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挑戰 DAY20《簡單思考》7:不以「創新」為目標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前言:


這一篇是這本書的最後一個章節了,這一篇主要論述的就是〝產品開發〞的部份了,雖然這是最後一個章節 ( 通常最後一章含金量都比較低,偏總結或結語類 ),但我認為這一本書的最後一個章節對產品開發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章節
它的觀點包含了許多開發團隊應該要避開的〝坑〞,我們應該要專注於〝商業的本質〞,也就是以使用者的需求出發來打造產品,而不是刻意追求〝創新與差異化〞。

■ 不以「創新」為目標

我們先來從一個故事開始:

阿名是產品部的研發經理,因為高層授命想要開發一套通訊軟體app,來藉此獲取市佔率;然而目前台灣最大的通訊軟體app 則為 line,阿名說:「我們一定要做一款跟〝line〞截然不同的app,我們必須要跟它有〝差異化〞,只有〝差異化〞才能突顯我們的特色與價值,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提出來。

不追求「差異化」:使用追求的不是「不同」,而是「價值」

上面這個故事場景很常見,我們在開發產品的時候最容易去追求「差異化」,因為跟別人大同小異,根本就沒有開發的必要性,只有不同,產品才有存在的可能性。
但作者說:「不追求〝差異化〞,因為差異化不是商業本質所在。」

什麼是差異化,指的是:「突顯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也就是強調與其他產品的差異,藉此創造競爭優勢。 因為追求差異化的當下,就迷失了最重要觀點。換句話說,愈想要追求差異化,恐怖只會離使用者的需求愈遠。

回到我們這本書的主題:〝簡單思考〞,意謂都我們思考應該簡單、從本質出發去想看看,使用者要的真的是「不同的產品嗎?」,不是,他們要的只是〝能解決需求且好用的產品〞就夠了,如果〝差異化〞不能解決痛點需求,那麼差異化就沒有任何意義;簡單來說,使用者需要的是不是「不同」,而是「價值」。對使用者而言毫無價值的話,再怎麼與眾不同,他們也不會多看一眼。

例如之前 Yahoo 經營非常成功的時候,許多企業也紛紛跟進提供類似的服務,他們追求差異化,為了和 Yahoo 有區隔,增加更多服務與功能,結果反而讓使用者覺得複雜難懂,成了不易使用的產品,再加上每一項服務品質都很低,而慢慢消失了。

不過,後來有幾家企業踩過泡沫化的殘骸,獲得了成長。如 Google, Facebook 等,他們將目標鎖定在最有價值的部份,並單純鑽研該項價值,最後成功了;這其中重要的是:「在指標性產品中鎖定使用者最需要的重要價值,並且徹底鑽研那一項價值,如此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與眾不同。」因此,一味追求與眾不同,只會讓自己平凡無奇。

☆ 簡單思考:
  • 使用者需要的是不是「不同」,而是「價值」。對使用者而言毫無價值的話,再怎麼與眾不同,他們也不會多看一眼。
  • 在指標性產品中鎖定使用者最需要的重要價值,並且徹底鑽研那一項價值,如此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與眾不同。

不以「創新」為目標:腳踏實地面對眼前的需求

其次,〝創新〞也是我們一般企業最常去做的一件事情,「想做出新的產品」、「想做前所未有的事」;但如果是基於這些理由而使盡全力製作不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實在毫無意義可言。這不是創新,純粹是自我滿足,只能說是迷失了商業的本質,也是引為鑑的一點。

作者說:「我曾經歷過各種失敗,其中一種便是將目標放在比別人快兩步甚至三步的服務,結果慘遭失敗。」

所以我們應該只專注解決使用者「目前的需求」,這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提高商業成功機率的方法。也可以說,腳踏地堅持下去,總有創新突破的一天。

以 Line 的商業模式來說正是如此。 我們是以 Line 提供的溝通服務為主軸,將它發展為結合遊戲、貼圖、電子商務等項目的系統平台。我們建構出來的商業模式,就是讓各種企業運用這套系統平台,以提升收益。

我當然明白,LINE 首頁橫幅廣告可以賣錢,可是我們不選擇這個方式,因為它會干擾使用者。 LINE 的核心價值是「輕鬆愉快的溝通」,所以我們絕對不能破壞這一點。

於是,員工們挖空心思設計許多服務。例如贊助商貼圖。我們從客戶企業取對價,將企業的吉祥物製成貼圖,並將貼圖免費提供給 LINE 的使用者,讓他們在溝通時可以更有趣。使用者可以只選擇自己喜歡的貼圖,貼圖也不會像強迫推銷的橫幅廣告那樣擾人,而對企業來說,使者使用貼圖同樣能達到合的效果。

