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夢想碰撞的第一現場:中年正精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人的一生當中,四十來歲往往是最忙碌的一段時光。有人稱為「三明治世代」:上有父母親年屆七十來歲,開始有些病痛需要我們照顧,往下孩子十來歲,也還需要我們陪伴。偏偏這時候在工作上,正是卡在不上不下,需要全力打拼的階段,可是就在這麼危急存亡之秋,往往也是我們探尋生命意義,確立生涯規劃定位的關鍵時刻。

 

因此,有人說,中年是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會重新評價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間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複,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沒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這使得中年人往往做出令人吃驚的決定。於是,有人出家、有人拋下高薪去當義工、有人轉行、有人離婚⋯⋯。

 

也有人把中年當作「出走」的年紀,也是人生繼青春期之後的第二個叛逆期。因為這時候我們進入職場十多年了,已經瞭解所從事的工作是不是自己的天賦與熱情,同時也知道自己的能耐。再加上這時候體力還行,經驗人脈樣樣俱足,此刻離開還來得及開創生命第二春,於是就此出走。

 

raw-image

有些人視中年為「出走」的年紀。也是可以實現諸多可能的年紀。Photo source:pixabay

 

我也是在自己四十歲那一年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幸運的是,我的職業是可以自己調配時間的,所以雖然當志工的時間比上班的時間還長,以致收入減少,但是還能維持生活所需。甚至在當志工過程,家人與孩子也都一起參與,反而促成家人更親密的互動,也不會錯失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的忙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可曾靜下來思考,我們這一趟生命之旅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應該不只是為了賺點錢,保住一份工作,然後就過完一生吧?我們或許不必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評價,但最終總逃不了自己得面對的這個終極問題:「我這一生,到底活得有沒有價值?」

 

柏拉圖曾經這麼說:「那些人生基本需求都已周全,卻還繼續工作的人,往往錯失了更重要的追求。」

 

柏拉圖提醒我們,人生有許多不同層次的追求,但是假如我們把全部心力用在追逐物慾享受時,難免就會忽略了精神以及心靈的追求了。

 

很多人常把「等我賺夠了錢⋯⋯」、「等我退休⋯⋯」、「等孩子長大⋯⋯」這些藉口掛在嘴上。有不少朋友工作了幾十年,卻沒有好好休過假,等到退休了,卻發現已經玩不動了;以前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如今有時間享受了,卻沒有體力了。

 

也有很多朋友常跟我保證:「我退休之後一定加入你們的行列,一起做義工!」我卻覺得,做公益最好趁著還在工作時,因為隨著自己的業務,一定會跟許多機構、許多客戶有往來,你能擴散出去的影響力也一定比退休還大。講白一點,工作時有人脈,也多少掌握一些資源,趁此機會為社會公益盡點心力,貢獻當然大得多了。

 

我也發現,若能一邊賺錢謀生,一邊從事公益,工作情緒和生活態度會比較好,甚至兩個領域可以調和互補,不管在創意、活力,甚至實質的工作績效上,有形無形的助益會多很多。

 

raw-image

中年正精彩,只要你了解什麼是真正值得的心靈追求。Photo source:pixabay

 

我們常常把人生比喻做旅程。

 

年輕時,整裝待發,弓上弦,劍出鞘,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想像,正如旅行在規劃階段其實是最令人興奮的。

 

中年時,正在路途中,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與變化,生活中所有負擔全集中在此時。雖然說,承擔,是生命裡最美的東西,但是,忙碌往往也是靈性之大敵!

 

老年時,已達個人生命之旅的終點,正宜一壺濁酒,笑談古今。

 

因此,年輕有夢想,老年有回憶,中年別無選擇只有實踐!

 

