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閱讀筆記: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治療師所從事的助人工作,不應只是『治療』這件事而已,還應幫助個案為自我的生命,開發出具創造力的可能性。 -- 榮格


上一篇先整理了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以及我自己對於這些的理解,接下來這本書有作者大量的經驗分享,像是攝影治療、園藝治療、摺紙治療、悲傷或創傷藝術治療等,同時也分享了如何取得藝術治療師的一些資訊及藝術治療師的自我照顧。

raw-image

由於作者在美國攻讀藝術治療,結束學業後也就在那裡工作了一段時日,書中有不少他在美國的治療經驗,例如:為移民的青少年做治療服務,又或者協助喪親的成人或孩子做悲傷藝術治療,當年美國911事件,作者也曾在那裡服務受創的民眾,甚至回到台灣後,也持續地在這個領域裡耕耘。

書中每一篇都是很精采的故事,雖然治療過程中並不總是那麼順利,但是,當我看到故事中的主角們可以從負向的經驗中,因為藝術治療而取回自己身上一些些力量,都會覺得感動,我想,這也是助人工作者具有魅力的地方吧!雖然看似經常與一些在生命中陷落的人相處,但是,助人工作者卻也可能是第一個見證生命開始發出光的那個人。


移民者的故事

回到書中的經驗分享,還記得故事的開篇就說了幾個移民者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因為書的出版是十年前,所以這麼寫)好像都有美國夢?也都抱著希望踏上那片土地,卻不曾料想那些美夢背後,其實有著極大的辛苦與代價要付,在那裡生活,不僅要面對如何生存下來,也包含文化適應、身份認同 ,書中稍稍提及了在台灣的移民(現在多稱新住民),不知怎地,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許多年前曾經陪伴一個孩子的經驗,孩子的家庭究竟怎麼了,我並不清楚,只是每週都會固定去機構陪伴他,一開始她都不太說話,而我又尚且還不懂得這些,只是想盡各種方法跟她聊天、看她想做什麼,陪著。後來,隱約知道了由於她的母親是移工,常需要工作,至於父親在哪?倒沒有太多印象,再後來,因為我自己也陷入生命的低谷(現在回頭看,那是生命轉折或轉捩點),實在沒有多餘力氣再去照顧旁人,就離開了那裡。寫到這,想起了那孩子,不知現在的她過得可好?

在書中,那些移民到美國的孩子,有些是偷渡過去,並不都是合法的,但不論是什麼樣的方式到美國,小小年紀就得承受生活裡的壓力與勞苦,長輩也忙於生存無瑕顧及,心中的失落、憤怒等情緒是必定有的,在藝術治療裡,雖然無法幫助這些孩子改變現實的生活,但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陪伴長出一些力量,看見那些如堅毅、勇敢等特質時,似乎也回過頭來或多或少地滋養了他們自己。

悲傷藝術治療

除了移民者的故事,書中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關於悲傷藝術治療的部分。

我曾經在課堂中和同學討論過死亡的議題,卻發現大部分同學都說並不那麼害怕自己的死亡,卻感覺要去面對親人離世比較困難。對大人來說都那麼難以面對的事情,又何況是表達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然而,在過去傳統家庭中,卻又似乎常會忽略了和孩子討論死亡,不論是禁忌、避而不談又或不知如何談起。

書中除了指出悲傷反應如何觀察外,也提到作者如何利用藝術治來介入悲傷,悲傷反應包含:

一、「單純的」悲傷反應,觀察向度如下:

  1. 生理的悲傷表現:包括身體的感覺,如:胸悶、呼吸困難且易喘、肌肉無力等,以及對身體健康的顧慮
  2. 認知的悲傷表現:如:不相信、困惑、強迫性地思念死者和瀕死的過程、幻覺或做夢
  3. 情緒的悲傷表現:包括自責、驚嚇、憂鬱、悲傷、否認、憂愁、痛苦、無助感、孤獨感或因負擔減輕而造成的罪惡感和憤怒,以及可能產生的精神問題。
  4. 行為的悲傷表現:失眠和驚醒、食慾反常、恍惚、心不在焉、從社會人群撤退、常嘆氣、持續過動(如:常想走出家門或無法專心閱讀書報、哭泣等⋯⋯

