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腦筋急轉彎》主要的衝突在於萊莉搬家後,面臨適應新環境的挑戰,電影告訴我們除了樂樂,每種情緒包含怒怒、驚驚、厭厭,甚至憂憂都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來到《腦筋急轉彎2》,主角萊莉升上高中來到了青春期,大腦中出現了新的情緒角色「焦焦、阿羞、廢廢、慕慕」主控台也因為這幾隻新角色的出現再次面臨失衡。
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會開始出現一個疑惑,那便是:
「我到底是誰?」
關注點大部分放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很少思考這個問題,但到了青春期,我們開始想了解「我是誰?」還有「我在他人的眼中究竟是什麼樣子?」
青春期不了解自己其實是正常的,因為這個階段的我們還在飛速地成長,看著身體、心靈都不斷在變化的自己,當然會感到困惑。搖擺不定的我們,開始藉由外在評價來不斷重組、形塑對自己的認識。
「教練誇我打球很有天賦,我是不是擅長打球?」
「同學笑我穿著土氣,我是不是真的很醜?」
「隔壁班的那個女生好多人喜歡,是不是那樣才是好看的?」
只要是人都想獲得讚美,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好看、可愛、有趣、優秀的,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在乎同儕眼光,害怕被排擠。就如同主角萊莉剛來到曲棍球隊,就非常渴望融入學姊們的圈子,害怕自己沒被教練選上。
只要感受到一點點的不認同,可能只是別人不經意的眼神,就足以令脆弱的心崩潰,讓焦焦掌握主控台。
電影中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焦焦在掌握主控台,為了獲得學姊們的認可,萊莉開始和學姊們一樣,為瀏海染上一綹紅毛;為了選上正式球員,萊莉每天清晨起來練球。她的腦中不斷地撥放著一個聲音「你不夠好。」、「你不夠好。」、「你不夠好。」
看著焦焦瘋狂地操控主控台,是電影中最令我落淚的橋段,試問青春期的你,討厭過自己嗎?又或者現在的你,仍舊討厭自己嗎?你每天做的所有事情中,有幾件是因為快樂而做?還是焦慮被比下去,得不到他人認可,在世界上找不到存在的價值。
「我到底是誰?」
「我可以去哪裡?」
看著鏡中的自己,總覺得有哪裡不夠好,腦中播放的全是有關自己出糗、笨拙的畫面,甚至冒出一個危險的念頭「如果我可以成為別人,不是自己就好了。」就如同電影中的焦焦,常常是在慕慕發出了羨慕別人的感嘆後才開始行動,羨慕、忌妒往往是焦慮的開端。
「我只是想保護他。」
疲倦的焦焦最後頹坐在主控台前,一動也動不了,說出了這句話。雖然焦慮帶給我們許多不舒服的感受,但焦慮其實也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保護自己不受質疑。只是當你把自己保護得很好,不能受到一點侵犯的時候,反而喪失了快樂的能力。
就像萊莉忘記了,當初也是因為喜歡打曲棍球,喜歡和朋友一起玩,才加入曲棍球隊的呀,怎麼打著打著,打球變成一件不快樂的事情,成為了壓力的來源。
「我不知道該如何停止焦慮,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隨著年齡增長,快樂變得越來越少。」
就連一貫正向的樂樂,在電影中都曾崩潰地大喊過「你知道保持正向思考有多難嗎?」長大後的我們,很難再像小時候那樣任性地活著,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只要是人都渴望被認可,需要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但其實焦慮也促使我們成長,讓我們懂得瞻前顧後、計畫未來,成為一位真正的成年人,與焦慮共存的我們才是完整的,只是我們需要學習安撫焦慮的方法,才能與他好好生活。
所幸,我相信終究會找到讓快樂與焦慮共存的方法,便是不斷地歷練、質疑、思索、調整自己。
你會越來越了解自己,了解外界如何看待自己之外,內在也能形塑出一份堅定的自我認同。
你會很清楚自己是誰,你想去哪裡,那份認同不會輕易被外界打擊,也不容易隨波逐流,因為那是你用生命換來的成長,是時間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