中年有很多的疲累與辛苦,但是這樣的承擔讓生命更豐富,是的,走過青壯年人生正精彩。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本身有一份做了十五年的穩定職業,大公司,雖不算是高薪厚職,但也超過收入中位數兩三倍,無風無浪的話可以做到退休,半個鐵飯碗。工作性質比較重覆,沒有太多變化,己經駕輕就熟,所以壓力也很小,再過十年八載還有機會升上管理層,可算是穩打穩紮的工作。那麼,為何要「屎忽癢」,辭工創業呢?
Thumbnail
我本身有一份做了十五年的穩定職業,大公司,雖不算是高薪厚職,但也超過收入中位數兩三倍,無風無浪的話可以做到退休,半個鐵飯碗。工作性質比較重覆,沒有太多變化,己經駕輕就熟,所以壓力也很小,再過十年八載還有機會升上管理層,可算是穩打穩紮的工作。那麼,為何要「屎忽癢」,辭工創業呢?
Thumbnail
中年危機的人都是在青年的時候布局沒有做好的人. 青年的時候想做安逸的工作. 青年時期想追求穩定舒適的環境. 想做簡單的事, 但是簡單的事你能做別人也能做. 長期主義者是做難而正確的事. 第一:這個工作得符合市場趨勢,符合時代需求. 第二:他要難,難的事情很多人不願意做. 你去做,你做
Thumbnail
中年危機的人都是在青年的時候布局沒有做好的人. 青年的時候想做安逸的工作. 青年時期想追求穩定舒適的環境. 想做簡單的事, 但是簡單的事你能做別人也能做. 長期主義者是做難而正確的事. 第一:這個工作得符合市場趨勢,符合時代需求. 第二:他要難,難的事情很多人不願意做. 你去做,你做
Thumbnail
閱讀《如果人生重啟》,世界開始步入老年社會,如何以百歲的時間長度來認知人生旅程,也是當前熱門關鍵詞,當脫離黃金中年(或是迷茫中年),感覺才從一場人生追尋的大夢中清醒,庸庸碌碌究竟要奔赴如何的終點?
Thumbnail
閱讀《如果人生重啟》,世界開始步入老年社會,如何以百歲的時間長度來認知人生旅程,也是當前熱門關鍵詞,當脫離黃金中年(或是迷茫中年),感覺才從一場人生追尋的大夢中清醒,庸庸碌碌究竟要奔赴如何的終點?
Thumbnail
在我退休前兩年即開始進行自己的人生設計,在當時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只是很確定不想做甚麼,但我很清楚自己並不是不要工作,只是想換一個工作性質,前半場人生是為了收入、家庭、地位與財富而工作......
Thumbnail
在我退休前兩年即開始進行自己的人生設計,在當時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只是很確定不想做甚麼,但我很清楚自己並不是不要工作,只是想換一個工作性質,前半場人生是為了收入、家庭、地位與財富而工作......
Thumbnail
有沒有另外的可能性?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發生」都有不同,如果用「發生」來看待「一生」,那路徑、腳本的發展就不會那麼相似了!近年來,「退休」的議題發燒,幾乎成了當代顯學。原因不外乎高齡化,職場早退潮所導致退休人數的倍增,在在顯現出社會人口呈現出年齡失衡的問題。
Thumbnail
有沒有另外的可能性?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發生」都有不同,如果用「發生」來看待「一生」,那路徑、腳本的發展就不會那麼相似了!近年來,「退休」的議題發燒,幾乎成了當代顯學。原因不外乎高齡化,職場早退潮所導致退休人數的倍增,在在顯現出社會人口呈現出年齡失衡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時代改變,退休的定義與內涵也改變了。 以前人常說,辛苦一輩子,退休後要好好享受人生,於是整天遊山玩水,逍遙過日子。 但是現在不以工作賺錢區分退休前或退休後,而是以第一、第二及第三人生的不同階段來過生活。 所謂第一人生就是成長學習被照顧的階段,第二人生就是成家立業,工作家庭兩頭忙的階段,第三人生就
Thumbnail
隨著時代改變,退休的定義與內涵也改變了。 以前人常說,辛苦一輩子,退休後要好好享受人生,於是整天遊山玩水,逍遙過日子。 但是現在不以工作賺錢區分退休前或退休後,而是以第一、第二及第三人生的不同階段來過生活。 所謂第一人生就是成長學習被照顧的階段,第二人生就是成家立業,工作家庭兩頭忙的階段,第三人生就
Thumbnail
我真的很討厭自己,好逸惡勞,在一個工作久了,因熟悉或習慣讓我無成長害怕改變,明知道沒有發展性的工作,毫無(錢)(前)景可言,等退休還要10幾年,難道我要被自己的安逸困綁嗎? 您是不是跟我一樣的想法?每天花8小時上班找事做?做到毫無意義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下一站在哪?或是人生沒有最後站.....?
Thumbnail
我真的很討厭自己,好逸惡勞,在一個工作久了,因熟悉或習慣讓我無成長害怕改變,明知道沒有發展性的工作,毫無(錢)(前)景可言,等退休還要10幾年,難道我要被自己的安逸困綁嗎? 您是不是跟我一樣的想法?每天花8小時上班找事做?做到毫無意義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下一站在哪?或是人生沒有最後站.....?
Thumbnail
50+的年齡,人生就一定要準備走下坡了嗎? 其實不論50、60甚至70歲,我們仍可以設立自己每年的目標,即便「50+」的目標不與年輕人相同,但只要能重新點燃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情,以我們擁有的經濟力與經驗質,在這個美好年齡,更可以對世界大聲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Thumbnail
50+的年齡,人生就一定要準備走下坡了嗎? 其實不論50、60甚至70歲,我們仍可以設立自己每年的目標,即便「50+」的目標不與年輕人相同,但只要能重新點燃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情,以我們擁有的經濟力與經驗質,在這個美好年齡,更可以對世界大聲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Thumbnail
回想過去的自己,真的會發現人每到了一個年紀後思考邏輯與價值觀會漸漸改變。 二十歲時,覺得許多事物都是新鮮的,享受當下,肯吃苦也敢玩樂,卻也不想過著循規蹈矩、跟別人一樣的生活,但「自己想要什麼」永遠都是個問題。
Thumbnail
回想過去的自己,真的會發現人每到了一個年紀後思考邏輯與價值觀會漸漸改變。 二十歲時,覺得許多事物都是新鮮的,享受當下,肯吃苦也敢玩樂,卻也不想過著循規蹈矩、跟別人一樣的生活,但「自己想要什麼」永遠都是個問題。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