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閱讀可以取代書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位誠懇的作者起心動念想寫一篇文章,或寫一本書,內心一定有一個問題有待解答,換句話說,我們在讀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時,應該要試著找到最初那個疑問,不然,很有可能會「誤讀」那本書。
在這個網路及手機無線上網時代,問題不該是問:「為何不看書?」,或許應該要問:「為何要看完一本書?」當然,延伸的討論是:「網路的閱讀可以取代書嗎?」「看視訊的演講算是閱讀嗎?」
我認為,一位誠懇的作者起心動念想寫一篇文章,或寫一本書,內心一定有一個問題有待解答,換句話說,我們在讀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時,應該要試著找到最初那個疑問,不然,很有可能會「誤讀」那本書。
誤讀的原因是因為一篇文章構成不了一本書,所以作者在追索或試著解答那個起心動念的問題時,勢必要找許多例子或理論來佐證,在東拉西扯的過程中,那些故事也許不是很妥貼,因此假如我們沒有依著作者的問題脈絡去閱讀,也許就會迷失在歧路裡,而誤解了作者的原意,這就是我所謂的誤讀。
當然,寫一本書是不容易的,作者必須懷著他起心動念的困惑去尋找答案,耗費許多時間的搜集資料,然後經由自己的思考與經驗,形成獨特的觀點再想辦法用讓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寫下來,然後經過編輯的幫忙(客觀的角度代表一般人來審視那些文字敘述),最後也形成有層次有脈絡的一本書。
也因為出書是有成本的,通常除了負責的責任編輯外,上面還會有一層到二層的資深編輯來把關,既然書本是那麼困難才形成,當我們的困惑或好奇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書來看,不透過閱讀一本論述與架構完整的書來磨練我們的心智,那不是太可惜了嗎?
因此,「為什麼要讀一本書?」答案是我們對那本書的主題有興趣,想深入思考,不管是我們同意或不同意作者觀點,若我們抱持著客觀,甚至與作者辯論的心情,閱讀的過程是一定會有收穫的。
以問題為導向,是有效閱讀的關鍵。
尤其在這個浩瀚無涯的訊息大海中,如何決定我們的時間該花在哪裡?或者說,如何判斷那些才是有用的知識?
答案是,知識如果不能用來解決我們的問題,那就不值得浪費時間,當然,或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我們不是懷著一個我們很感興趣或很好奇的問題去閱讀的話,我們讀的東西會很快忘掉,即便面對的是升學考試,投入再多精力勉強去記憶,但是只要一考完,就完全忘光光。
以問題為核心的閱讀才會是有效閱讀,那麼該如何找到問題?其實,我們在生命不同階段一定有必須面對的難關與挑戰,這就是我們最好的問題。「躍遷」這本書的作者這麼寫著:「你的問題有多少,你的知識就有多少,你的問題有多好,你的專業就有多好。人一生就是一個個問題解惑的過程。」
他也提醒:「你想集中研究一個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裝自己要寫本書。」哈,沒錯,這就是我自己寫書或寫文章的方法,我不是假裝寫,而是真正就去寫這本書,唯有懷著問題意識去閱讀,才不會在訊息大海裡淹沒,換句話說,問題讓我們專注,而且有了這樣的目標,手段上就可以多元,海闊天空跨知識領域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我們也已經發現,時代在改變,以前大學的科系以及我們過去區分的專業都已失效,證照保障的專業會被淘汰,未來真正的專業是你「特別擅長解決某類型的問題」,至於我運用了那些學科知識,那些專業,根本不重要,能妥善的解決一個又一個隨著時代冒出的新問題,才是有用的能力。
不管我們在任何年齡,一定有那個階段最感興趣或最迫切須面對的難關,將這些關心或挑戰形成一個個真實且有價值,並且能被解決的好問題。什麼是能被解決的問題?比如說,「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不公平?」這是個無解的問題,應該改成「我如何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成為我想成為的人?」這才是一個有解的好問題。
