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含有「原生家庭」共 7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書探討愛的本質、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真愛的追求。愛有很多面向,包含親情、愛情,以及自我愛。文章強調溝通、尊重、包容、寬恕在愛中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正視過去的傷痛,學習愛人與愛自己,及時把握生命中的愛。
Thumbnail
在台灣社會的年齡結構中,民國 67 至 74 年(1978~1985 年)出生的「6尾7初世代」,正處於一個尷尬卻極為關鍵的位置。他們既非資源匱乏的戰後嬰兒潮,也不屬於享有數位紅利的網路原生世代。這群人正值 40 歲上下,多數身處職涯關鍵期、家庭責任高峰期,是企業的中階管理,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
Thumbnail
當你難受時,好好哭一場。 然後問問自己: 「我為什麼哭?」 「我真的做錯了什麼嗎?」 還是,我只是沒有順從他們的期待,就被責難了呢?」
身為身心症患者,時常反覆無常的思考,造成難以決策及錯失機會。文章提供改善方法:避免自我苛責,設定思考時間並逐步縮短,透過持續練習,減少內耗,迎接更美好未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一家與保姆之間半年相處的點滴,以及保姆離職後作者夫婦的反思。文章探討了親密關係中情緒邊界,與原生家庭課題分離的議題,並分享了作者童年經驗及對未來親子關係的期許。
Thumbnail
Alfreda-avatar-img
5 天前
Jay-avatar-img
1
也許未必是你們沒有課題分離跨越邊界 如果是我,可能會覺得遺憾,難得覺得合得來 但原來是認識不夠深 我認同真正的親密關係,是要尊重他人邊界的,就算出於善意
Jay-avatar-img
1
Jay-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1
Alfreda 謝謝分享你的觀點,我們也常在想,或許育兒某些觀念合得來,但是與保姆的關係是建立在合約之上的,終究還是不能感情用事。
1
「我是希望你好!」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Thumbnail
說得真好,父母常常都說我是為你好,其實真的不是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半年來的身心疾病治療與求職過程中的掙扎與嘗試,以及作者對現今身心疾病治療困境的反思。文章真誠地表達了作者的自我懷疑、努力與自我療癒的過程,並鼓勵讀者接納不完美並肯定自身的價值。
Thumbnail
「與自己斷捨離,並非去否定自我,而是斷開外來人事物給予自己的連結,畢竟外來的即便是免費,也得付出點什麼才能得到。」By曼豬
Thumbnail
心18-avatar-img
2025/03/18
曼殊沙華-avatar-img
1
謝謝您分享的故事與引導,辛苦您了。
曼殊沙華-avatar-img
1
曼殊沙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8
1
心18 不辛苦的,每一次的傷害在療癒後,都能轉化成自己的能量,讓自己更堅韌更勇敢😁
1
面對原生家庭方法(或是親密關係的新家人)只有一種心態:把對方當客戶。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很難溝通? 不說話還好,一說話就會讓你覺得越說越沮喪、越說越難過... 其實真正讓我們痛苦的是我們的思維模式。 分享一場賴佩霞老師的演講:-《轉念,好好說話》,老師以自身經歷教你如何「好好說話」,並透過「轉念」和「非暴力溝通」四個步驟來改善溝通方式,能讓夫妻關係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