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思考
含有「負面思考」共 2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刻意微挑戰
2025/08/22
「都是我的錯」到「要是能重來」:三大不良反思模式
「要是可以重來」「都是我的錯」「我很糟糕」——你是不是也常在腦中反覆播放這些話?小心,這不是反思,而是自責陷阱!本文帶你看懂三大不良反思模式,教你如何提早發現、及時轉換,把懊惱變成成長的契機。
#
不良反思
#
自責思維
#
成長反思
2
留言
暮夏微涼
2025/08/06
序。
我在人海中載浮載沉,漫無目的卻渴望得到航行的真諦,遇過很多人、很多事,都曾讓我駐足留停,我卻沒能上岸,也未能擁有旅伴。我為自己加油打氣,哪怕堅持沒有意義,但至少曾經、曾經那麼全心全意。 渴望被人理解的是你嗎?也可能是我,也可能我就是你,若命運引領你來看這些文字 ……
#
原創小說
#
心靈書寫
#
正面思考
喜歡
留言
月光下的許願池
2025/07/09
240--家庭吵架前的三秒鐘練習:停、想、問
家庭衝突的根源在於被負面念頭所掌控,文章以國中生媽媽小儀的例子,說明如何透過覺察和質疑自己的念頭,來化解家庭紛爭,並提升家人之間的理解與溝通。
含 AI 應用內容
#
念頭不是事實
#
情緒管理
#
家庭衝突
4
留言
月光下的許願池
2025/06/23
225—當心被困住時怎麼辦?讓5W1H、四個問號來幫你!
一件小事,足以擾亂整天心情。透過5W1H六個面向、四個問號,拆解煩惱的來源與解法,引導用更清晰的頭腦面對生活中的瑣碎困擾,回歸心的平靜與主動權。
含 AI 應用內容
#
小事煩惱
#
情緒反應
#
5W1H分析
3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4/19
腦中好多聲音,到底哪個才是我的?——認知分化的第二階
我們每天腦中跑出一堆想法,有些是恐懼、有些是別人的聲音。但不是每個念頭都代表真正的自己。認知分化的第二階,就是學會停下來問:「這是我自己想的嗎?還是過去留下來的雜音?」當你能看見這些念頭的來源,就能選擇相信哪個版本的自己,而不是被舊劇本牽著走。
#
認知分化
#
想法覺察
#
自我對話
2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4/05
那些如影隨形的負向思考!該如何「反內化」?
負向思考常常悄悄住進我們心裡,讓我們放大挫折、縮小成功。 這就是「負向內化」:把一次失誤當成自我定義,卻不肯接住正向經驗。 反內化不是假裝沒事,而是勇敢承認沒做好,也接納自己正在學習。 透過自我對話、正面回饋與小小肯定,我們能一點一點重建自我信任。 不是要你完美,而是練習相信:你其實已經在變好。
#
自我懷疑
#
反內化
#
負面思考
5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2/20
自我批評停不下來?為何我們對「負面評論」上癮
你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批評成癮」?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犯了一個小錯,腦海裡立刻響起:「怎麼這麼蠢?」、「我就是不夠好!」、「早知道我應該…」這類話語?甚至,有時候事情根本還沒發生,你就開始預設:「這一定會搞砸。」 本來,你以為這只是嚴格要求自己,但久而久之,這種負面聲音變成了一種習慣,
#
自我批評
#
負面思考
#
內耗
1
留言
Nga的書櫃
2025/01/17
為何壞事總是記得特別清楚?
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悲傷、痛苦、難過等負面的事情,總是記得比快樂、正面的事情更清楚、更深刻、更不容易忘記?也許你曾經因此懷疑自己是否太過悲觀或消極?其實,這是大腦在保護你!
#
大腦
#
心理學
#
神經科學
6
留言
浩然的成長空間
2024/11/16
打擊你的不是逆境,而是你的反芻思考。3個停止負面思考的方法。
在逆境中,反芻思考往往會使人感到疲憊與沮喪。本文探討了反芻思考的影響及三種實用的方法來應對這一問題,包括寫日記、刺激多巴胺分泌和做正確的事情。透過這些方法,你可以有效地緩解負面情緒,找回生活的希望與動力。希望能給面對困境的人帶來啟發。
#
內耗
#
情緒內耗
#
自我內耗
2
留言
不加糖咖啡的沙龍
2024/10/14
快樂好難?
我們會因為興奮而一天兩天睡不著覺,而負面情緒可以讓人多年都徹夜難眠。 快樂真的很難,但是再辛苦都值得堅持
#
快樂好難
#
擺脫憂鬱
#
憂鬱症
2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