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默默懷疑自己,給內在一點空間與支持
1|你也有這樣的時刻嗎?
🌀「我是不是又搞砸了?」
🌀「他們說謝謝只是出於禮貌吧?」
🌀「是不是又拖累了大家……」🌀「這次好像做得不錯,但……別高興太早。」
這些話,不是別人說的,是你自己心裡冒出來的。
它們不吵、不鬧,只是靜靜地貼著你,像影子一樣,甩也甩不掉。
你可能什麼都沒說,但你知道——你又開始懷疑自己了。

2|這些聲音,是你學來的,不是你生來就有的
很多時候,這些懷疑不是你發明的,而是你撿來的。
可能是以前有人說過:「你就是不夠細心。」
可能是你曾經努力過,但最後沒做好。
也可能,你只是太習慣在事後檢討,而忘了在當下肯定自己。
久而久之,你開始用這些話來定義自己。
不是因為它們是真的,而是你聽久了,就信了。
3|這就是「負向內化」—把不好的經驗,當成自己是誰
你不是記得一件錯事,而是開始相信:「我就是這麼差。」
這不是事實,而是一種舊印象、一副戴久了的眼鏡。
你做得不錯時會說:「運氣好而已。」
你犯錯時卻說:「我怎麼總是這樣?」
你不是沒努力,只是努力完,沒有留下對自己的信任。
4|那該怎麼辦?反內化,不是要你假裝沒事,而是慢慢換一種對話方式
你不需要說自己完美、也不需要假裝沒問題。
反內化,其實只是:
不再把「沒做好」當成「我不好」。
不再把一時失誤,變成一輩子的定義。
真正的反內化,是兩件事並行:
✔️有錯,我承擔。
✔️但我也是努力中的自己,我值得被支持。
5|三個溫柔的小練習,幫你練習「反內化」
➊ 把聲音拉出來看,不要直接收進來
當你又想說「我真的不行」的時候,問自己:
「這是事實,還是習慣?」
如果只是習慣,那就深呼吸一下,放過自己。
➋ 別急著推掉正面回饋
當有人說:「你這次做得很好!」
請別急著說「還好啦」,試著回:「謝謝你,我這次真的有努力。」
讓這句話停留三秒,給自己一點點時間接住這份好。
➌ 試著對自己說這句話:
「這次我確實有些沒做好,但我也有些地方做得比上次好多了。」
你可以承認不足,但也請記得保留一點溫柔給自己。
6|你不是不夠好,你只是還沒習慣接納正在變好的自己
那些負向思考,如影隨形沒錯,
但你不需要再默默讓它們佔據你。
你可以開始練習:
🔸 讓好經驗留下痕跡
🔸 讓錯誤只是一段學習,而不是自我定義
🔸 在批評自己的時候,記得多留一點空間給理解
反內化,不是讓你變得無敵,
而是讓你在每次對話裡,多一分溫柔,多一分真實的力量。
你值得。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