將使用者所需的價值鑽研至極限時,我相信一定會出現創新突破。

☆ 簡單思考:
  • 為了〝創新〞而使盡全力製作出不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實在毫無意義可言。這不是創新,純粹是自我滿足,只能說是迷失了商業的本質,也是引為鑑的一點。
  • 將使用者所需的價值鑽研至極限時,我相信一定會出現創新突破。

將「品質 X 速度」發揮到極限: 捨棄創作者的自我滿足


再次,是不是我們只要把產品做到〝符合用戶需求〞,就能確保成功了呢?這可不一定,因為符合用戶需求只是〝基本核心需求〞,但成功產品的方式是在這個核心需求上加上「品質 x 速度」,將這個相乘效果發揮到極限時,便是讓所有商業獲致成功的鐵則。

品質再好的產品,晚一步推出就會錯失獲勝的機會。另一方面,不管速度再快,若品質太差,同樣會降低價值,唯有兩者兼顧,才能創造強大優勢。

進入到智慧型手機時代後,使用搜尋功能的人變的少之又少,再也無法期待可以慢慢擴大支持度。成敗就在一瞬間,推出 APP的同時,如果不能擠進 APP 商店排行榜的前幾名,一切便宣告結束。

所以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品質到底是什麼?重點在於瞭解使用者需求的本質,接著排除自我滿足,專心製作符合本質所需的產品。 這就是達到以最高速度完成最佳品質的最重要關鍵。

☆ 簡單思考:
  • 「品質 x 速度」,將這個相乘效果發揮到極限時,便是讓所有商業獲致成功的鐵則。
  • 品質到底是什麼?重點在於瞭解使用者需求的本質,接著排除自我滿足,專心製作符合本質所需的產品。

由「設計」主導:以使用者方便為優先


產品開發大致可分為兩種方式。

一種是技術導向,最具代表性的是 Google。雖然不知道人們是否需要,但是工程師先行推出自己覺得很有趣的產品,將其中受好評的部份加以商業化。這是擁有一群頂尖工程師,又有鉅額開發經費的 Google ,才能運用的方法。

另一種是由設計師主導,賈伯斯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採用的手法是徹底研究人們需要的價值,並由設計師主導,加以具體化,讓使用者在操作時感到舒適。這種方式可說是以感性為訴求。

在Line 公司,由設計師主導開發的案例相當多,優秀工程師的重要性當然也不容小覷,可是由工程師主導,往往會出現功能過多的傾向,他們會忍不住把最新技術或自己擅長的技往加入產品裡。

由於工程師科技素養本來就高,對他們而言司空見慣的功能,很可能對一般大眾來說卻是複雜難懂。

差勁的設計師才會堅持自己喜愛的外觀,真正優秀的的師會排除自己的喜好,徹底追求如何讓使用者方便使用。換句話說,他們長刪減功能。
  • 首先,將功能縮減到最低限度,只留下幾項不可或許的功能,而這項作業也是為了確定值得提供給使用者的「價值」本質。
  • 接著,根據使用者反覆測試的果,再追加更簡便好用的功能。
☆ 簡單思考:
  • 真正優秀的的師會排除自己的喜好,徹底追求如何讓使用者方便使用。

使用者不會告訴你「答案」:深入瞭解使用者的心聲,再自行思考


提供使用者需要的產品,這是商業的鐵則。最重要的是將使用者的心聲反映在產品開發上。對企業來說,市場調查、使用者問卷調查固然重要,使用者捎來的客訴,同樣是重要的資產。

不過,這裡有一個陷阱,因為使用者不一定瞭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將使用者的反應全盤照收,有時會離使用者需求愈來愈遠。

使用者所反應的,僅僅是對於現有產品的期望與不滿。換句話說,雖然可以為了使用者的需求改良現有產品,但是光是如此,實在不可能突破現有產品、激發出創新的發想。

我不認為應該只聽使用者表面上的心聲,而是深入探究。使用者不會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自己反覆思考:「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就是創新突破的方式。

☆ 簡單思考:
  • 使用者不一定瞭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將使用者的反應全盤照收,有時會離使用者需求愈來愈遠。
  • 瞭解使用者的心聲,再深入探究,才是創新突破的方式。

小結:


這一篇主要以〝產品開發〞為出發點,但始終不離核心〝商業的本質〞。我們只需要理解商業的本質就是:「做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這個思路,就能理解這本書的所有觀點,這也是〝簡單思考〞一路貫穿的中心思想。

