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觀察》美國社工界的困境:產業轉型

《社工觀察》美國社工界的困境:產業轉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美國的社工和台灣一樣,都會遇到低薪高工時外加人手極度不足的三大問題。不過美國的社工界也有自己獨特的困境。美國與台灣的社工產業不同之處(如有錯請指正)在於,美國的社工師(有執照的稱為社工師)是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從事心理諮商和心理治療的,而台灣需要是諮商師/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才可以。這樣的差別,導致社工界開始走上(我認為的)歪路。


諮商界的崛起

美國的社工是為解決工業革命下的貧困問題而誕生的行業。社工的初衷是與世界各個角落無法被社會接住的人們工作,這其中包含幫助受壓迫人群、了解社會的運作系統、和成為個案與體制的橋樑。到了1980年代大型精神病院關閉的同時,心理健康的需求轉變為單人向的個別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private practice)。雖目前尚未找到文獻,有些文章認為這正是社工產業跨足心理諮商較明顯的起點。

心理健康需求大增

雖然社工師可以進行心理諮商與治療,但是心理健康需求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並不普遍。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人願意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而科技與疫情的雙重影響下,心理健康需求已成為公共衛生問題。也正因如此,更多人想成為諮商師。

心理諮商師的高時薪

所有的助人產業當中,心理諮商師是起薪較高的行業之一。諮商師起薪通常也比個案管理師來得高,有些新手諮商師的薪水甚至比非營利組織的老主管薪水都還高。也就是說,社工可以選擇的道路當中,諮商師可以說是CP值很高的一行了。

社工師自行開業做諮商的問題

雖說社工產業底下有諮商師這條路,不過諮商師不是社工的專利。諮商師常見的學位大致有:

  • 心理學位:四到六年博士(PsyD)
  • 心理健康/諮商學位:碩士兩年,需考執照
  • 其他治療學位(音樂、藝術等):碩士兩年,需考執照
  • 社工學位:碩士兩年 (MSW),需考執照(大部分州有兩種執照)

雖然每個學位都需要先累積一定的臨床時數才能考取執照,而拿到執照後才能獨自開業(private practice)。不過社工學位與其他學位還有非常多不同之處。

不夠專精

先前也說過社工碩士兩年的課程是什麼,比起其他三個學位從一上學就在講大腦發展、諮商技巧、心理疾病等等的,社工的必修課程大多圍繞在系統和政策面,明顯對於諮商不夠專精。其次,社工並不需要臨床時數就能先考社工師執照(LMSW),也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與治療(但必須在有臨床執照的督導底下工作)。先前提過執照錄取率超高,而其他學位則需要畢業後在累積臨床時數考取執照才能進行諮商與治療。也就是說,沒多少臨床知識又沒多少臨床經驗的社工可以更快成為諮商師。而LMSW社工師在累積特定時數後又能考取臨床社工師執照(LCSW)並自己開業。

不符合社工宗旨

前面已經提到社工宗旨在於幫助弱勢(大多是經濟狀況較不佳的族群),一般會在非營利機構工作,通常這些服務也是免費或是收取少額費用的。而自行開業會接觸到的人群則是中產或富有人群,一般也都是能付得起高額心理諮商費用的人(當然有些諮商師也收保險,但是保險不會全包)。並不是說這類人群就不需要幫助,但是這類人群並非社工主宗旨下的貧困階級。根據全國社工協會的近期問卷結果顯示,一半以上(65%)的社工回答者都是自行開業做諮商。雖不排除問卷準確性,但就數據結果可能也代表兩件事:第一,傳統社工職位(監獄工作、學校工作、個案管理、社區建立等等)成為少數,更加缺工。第二,社工師在諮商界更為常見,並讓擁有更專精學位的諮商師無法找到工作。除了面對的人群改變以外,一般選擇自行開業的社工師對於系統與政策並不關心(因為目標是賺有錢人的錢),遺失了作為個案與社會安全網橋樑的使命

結語

社工因為薪水低,有時自己都快成為需要幫助的人群了(笑)。這樣的轉變相信也是社工們為了能更賺錢,又或是這是美國社工協會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和為了產出更多社工的辦法,幫助學校跟整個社工界更賺錢。我認為想賺錢沒有錯,畢竟社工是個高壓工作,但是一個不夠專精的學位以及(快要)背棄自己使命的產業,犧牲掉的難道不是我們原本該幫助的人群嗎?討論美國精神治療的期刊《Made In Amerca》也在最近提出類似質疑,並以「社工產業的崩塌」下標。然而,美國的政策面教育面其實也是促成社工界現況的因素,並有可能讓這樣的困境持續發酵,也會在後續分享。

Made in America 文章:https://www.madinamerica.com/2025/03/collapse-social-work/#


avatar-img
獨旅 | 讀旅
17會員
36內容數
🧳分享一些獨旅攻略 📖也分享一些讀書心得 🙈偶爾聊聊美國社工界和助人產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獨旅 | 讀旅 的其他內容
前情 上篇說到當社工學位逐漸被定型為「成為心理諮商師的最快途徑」,傳統社工職位因低薪高工時不再受歡迎,更可能加速造成傳統社工人手短缺問題,也可能造成更少社工願意往政策面與研究面發展,讓受困人群持續受困。 體制面:非營利的KPI與矛盾服務 傳統社工常見的工作領域通常隸屬非營利(學校、監獄、社
前情 覺醒的度很難界定,因為它是一個意識到不公義的「狀態」而不是像數學公式一樣是有看得見的具體答案。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也必定造成對事情理解與感受的不同。美國社會的確還有各種歧視存在,制度也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即便如此,我們要衝撞的是有害的「體制」,而不是「特定族群」。也因此社會改革仍需要有覺
前情 過去覺醒文化剛發起時,大多只有文章在主觀評論覺醒文化的利弊,最近發現有研究是探討關於美國覺醒文化(woke/wokeism)與多元共融教育(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對於「促進多元」以及「消除偏見」的成效如何。上一篇說到美國社工可能是最容易被推向極端覺
前情 上篇說到當社工學位逐漸被定型為「成為心理諮商師的最快途徑」,傳統社工職位因低薪高工時不再受歡迎,更可能加速造成傳統社工人手短缺問題,也可能造成更少社工願意往政策面與研究面發展,讓受困人群持續受困。 體制面:非營利的KPI與矛盾服務 傳統社工常見的工作領域通常隸屬非營利(學校、監獄、社
前情 覺醒的度很難界定,因為它是一個意識到不公義的「狀態」而不是像數學公式一樣是有看得見的具體答案。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也必定造成對事情理解與感受的不同。美國社會的確還有各種歧視存在,制度也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即便如此,我們要衝撞的是有害的「體制」,而不是「特定族群」。也因此社會改革仍需要有覺
前情 過去覺醒文化剛發起時,大多只有文章在主觀評論覺醒文化的利弊,最近發現有研究是探討關於美國覺醒文化(woke/wokeism)與多元共融教育(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對於「促進多元」以及「消除偏見」的成效如何。上一篇說到美國社工可能是最容易被推向極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