我至今出的三十幾本書,每本書就是在解決當時我面對的問題,其實任何時候,我大概都會懷抱著三或四個好奇的問題或主題,一邊透過廣泛閱讀搜集資料,一邊也同時思索著並且在生活中印證或跨領域地激盪著,重點是,最好是要寫下來,誠如胡適先生在幾十年前講:「手到是心到的法門,發表是吸引的利器」,在我們個時代有部落格有臉書,當我們隨時把思考所得分享出去,可以藉由別人回饋給自己更多的刺激與動力,同時也可以找到同好互相砥礪與學習,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連線學習。
網路的閱讀當然也是一種閱讀與學習,可惜的是那是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思考,終究是徒勞而無功的。問題要想得深,要提高心智能力,必須要有適當的難度,而且強迫自己以較長(或者應該說很長)的時間讓大腦沉浸在艱辛的運作中。
零碎時間可以看些資料性的訊息,也就是知道某些事,或者這些零碎時間可以用來檢索式地搜尋資料,但是每天要留下一長段沒被干擾的時間做有系統的閱讀,這種閱讀是必須耗費腦力以及必須邊思考的,這是提高心智能力唯一的方式。
若是你沒有這種習慣,從現在起,列出自己關心或有興趣的問題,然後找一本相關主題的書,開始閱讀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機永遠不會成熟,當你覺得時機成熟時,其實機會已經過去了 “許多花都在想要開什麼顏色的花,只有一朵花一直在想要如何開最漂亮的花,結果隔天只有那朵花沒開。”  這是鹿橋的「人子」這本書裏的故事,幾十年前看過後,一直忘不了。每當面對新的挑戰時,總會想起這個故事,勉勵自己不要以還沒有準備好來讓自己當作逃避
 跟不同時代的人聊政治,或社會議題,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若不是雙方是屬於類似的「同溫層」,不然不歡而散的機率非常高。  這也是很多家長無法跟自己孩子討論政治議題的原因,在這個太過複雜的世界要區分「事實」與「意見」已經很難,何況事實還有「部分事實」及詮釋事實的角度之差異。  記得前幾天跟孩子聊到這
在台灣看不同媒體報導同一件事或同一個人,絕對會有錯亂感,其實除了這種立場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評論與認定之外,即便是似乎應該非常客觀的科學研究或是自然觀象,其實也都必須承認有主觀的成份存在,甚至我們還必須強調這種主觀的必要性。近代世界公認最偉大的自然觀察家達爾文就曾經這麼說:「我就不明白,那些心理不曾懷
我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但是他們還是希望媽媽幫忙準備午餐,有時候媽媽太忙時, 當我們吃一頓用心煮出來的飯菜時,會湧現幸福的感覺 他們也一定親自下廚,因為從小吃自己帶的簡單午餐,他們早已不習慣太油膩且口味太重的外食,雖然台灣小攤子的食物真的是又便宜又好吃。  有的時候問問周邊的朋友,家裏
最近才知道台灣現在的中小學生,每學期開學時,都要拿行李箱去裝教科書與參考書(或者美其名是補充教材)。令人訝異的是,數量最多的居然是國文科,每個學生每學期大概就有十一、二本左右,嚇了一跳的原因是我以為國文科除了課本,最多就一到二本的參考書,哪要十多本?而且還是從學校老師手中拿的補充教材,還不算自己到書
中國大陸的知識型網紅古典(姓古名典)在他銷售數百萬冊的書「躍遷」裡提到,有一次他對二千六百位中小學老師演講,讓讀過五本非教科書類書籍的人舉手,結果只舉了二十雙手。他感慨,假如中小學老師都不讀書,那又怎麼希望我們的學生讀書?  願意花錢去進修上課的人,應該是比較認真的人,但假如連這些人都不願意看非工作
時機永遠不會成熟,當你覺得時機成熟時,其實機會已經過去了 “許多花都在想要開什麼顏色的花,只有一朵花一直在想要如何開最漂亮的花,結果隔天只有那朵花沒開。”  這是鹿橋的「人子」這本書裏的故事,幾十年前看過後,一直忘不了。每當面對新的挑戰時,總會想起這個故事,勉勵自己不要以還沒有準備好來讓自己當作逃避
 跟不同時代的人聊政治,或社會議題,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若不是雙方是屬於類似的「同溫層」,不然不歡而散的機率非常高。  這也是很多家長無法跟自己孩子討論政治議題的原因,在這個太過複雜的世界要區分「事實」與「意見」已經很難,何況事實還有「部分事實」及詮釋事實的角度之差異。  記得前幾天跟孩子聊到這
在台灣看不同媒體報導同一件事或同一個人,絕對會有錯亂感,其實除了這種立場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評論與認定之外,即便是似乎應該非常客觀的科學研究或是自然觀象,其實也都必須承認有主觀的成份存在,甚至我們還必須強調這種主觀的必要性。近代世界公認最偉大的自然觀察家達爾文就曾經這麼說:「我就不明白,那些心理不曾懷
