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動

含有「煽動」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數位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資訊的流通空前便捷,但虛假訊息(fake news)與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也如影隨形,對民主制度與社會穩定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在台灣這個政治、歷史與文化身份交織複雜的社會中,境內外勢力透過假訊息操控輿論、製造分裂的企圖,更加隱而危險。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7/01
事實是經得起考驗的,對與錯,在明眼人心中是很清楚的。
付費限定
之前那篇說,學會或參與說壞話絕不是甚麼對抗霸凌的方法時,有朋友問該如何對抗霸凌?先把答案說在前頭,這世上並沒有一種手段可以對抗任何霸凌,因為所謂霸凌其實是很多種不同行為的縱合體。 那我們先看看霸凌的定義,霸凌一詞源自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我們可以看成一種「單方面進行,個體或集體針對單一對象的長期滋擾行
不久前談論議人陰私這件事,為何會令我對那人產生警示,以及為何那樣的人不值得被信任時。有讀者表示,如果被無故傷害,或者被霸凌,不能在背後道人是非陰私,不就是任由別人欺負,只能敢怒不敢言嗎?是否我這樣主張的時候,我一輩子都沒有遇過無故被傷害這種情況,才說這種風涼話呢? 只要你願意幫助他人與弱小,大部份
  你不會希望自己孩子對手機與媒體的認識,來自於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人。所以,你必須在那之前,先和他一起建立對這些數位產品的正確認識。你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些數位產品可以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也有可能讓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
中世紀封建社會不是現代國家,沒有從上至下有效的動員體制。更沒有大眾傳媒,能迅速把煽動訊息散播出去。 因而,要組織像是「第二次十字軍」這樣的多勢力遠征,說服四面八方的貴族老爺去遠方捨生忘死,他們需要一個跨地域性的權威組織,以及一個超級演說家。 這個「組織」在中世紀自然非羅馬教會莫屬。而大演說家
Thumbnail
4️⃣ 民料主義煽動和平,政治也就是相當複雜 其實我覺得民粹主義是最危險的一環,而這一點很容易出現於有主導民族的地方,曾幾何時的香港都有借助民粹主義的影響嘗試去達到每一個讓我們稱為暴動的那一步,當然在於革命者來看他們並非民粹主義,更加不是嘗試破壞和平,而真正破壞香港的是另有其人,而政府層面會把
「避免戰爭的方法就是不要選擇會挑起戰爭的政治人物。」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戰爭,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悲劇,並非不可避免。無數血淚證明,戰爭的引爆點常常不是因為不可化解的矛盾,而是因為某些領袖在面對挑戰時,選擇了衝突而非對話。每一場戰爭的開始,背後幾乎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共最近發佈的《臺獨22條意見》,分析其內容與法律效力,以及可能對臺灣及海外華人的影響。儘管該意見的法律地位不明,但其背後的政治意圖及對於臺灣民眾的恐嚇效應是不容忽視的。文章還評論了政府對於前往淪陷區的警示及相關事件的發生,警惕臺灣民眾需保持警覺,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Thumbnail
本文探討柏拉圖對文化管制的觀點以及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柏拉圖認為藝術的模仿本質、情感的煽動性以及道德的腐蝕性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現代社會傾向於自由競爭,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文章將討論兩者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一個演講中真誠的部分取決於它鑲嵌在世界的什麼場合,而這樣的真誠,也往往是讓這場演講能有最大啟發性與價值的核心要素。在這個時代裡面,最常有機會帶來啟發性的是學校畢業演講。無論講者是誰、通常在乎什麼,這天將這一切內容組織起來的思路會非常接近「如果我是一個要獨自面對社會的年輕人,我最需要怎樣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