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筆記】No.5,:黑幼龍的慢養哲學
書名:黑幼龍的慢養哲學
作者:黑幼龍
「慢養」,對父母來説是知易行難。
現代社會每天分秒必爭快速轉動,資訊量爆炸的情況下,父母心中時常默默擔心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
黑幼龍老師是中文卡内基訓練的創辦人,本身也是四個孩子的父親,透過他過往三十年與孩子的溝通所累積下來的書信及對話,轉換成黑家的慢養哲學。
書中開始第一個提到的便是 別急著替孩子下定論,給孩子時間去形塑自己,增加體驗。
很多父母,包括我也是,看自己孩子考試不理想,三分鐘熱度等,擔心之餘,很容易不小心在對話中,就幫孩子貼了不會讀書或是什麽事都做不好的標籤。但孩子發展需要時間,太快下定論,不止讓孩子失去動力與自信,也增加親子之間的摩擦與不愉快。孩子的人生路還長,現在做不好不代表未來就一定不行,要讓他們自己慢慢去發掘自己追求的,漸漸構置人生藍圖。
#慢養≠放任, 以開放的方式教養,不代表完全放任。
孩子其實很希望看父母怎麽做,可以多參與孩子的活動。而包容對孩子後天的養成及成長扮演重要角色。包容 à 相互尊重 à 減少衝突。和孩子包抱一抱,談一談,相信孩子的選擇,等待孩子發展,父母與孩子也要互相轉向彼此,這就是慢養。
“慢養”,可以讓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可以發現最好的自己。(p.037)
#説話看著孩子的眼睛並一起做喜歡的事, 讓孩子熱愛世界,並培養孩子保持客觀中立及獨立的人格。
很多父母因爲自己忙碌無法時常陪伴孩子,就送孩子上好學校,或提供很多物質來證明他們對孩子的愛,但孩子最需要的其實只是一句關懷的話,勝過一切。找機會和孩子聊天談心,一起去郊外活動都是很好的方法。
跟孩子講話一定要看著孩子的眼睛,如果沒有這樣做,孩子會感覺到爸媽對他的事一點也不感興趣,甚至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不重要。
心談的技巧:不講道理,不分析,只有完全的傾聽。(p.060)
(這不也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其中一環!)
#鼓勵是孩子最佳動力,讚美是把魔法棒
讚美可以鼓勵並激發一個人的潛力,甚至可以做的比預期的好。透過鼓勵,讚美,以提問的方式取代命令句。在讚美中成長的孩子往往也會對自己更肯定,更有自信。
#如果你希望小孩長大後成爲什麽樣的人那你現在就朝那個方向來教養小孩。
書中這段話,我覺得父母應該都要有所體悟。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孩爲了要有責任感,對自己行爲負責,那我們必須給他機會,讓他去思考做決定,並有機會爲自己的決定負責。(p.088)
很多時候身爲父母的我們,怕他們受傷,不會,總是幫他們處理的好好的。到頭來卻反過來抱怨被孩子這個那個不會,但我們是不是一直在剝奪他們學習和體驗的機會呢?
很多時候仔細回想會發現,最擔心的人永遠是父母,其實孩子自己反而都看得比父母還清楚。而因爲我們是家長,是大人,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以爲意的帶著批判的眼光和自己的觀點去決定小孩的結果,而小孩在礙於自己還小無法反抗的情況下,默默接受了,久而久之卻慢慢的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書中提到台灣的教育是把每個孩子像塑膠工廠裏頭的模型,要求個個都一模一樣。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我自己也不知不覺中跟上了小一就補英文的脚步,帶著孩子學這個那個,就深怕輸在小學一年級的起跑點。家長間時常圍繞的話題就是誰上了哪個才藝班,過沒多久可能自己小孩也跟著去上。我們是否有尊重小孩,讓他們自然成長,而不是成爲他人的複製品。
曾經一個媽媽朋友跟我説,在亞洲的教育很奇怪,大家都是去"補"自己弱的那一科,而不是適才教育去"加强”原本這孩子就厲害的項目。
說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當個完全的“聽話小孩”那是騙人的,我也是個很會擔心的媽媽,但如同書中說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我們不可能到孩子大了還當他是個包尿布的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無非就是希望孩子最後可以走向獨立不只是生活上的獨立,也是人格及各方面的獨立。倘若時常用自己的視角去覺得孩子的一切,沒了自信心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會變得很辛苦。可能不懂得拒絕他人,不懂得自己的喜好,不懂得自己未來想怎麽走。#未來要由自己做主
思考,判斷,做決定都是需要經歷過無數次的練習,我們如果對孩子沒有自信,他們對自己也無法找到自信,我們又如何能期待孩子可以自然擁有這些能力呢。
記得孩子學走路的時候,會走幾步路的時候,我們站在孩子的前面,期望著他邁出步伐朝著自己走過來,等脚步穩了之後,我們站在他的旁邊牽著他們的小手。隨著孩子長大,我們要學習放手,讓他們自己走,而這時我們便是站在他們的身後,看著他們的背影,並給予最强力的支持。
我們前往不要只成爲月臺上招手告別的送行人,而是要成爲一起前進的好旅伴,讓這條成長路走的又長又遠。 (p.109)
這本書對我來説,裏面金句太多,可以説是整本都是。非常推薦給家長閲讀。特別是當自己覺得心中有點焦慮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作寶典翻一下。深呼吸沉澱下自己,並告訴自己要“慢養”,不要操之過急。
以慢爲快,以退為進。
#黑幼龍的慢養哲學
#看見孩子優秀的一面
#讚美取代批評
#選擇想做的事不需要理由支持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