我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但是他們還是希望媽媽幫忙準備午餐,有時候媽媽太忙時, 當我們吃一頓用心煮出來的飯菜時,會湧現幸福的感覺 他們也一定親自下廚,因為從小吃自己帶的簡單午餐,他們早已不習慣太油膩且口味太重的外食,雖然台灣小攤子的食物真的是又便宜又好吃。  有的時候問問周邊的朋友,家裏
最近才知道台灣現在的中小學生,每學期開學時,都要拿行李箱去裝教科書與參考書(或者美其名是補充教材)。令人訝異的是,數量最多的居然是國文科,每個學生每學期大概就有十一、二本左右,嚇了一跳的原因是我以為國文科除了課本,最多就一到二本的參考書,哪要十多本?而且還是從學校老師手中拿的補充教材,還不算自己到書
中國大陸的知識型網紅古典(姓古名典)在他銷售數百萬冊的書「躍遷」裡提到,有一次他對二千六百位中小學老師演講,讓讀過五本非教科書類書籍的人舉手,結果只舉了二十雙手。他感慨,假如中小學老師都不讀書,那又怎麼希望我們的學生讀書?  願意花錢去進修上課的人,應該是比較認真的人,但假如連這些人都不願意看非工作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愛 為什麼即便在一段理想的關係中,我們還是不免受傷呢? 「到底怎樣才是愛?」每個人都有愛的能力,但愛的能量即便龐大也很容易受到影響,或許到最後,我們早已無法辨識那究竟是愛還是恐懼,是祝福還是慾望。 在關係裡受傷的人,還是想選擇相信對方是愛自己的,但是否曾經想過,即便對方愛你,他是出自於自身的完整去愛
Thumbnail
我求著上天,若有天能讓我們再聊起今天,我們能是真的開心,不是在作假。妳決定要遠行了,談不上失去甚麼,身為人怎能可能沒為沒發生的事難過,我們終究都要對自己坦承,世界就算是不夠天真,讓一個人重生的,是不自知的溫柔,即便天空時雨時晴,我深信著只要我們的心仍在一起就能擁有兩片不一樣,但共享美景的天空,.....
Thumbnail
<p>關於見「鬼」撞「鬼」,可以談的個案太多了,這篇文章裡我只探討一個主題,就是「顏色」。在我蒐集到的個案中,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鬼,基本只有三種顏色,就是黑、白、綠。為什麼?三種顏色又有什麼不同之處?</p>
Thumbnail
<p>根據研究調查,聽到奇異聲響或找不到源頭的話語聲,又或是接受到神靈的指示,約14%的台灣人自承有過這類經驗。這種體驗可稱為「異聽」,主要的形式是「話語」,聽到「腳步聲」或「彈珠聲」也是很常有的體驗。</p>
Thumbnail
<p>為什麼我們受過科學教育之後,仍會在意超自然現象,並且讓相關節目收視維持一定的水準?這是人類文明的墮落,還是通往人生終極目標的唯一途徑?我認為這些問題不見得只能從科學與宗教研究的角度來回應。</p>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愛 為什麼即便在一段理想的關係中,我們還是不免受傷呢? 「到底怎樣才是愛?」每個人都有愛的能力,但愛的能量即便龐大也很容易受到影響,或許到最後,我們早已無法辨識那究竟是愛還是恐懼,是祝福還是慾望。 在關係裡受傷的人,還是想選擇相信對方是愛自己的,但是否曾經想過,即便對方愛你,他是出自於自身的完整去愛
Thumbnail
我求著上天,若有天能讓我們再聊起今天,我們能是真的開心,不是在作假。妳決定要遠行了,談不上失去甚麼,身為人怎能可能沒為沒發生的事難過,我們終究都要對自己坦承,世界就算是不夠天真,讓一個人重生的,是不自知的溫柔,即便天空時雨時晴,我深信著只要我們的心仍在一起就能擁有兩片不一樣,但共享美景的天空,.....
Thumbnail
<p>關於見「鬼」撞「鬼」,可以談的個案太多了,這篇文章裡我只探討一個主題,就是「顏色」。在我蒐集到的個案中,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鬼,基本只有三種顏色,就是黑、白、綠。為什麼?三種顏色又有什麼不同之處?</p>
Thumbnail
<p>根據研究調查,聽到奇異聲響或找不到源頭的話語聲,又或是接受到神靈的指示,約14%的台灣人自承有過這類經驗。這種體驗可稱為「異聽」,主要的形式是「話語」,聽到「腳步聲」或「彈珠聲」也是很常有的體驗。</p>
Thumbnail
<p>為什麼我們受過科學教育之後,仍會在意超自然現象,並且讓相關節目收視維持一定的水準?這是人類文明的墮落,還是通往人生終極目標的唯一途徑?我認為這些問題不見得只能從科學與宗教研究的角度來回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