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姐姐】是專攻身心障礙兒童教育,同時曾任特教學校教師25年的日本作家丘修三的作品。
內文是六篇不同障礙別的身心障礙者的短篇故事,每一篇都寫到心坎兒裡,尤其是《愛買首飾的男生》、《蟋蟀的哭聲》、以及《齒痕》。我挑了其中一篇講給六歲的懿聽,他欲罷不能叫我再講下一篇。只要家長願意都可以讀給幼兒聽,不需要逐字閱讀,閱讀完完自己吸收整理成孩子年紀能聽懂的橋段更好。
除了這六篇獨立的故事,譯者序也可以讓讀者更加認識丘修三創作的時空背景,我非常喜愛!讀這本書時,千千萬萬要先讀一下譯者序不要直接錯過了!
譯者序提到丘修三的身心障礙兒童故事「並不」全都是充滿溫馨的。~我非常認同這一塊,關於身心障礙兒童的故事「不需要」刻意美化,更能道出這些身障童及其家庭面對現實的社會必須披荊斬棘、過完這關還有下一關的「難」!
「一般人嘴裡說要理解和同情有缺陷的人,事實上只要碰到利害關頭,無不以自己的立場為優先,這是人的本性。」
~這一段在我帶著祐懿倡議友善共融遊戲場的過程遇過,嘴裡說有愛心的媽媽(?)卻喊著身障童排擠常兒的預算的經驗~ 說到底,全台灣有多少公園是行動不便身障童真正可以完全無礙盡情玩耍的呢?
「人唯有承認自己的弱點,才能學會理解他人心中的苦痛。」
~這是一種在同溫層裡的感同身受!因此丘修三也提過初次面對身心障礙兒童的時候,曾經出現不適應和排斥。如果你也給這本書一次機會,你就會知道作者丘修三與身心障礙兒童「初次」接觸到「後來的相處」下是如何改變對這些身障童的看法。
尊重弱勢的第一步從認識開始、同時學習將心比心,品德教育的素材在生活中俯拾即是,成人若願意引導孩子認識《不一樣》的族群,社會友善共融的觀念更能發酵!
記得我一位朋友在我認識她多年以後,才知道她有一位像我家子祐一樣障別的哥哥。她從來未曾在我們互動、對話裡提及。那是在成為子祐母親之前,在她的婚禮才看到她的哥哥,我也未曾問過她對自己哥哥的看法。
行動遲緩的阿剛,面對同是病友的美雪,在心中吶喊:「堅強一點吧!我們不獨立堅強是不行的。」~兩位雷同障別的同學,雷同的手足情節,截然不同的命運。
作者的鋪陳讓我一直猜不到原委,不清楚為什麼這位男生喜愛買首飾。雖無這些孩子對阿朗的輕視、無同理心,也曾有一度也跟著這群孩子有了猜疑。直到讀到這封信我落淚了!
校園裡常有一些比較弱勢的孩子,這裡我是指比較安靜、不善於表達自己、也許也可能恐懼社交的孩子們,可能在其它不經意處找到自信。譬如阿朗在久美的回饋裡賺到「有能力給別人快樂」的成就感。
「誤會」與「誤解」通常都來自於「不認識」、「不理解」。閱讀這本書前幾天才遇到一位媽咪跟我分享,無口語重度的孩子出門都會吵鬧還會撞頭,常被路人甲乙丙丁誤解的經驗。
面對特殊兒與常兒時,特殊兒很容易成為被指責的那一方。即使誤會化解了,那傷疤也很難復原。
這短篇一開始因為要翻譯出這位智能障礙姐姐口齒不清的感覺,我讀不下去。漸入佳境之後也替全家人感動一回。感動的故事值得多分享,常兒也可以在父母引導下介紹這樣的身障童。
紀錄腦麻兒大兒子祐哥輪椅走遍的足跡,也記錄常兒二寶的喜好以及可以跟哥哥一起玩的場域。【無障礙需求】不僅是輪椅族的必要品,跟其連帶的所有家人都需要被考量進去,因為我們出門當然不可能將身障手足晾在一邊,也只有滿足坐輪椅的祐哥的無障礙環境才有辦法讓我們全家人及陪同的親朋好友一同進得去。紀錄的同時也期待軟硬體環境愈來愈友善,以人為本。
腦麻兒大兒子祐哥於2023年9月26日凌晨去世,出生於2011年5月26凌晨的祂由我們決定插管急救,但這一次祂自己掌握想要的人生。
媽媽想透過子祐~我們疼愛的寶貝~告訴更多人 【友善共融從來就不是一種選項,它是必需品!】 唯有每一個人將它視為理所當然,願意認識進而理解,同理心才可能發酵於日常每個角落中。也希望透過持續記錄,讓更多同溫層家庭可以找到浮木,這也是我的子祐可以創造的最大價值、為社會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