二、「複雜的」悲傷反應,觀察如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6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想要和你談心說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7會員
150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2025/02/10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一本教你如何與人相處、說話之道,並非單純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對人性的洞察與同理心的展現。書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分享許多說話技巧,例如:如何讓八卦更有品味、如何開啟一段親民的對話、傾聽的重要性、同理心的展現,以及說話的藝術。推薦給想要提升溝通能力,並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的朋友。
Thumbnail
2025/02/10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一本教你如何與人相處、說話之道,並非單純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對人性的洞察與同理心的展現。書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分享許多說話技巧,例如:如何讓八卦更有品味、如何開啟一段親民的對話、傾聽的重要性、同理心的展現,以及說話的藝術。推薦給想要提升溝通能力,並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的朋友。
Thumbnail
2025/02/03
近期忽然有感說話的重要性,於是找了幾本與說話相關的書來閱讀,同時為自己做點記錄,本次想分享的是這本書:丁菱娟的成熟大人說話課: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任何情境都可用的38個溝通之道。 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副標題: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
Thumbnail
2025/02/03
近期忽然有感說話的重要性,於是找了幾本與說話相關的書來閱讀,同時為自己做點記錄,本次想分享的是這本書:丁菱娟的成熟大人說話課: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任何情境都可用的38個溝通之道。 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副標題: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
Thumbnail
2024/06/17
透過閱讀「一如既往」一書,理解作者所提人性裡不變的法則有哪些,並以此來觀看關於理財、職場、人際等各方面的狀況,如能以此做為方針,或引導自己去面對生活、工作、財富等種種。
Thumbnail
2024/06/17
透過閱讀「一如既往」一書,理解作者所提人性裡不變的法則有哪些,並以此來觀看關於理財、職場、人際等各方面的狀況,如能以此做為方針,或引導自己去面對生活、工作、財富等種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文章翻譯〈當治療師跟自殺搏鬥——從汙名和羞恥中釋放自己〉 心得分享〈受苦者的潛在療癒力——論精神疾病當事人作為心理健康臨床工作者的可能性〉 本期雙周報翻譯一篇好文,並於文後摘錄譯者心得,誠摯地與讀者分享。
Thumbnail
文章翻譯〈當治療師跟自殺搏鬥——從汙名和羞恥中釋放自己〉 心得分享〈受苦者的潛在療癒力——論精神疾病當事人作為心理健康臨床工作者的可能性〉 本期雙周報翻譯一篇好文,並於文後摘錄譯者心得,誠摯地與讀者分享。
Thumbnail
藝術、遊戲與詩:童年的療傷工具(藝術治療工作坊2005.6/24-25) 演說者:Joan Phillips ;即席翻譯者:倪傳芬        外國的老師都有一股莫名的親和力,總是掛著深深的笑容,微笑的痕跡爬滿臉上,說話的聲音溫暖有力,給人放鬆放心的感覺。創作並不難,老師無時無刻不在傳遞這樣的訊息
Thumbnail
藝術、遊戲與詩:童年的療傷工具(藝術治療工作坊2005.6/24-25) 演說者:Joan Phillips ;即席翻譯者:倪傳芬        外國的老師都有一股莫名的親和力,總是掛著深深的笑容,微笑的痕跡爬滿臉上,說話的聲音溫暖有力,給人放鬆放心的感覺。創作並不難,老師無時無刻不在傳遞這樣的訊息
Thumbnail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Thumbnail
書名: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作者: 趙文滔、徐君楓、張綺瑄、徐蕾、謝宜芳、李如玉、呂伯杰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書中用了七個治療故事來描述家庭治療師的治療歷程,有點像是
Thumbnail
先定義創傷事件,說明創傷反應。隨後解釋造成藝術創傷的歷程,並在最後提供自我治療的方法。
Thumbnail
先定義創傷事件,說明創傷反應。隨後解釋造成藝術創傷的歷程,並在最後提供自我治療的方法。
Thumbnail
在上一篇先整理了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以及我自己對於這些的理解,接下來將整理作者大量的經驗分享,像是攝影治療、園藝治療、摺紙治療、悲傷或創傷藝術治療等,以及如何取得藝術治療師的一些資訊及藝術治療師的自我照顧。
Thumbnail
在上一篇先整理了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以及我自己對於這些的理解,接下來將整理作者大量的經驗分享,像是攝影治療、園藝治療、摺紙治療、悲傷或創傷藝術治療等,以及如何取得藝術治療師的一些資訊及藝術治療師的自我照顧。
Thumbnail
本篇說明了用詞「藝術治療」與「藝術療癒」在不同職場中所使用的場合及其所給人的感受。 為自己從心理學跨入到藝術領域的過程做點記錄。希望這個尚未成功但也還沒失敗的經驗可以給想跨領域的人做參考,或是讓對心理學或藝術感興趣的人多了解一些。
Thumbnail
本篇說明了用詞「藝術治療」與「藝術療癒」在不同職場中所使用的場合及其所給人的感受。 為自己從心理學跨入到藝術領域的過程做點記錄。希望這個尚未成功但也還沒失敗的經驗可以給想跨領域的人做參考,或是讓對心理學或藝術感興趣的人多了解一些。
Thumbnail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Thumbnail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