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
含有「洞見」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Patrick.Wong的沙龍
2025/08/03
創業不一定要很偉大,也不一定要很創新,淺談創業的幾種方法
創業不一定要很偉大,也不一定要很創新,專注在特定市場中耕耘,小生意也能養活一家人。 淺談創業的幾種方法: 1. 從零開始; 2. 事務所/工作室; 3. 內部創業; 4. 集團底下的子公司; 5. 加盟; 6. 加盟後獨立。
#
母公司
#
子公司
#
創業
3
留言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2025/07/16
書評書序|《學會提問》:不僅是如何思考,更是為何思考
《學會提問》(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由Neil Browne與Stuart Keeley合著,是一部超越傳統邏輯推理指南的深刻作品。它不僅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書籍,更是一部引導我們反思“為何思考”的心智啟發之作。
#
學會提問
#
書評書序
#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12
3
向日葵大叔
2025/07/17
2
正確問才有正確答案,真的要會提問!教授對現在幾乎每天有的美國白宮記者會不知有何看法?其中問答如何與本書聯結是很有意思的。
2
李建崑
發文者
2025/07/18
1
向日葵大叔 在有限的每一天,實在沒有餘力完全看完白宮記者會,但是對年輕的白宮發言人,印象深刻。👍
1
Toilet
2025/05/23
知識傳遞的極限:語言的邊界與實義的追尋
本文探討知識傳遞與理解的本質,指出語言和概念的侷限性,即使完美教學也無法完全傳達知識的「實義」。真正的理解需要個人實踐、體驗和感悟,超越語言的界限。文章並將此觀點延伸至股市投資,啟示讀者追求更寬廣的大智慧。
#
人生
#
知識
#
當下
2
留言
Patrick.Wong的沙龍
2025/03/03
三陽PM生涯《台灣機車市場統計數據包》正式上架方格子拉!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二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台灣機車市場統計數據包》已於2/27正式上架拉! 統計數據的本身無價,產業觀點可以免費看筆者文章,因此讀者買的是:站在前人積累的統計數據與觀點上,迅速掌握台灣機車市場的產業概況與市場輪廓。並根據自身使用情境,進行數據的更新、分析與應用。
#
三陽
#
三陽工業
#
機車
3
留言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2025/02/22
中年HR的『職業洞見』—那些走到職涯中途,才真正明白的生存法則
走過職涯半場,你會發現:努力不等於回報,情緒是最大的破綻,人性才是管理的核心。 《中年HR的洞見》揭露HR最殘酷的生存法則——不是幫助每個人,而是平衡組織利益與風險。 如果你想看透職場潛規則、學會駕馭人性,走出職場迷宮,點擊閱讀。
#
洞見
#
人資
#
經理
5
留言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2024/10/28
【啟發洞見 對話錄】關於培養『洞見力』的辯證
情境描述:午後,小吳懷著煩躁的心情來到了徐老師的辦公室。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既陌生又讓人充滿期待的地方。這是他第一次見徐老師,透過好朋友小方的介紹,得知徐老師是一位非常資深的洞見指導顧問,曾經幫助多家企業在關鍵決策上找到突破點,尤其擅長於指導企業高管在複雜的商業情境中找到潛藏的洞見。
#
洞見
29
留言
追尋自由且有選擇的人生
2024/07/29
建立一個系統,其中不管誰倒下去,都不會拖累其他人,持續不斷的失敗,有助於保存整個系統。模型的特性,在於簡化-反脆弱
和匱乏比起來,我們較難因應豐盛。凡事順遂的時候要嚴守紀律,在心理上拋去身外之物十分困難,但這正是一個人最需要紀律的時候。 建立一個系統,其中不管誰倒下去,都不會拖累其他人,持續不斷的失敗,有助於保存整個系統。 為了穩定而設法取得穩定,在經濟和外交上是一種冤大頭遊戲。(銀行大到不能倒的地位,詐
#
反脆弱
#
曝險程度
#
教育
5
留言
付費限定
信物理博士的沙龍
2024/02/01
[中港教務誌13] 回頭看這一學期,向前方邁進
今天是回任教務的第二個學期開始,在這個當兒,回頭看過去行走的曾經酸甜苦辣,檢討好與壞、好的,繼續保持;壞的改進。鼓足勇氣,繼續往下個目標邁進...
#
反思
#
回顧
#
新學期
1
留言
付費限定
信物理博士的沙龍
2023/12/10
[中港教務誌10]一個高中教務主任的視角,看108課綱得失
最近一位北一女老師批評108課綱國文科刪掉很多文言文,引發支持與反對者各自提出論述,我原本不打算發表意見,因為整起事件,已經有泛政治化的疑慮。但,以高中教務主任的視角,如果可以提供教育專業的意見,倒也不失一種貢獻。若有與某些人的意見相左,勿戰 1.看108課綱的得失,以回歸教育專業為宜,莫要政治化
#
108課綱
#
教育
#
專業
2
留言
PWU Column | 視角專欄
2023/11/30
小心過往的經驗成為前進的束縛
未經梳理的經驗,就像粗糙的原始數據一樣,直接使用就只會看到表面的結論而得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洞見。而有時候洞見本身是跟直覺判斷的結論是截然不同的方向,這就可能讓依據經驗做出決策的領導者的做出錯誤的判斷。
#
經驗
#
洞見
#
邏輯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