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覺醒文化剛發起時,大多只有文章在主觀評論覺醒文化的利弊,最近發現有研究是探討關於美國覺醒文化(woke/wokeism)與多元共融教育(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對於「促進多元」以及「消除偏見」的成效如何。上一篇說到美國社工可能是最容易被推向極端覺醒思想的族群之一,本篇提及的研究應該能給到比較好的解釋,也分享給對美國覺醒文化感到好奇的人。
如果是有在關心美國的覺醒文化,應該會很常聽到DEI這個詞,指的是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以及(Inclusion)的縮寫。簡單說DEI強調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都能獲得平等機會。再來就是這個概念已被擴大到兩個層面:1) 學校和職場都要有一個「DEI總監」,負責監督和執行與多元文化相關的政策,也確保招生和聘僱人才時有符合「多元價值」。2) 教育層面,尤其高等教育會強調需要納入符合「多元價值」的課綱。
不過究竟什麼是DEI所謂的符合「多元價值」的課綱?也許透過一篇今年十一月發表的研究能比較好理解。
首先,敵意歸因謬誤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的定義為將他人模稜兩可的行為解釋為有惡意的。這個研究是由Rutgers University透過以實驗發現本意為促進多元的課綱反而加深對他人的敵意與偏見。其中一個實驗就是取兩本宣揚多元價值的書中片段給實驗組閱讀,而對照組則是給關於美國玉米收成的文章片段(就是跟多元價值完全無關)。讀完之後再讓兩組人回答他們覺得以下情境是否有不當行為的發生(例如:歧視):
「一位學生在2024年秋季申請了東岸一間頂尖大學,並與招生處面試。最後學生並未被錄取。」- p.5, Instructing Animosity (下略)
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結果後的發現:
當然不排除所有測試學生們本來就都已經很覺醒了,不過如果這個世代本就已經比前一個世代覺醒,那究竟是什麼書本可以有這麼大的魔力只靠片段就產生加深覺醒極端化的成效呢?
實驗所用的兩本書為Ibram X. Kendi所寫的《How To Be An Anti-Racist 如何當個反種族主義者》以及Robin DiAngelo的《White Fragility 白人的脆弱性》。前一本求學時有拜讀過,兩本都強調一些概念:
這一些概念是建立在社會處處有歧視的基礎,甚至有個明確族群(所有白人)是既得利益者,也有明確的加害者(白人)與被害者(有色人種)假設。更傳達所有人「必須」主動來反種族,否則就是體制加害者的價值觀。(恩…情勒?)
拿社工教育來說,實驗所用的兩本書正是我在學期間教授與同學都大力推薦的必讀書單之二(沒錯,這只是讓人覺醒的書籍的其中兩本)。也就是說,社工教育不但建立在覺醒的核心價值之上,更是融入了DEI所提倡(實驗認為有害)的多元共融概念。
實驗的結語也給出了為什麼這個覺醒的循環難以破除。當一位被認為做出歧視行為(不管實際上有無證據)的人會被出征,而極端制裁手段(像是「被取消」)非常容易獲得公眾關注。在受到關注時更會引發極端覺醒的人認為「看吧,果然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於每個角落」的自證預言,也因此便會加深對於DEI核心概念的深信不疑,最終成為惡性循環。
老實說,看完研究結果後我有一度覺得社工教育的可怕。前幾篇自己主觀的論點居然在一篇研究當中處處被證實,甚至研究還認定這樣的教育是有害的。不過因為關於DEI教育成效的研究還不多,而且本篇研究也只採樣了Rutgers的400多位學生,其實樣本很小。外加Rutgers也是偏左的學校,而之前也提過社工大部分也都比較左派,或許這些DEI教育對於思想本就偏左或覺醒的人影響更大。實驗結果也提到類似實驗應該要能在不同族群採樣(包含職場等等),也不應該與其他不含DEI核心概念的多元教育混淆。有很多多元教育與培訓是主打尊重多元,並沒有像DEI宣揚系統係歧視的概念。
一直寫到這篇就越來越感覺社工教育是洗腦教育(笑)。
研究連結 《INSTRUCTING ANIMOSITY: How DEI Pedagogy Produces the Hostile Attribution Bias》:https://networkcontagion.us/reports/instructing-animosity-how-dei-pedagogy-produces-the-hostile-attribution-bi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