、學派和目標來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諮商需要多久,以及諮商次數的祕密。諮商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主要還是取決於個案自己如何看待諮商。如果有些人因為本身需求,把心理諮商當成SPA定期舒壓,或是追求一生的探索自我也是完全沒問題!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心理醫師是什麼解決人身心狀況,現在人憂鬱症、心理創傷、情緒低落、生活壓力等等,都會造成身心疲憊產生疾病。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1分鐘自我檢測量表 在過去兩個星期,你有多常受到以下問題的困擾?完全沒有 =0分 ; 7天以下 = 1分 ; 7天以上 = 2分 ; 幾乎每天 =3分 做任何事都提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及心理師和來訪者在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作用和困境,同時也提到了呼吸練習在心理安撫的重要性。文章強調每個人所需的諮商時間都不同,並鼓勵人們從現在開始對心靈療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心得。
Thumbnail
初談後若覺得OK,請跟心理師敲定4~6次的療程,並遵守約定準時前來 心理師知道他有多少次數可以用,才好安排這幾次怎麼進行。若過程覺得不適也可提出,最後兩人在結束時評估是否繼續。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