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心態

含有「比較心態」共 4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就算我承認情緒的存在,也不見得能與它和解。它們好像不想要和解,因為我的動機明顯,我張開雙手聲稱要擁抱,其實背後藏著把刀,等它一過來我就會抓住機會殺死它。
社群媒體時代,人們是否常感到焦慮,深怕錯過朋友的精彩動態?這種「錯失恐懼症」(FOMO)其實深深植根於人類對歸屬感的需求。探索其背後的心理機制,包含社會比較、損失厭惡,以及不確定性如何推波助瀾。社群媒體的特性,如精心策劃的形象、即時更新與演算法,更讓 FOMO 如影隨形。
Thumbnail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2025/03/19
熟齡文青-avatar-img
11
每個人有各自的人生,生活,不用跟人比,這是我自始至終的觀念及心態,老實說,我知足常樂,也自得其樂,要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行,但偶爾要浮出檯面上也很自在,如在方格子,我始終悠遊,也會與格友互動,珍惜在這找到不少同頻共振的格友,如其美好,至於比較我🙅‍♀️計較我🙅‍♀️,因為做好自己最快樂,平安健康才是最為主要快樂泉源,感恩。
熟齡文青-avatar-img
11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0
1
雅米 這哪是淺見啊!感謝雅米的高見,我非常喜歡及認同你的詮釋,有了這樣的認知,每天都可以喜樂過生活,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1
看了 What You Will Learn 介紹《Atlas of the Heart》這本書的文章,裡面提到關於「人因比較而產生的心理」的想法,幫助我很多。 在文章裡面提到:比較不是一種情緒,而是我們本能會產生的行動,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做」這件事情。 與其告訴自己不要跟他人比較
現代社會似乎推崇一種「我很好」的文化。社群媒體上,人人都在展現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職場中,沒有人願意顯露自己的疲憊與困惑。我們努力向外界證明自己過得很好,但在獨處時,卻可能感到焦慮、疲憊,甚至懷疑自己不夠好。 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假裝一切都好。接受自己的低潮,正是通往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當「別
是的,我可以即時覺知到每一次的起心動念; 是的,我可以馬上覺察到每一次的分別我執, 是的,我可以。 但是,無數世積累的習氣慣性總是能找到空隙重新搶回主導權,重新內耗並糾結著自己。 原以為早已放下,並沒有真的放下; 原以為早就看透,並沒有真的看透; 原以為…竟然真的只是原以為。 生氣、嫉
Thumbnail
津涔-avatar-img
2025/01/31
5
體驗這些過程.就讓他流走
5
心18-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31
1
津涔 是,還是會有很深的傷我找不到源頭,我知道有傷,但是卻不知道痛在哪?不斷地內觀,不斷地往內探索,但有極限。
1
許多感受和觀念是相對的,影響我們對世界和生活的理解。通過與墨西哥朋友的相遇,讓我重新思考「比較」的意義。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自由人日記是我的免費電子報,這裡可以加入訂閱。 如果你比較晚加入的話,在「自由人日記」中可以查看過往寄出的信~ (寄信日期:2024/6/27) 我想分享一件常常讓我動搖的事,那就是「比較心態」。 大概是從畢業後一年多開始,我就常常不自覺去與身邊的人比較。看著別人做著更好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面對未知挑戰的心理反應,及非比賽型選手在面對壓力時所感受的掙扎與策略。透過自我反思,作者分析了造成緊張的根本原因,包括掌控性低和對他人評價的敏感。最終,文章提供了幾個與比較心態和解的方法,並鼓勵讀者在挑戰中尋找成長的契機。希望能幫助到那些與挑戰感到不安的人,發掘更好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