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連自己都快要養不活,生小孩好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絕大多數鄉親父老都認為連自己都養不活,那當然不太適合生小孩,因為這會害到那個小孩,拖累一個無辜的生命。

 

但我們也發現一個很矛盾的現象,就是經濟條件越好的人,就更不願意去生養小孩;反而是經濟條件沒那麼好的人,因為相對缺乏知識基礎,不太曉得避孕方法,也沒有什麼計劃生育的概念,所以可能生養了非常多的小孩。

 

但我們要先弄清楚「養不活」這個詞指的是什麼。在當代台灣社會,月收入兩三萬的人會過得非常辛苦,因為物價高,也不可能買房子,即使要租,也不見得能租到像樣的物件。所以在大台北地區,如果夫妻月收入各只有兩三萬,當然就不太可能養小孩了,養活自己就阿彌陀佛。

 

不過,當我跟一些收入頗豐的朋友溝通時,我發現月收入高達十幾二十萬台幣的人,他一樣會覺得台北居大不易。因為人的欲望會隨著收入提高而滋長,不論你多有錢,你都會覺得自己並非過得最爽,也不能說是「過得好」,甚至「活不下去」。

 

想越多,欲望越多,不滿足的部份就越多,你可能就會一直認為自己不適合養小孩。所以這不見得有什麼客觀標準,完全是一種「看生活」的負面心態使然。願意生養小孩的人,或許真的就是比較不考慮相關問題的人。

 

但想得少的人,代表計劃性可能較弱,如果又生了一堆小孩,是否有足夠的資源養育呢?這會不會造成階級複製,窮的越來越窮?而想得多的人,因為生得少,個人資源多,社會差距因此越拉越大呢?

 

如何以社會改造工程或政策解決這種矛盾,是社會學或政治學要回答的問題,在哲學上只能給大家一個思考方向。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連自己都養不活」而造成少子化,實際上跟某些效益主義的思維很接近。

 

效益主義認為「能替最大多數人帶來最大效益」的行為就是對的,這種想法經常被運用在公共議題的思維上,像是思考要蓋捷運或快速道路時,就很常採用上述引號內的原則。但這種原則也有問題,就是會為了多數而犧牲少數,甚至可能造成納粹式的大屠殺。

 

別以為這是很偏激的理論,其實我們也正以類似想法在「殺人」,殺的就是我們的下一代。

 

因為經濟成長陷入遲滯,為了確保多數現有成員獲得最多的社會利益,自然要避免「分母」增加,分享現有的經濟成果。我們的選擇就是根本不生:「少子化」,其實就是我們把下一代殺掉了。那要怎麼解決這問題?

 

我們不需要賣弄「養兒之樂」這種不可量化價值來對抗上述的粗淺效益主義思維,我們只要想想,真正「精準」的計算是什麼,什麼又是「短視近利」。沒有小孩時,你會擔心養不活自己。但有了小孩之後,這還會是你關心的問題嗎?

 

不只是生養小孩,人生需要的不是理由,是解決方案。

 

此文章摘自第一期紙本渣誌《78個不正常的哲學問題》,看更多精彩內容:

raw-image

 

--更多的買書通路:


博客來:https://goo.gl/cg8W1A
金石堂:https://goo.gl/KSOqef
讀冊:https://goo.gl/WHljjb

 


責任編輯:閃編

封面圖片來源:Jerry Lai @Flickr CC BY SA 2.0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5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渣誌》:一人雜誌社
人渣文本
人渣文本
我是人渣文本周偉航,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渣誌」,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我預計每年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