以籃球為例,籃球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把球投進籃框內,剩下的花招與炫技都只是輔助而已,但如果我們不是追求〝進籃〞,而是追求〝花招〞,就本未倒置了,這就是我們有時候常見的,花式籃球耍了一大堆,但最後卻進不了籃,這一點意義也沒有。

所以,我們開發產品也是如此,與其追求〝創新與差異化〞,倒不如專注在〝使用者需求〞上,設計一最方便他們使用且解決需求的產品,這就是最好的設計、最好的創新,再加上〝速度 x 品質〞的打造能力,就能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產品。

當然,〝使用者需求〞要充份了解本來就是一門學問了,但怎麼做到這個就沒辦法言傳了,因為各行各業、各領域的使用者皆不相同,只有我們用心全力站在〝用戶角度需求〞時,不斷的打磨和調整,才有可能漸漸進入到用戶的需求核心,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產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6會員
214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1天習慣養成挑戰】DAY30 關係裡的理解和體諒你在關係裡的的相處模式是習慣適應了,還是理解或體諒著對方。 面對一個人的負面特質。 個性比較急燥的人我們常會說他脾氣不好,講話很衝又傷人,情緒起伏很大。 個性比較溫和的人比較常被說的是做事很慢,反應慢半拍,固執已見。這些都是我們給的表層定義,卻很少去了解這些特質底層的原因。 更多的時候是告訴自己
avatar
huee
2023-08-02
【21天習慣養成挑戰】DAY29 你相信命運嗎?盡信命不如知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如果有人跟你說,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70%的命運就已決定,你會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你剩下的那30%的命運。 消極負面的人會想,我70%的人生都已經被命運安排好了,就算我為那30%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那70%的命運安排。唉~~我的人生就這樣了,也不需要再努
avatar
huee
2023-08-01
【21天習慣養成挑戰】 DAY28 看似簡單的自由書寫練習你相信透過書寫,就能療癒自己嗎?就像是和自己經歷一場內在世界的旅程。過程中,你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的拘束,不用考慮外界的眼光,是專屬於你的祕密及獨特時光。 在我們生活中,接收到的資訊,遇見過的各式各樣的人,聽過的故事,別人分享過的人生經歷,你以為你忘記的,但它只是沉入到我們的深層記憶裡。 有些事大
avatar
huee
2023-07-31
【挑戰21天習慣養成】DAY26 改變與成長之間你的成長在別人的眼裡,可能是一種不好的「改變」。對他們不好的原因,可能是…. 你不再對他們的過度索求,有求必應。你懂得劃出自己的界限。 你明白有些人不會在你的生命中停留太久。你懂得更在意自己的感受,這些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他們的失去,在你心裡他們不在那麼重要。對你而言的成長,成了他們眼中不好的改變
avatar
huee
2023-07-29
【挑戰21天習慣養成】DAY20 我眼中的自己每個人生而不同,有的人擅長獨處,有的人習慣融入人群。如果你問一個喜歡的獨處的人,我發覺你很擅長獨處耶,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人不是本來就要懂得獨處的嗎?」 這個社會多數人認為,落單=這個人一定很孤單。獨處=這個人好奇怪, 一定沒朋友。就好像做什麼事都得有人陪伴, 一個人好像就很有問題。特別是在關係裡
Thumbnail
avatar
huee
2023-07-23
21天斷捨離挑戰day3今日斷捨離物品一個裝飾品 帶到辦公室看看放 當志工收到的護膝,轉送給公司的清潔阿姨,因為看到她有在使用護膝 每天記錄是希望繼續養成斷捨離的習慣,今天早上在廚房有感覺物品少了一點點,比較沒有那麼阿雜的感覺了。
Thumbnail
avatar
Misha Chen
2020-12-31
30天歌單挑戰:21〈巫堵〉Day 21:歌名中有人名的愛歌 我每天晚上都聽Deca joins《浴室》那張專輯入眠,真的是每天晚上。
Thumbnail
avatar
吳同學
2020-09-21
【 我的21天的電影插畫挑戰失敗了!】 失敗檢討,與完成21天挑戰的避雷針分享。 我的21個電影色票繪圖挑戰,雖然我最終還是畫完了21幅,但以結論來說,我失敗了,因為沒有完成連續21天的條件。我分析了21天挑戰失敗的原因,以及改進的做法,讓做創作的朋友,有個挑戰的先行指南!最後,讓自己嘗試新挑戰,人生更有趣!
Thumbnail
avatar
Peiwen K
2020-07-21
連21天一篇文章 挑戰成功關於21天的挑戰 小朋友剛學會走路時,最喜歡幫忙拿東西去丟或是給誰。明明連路走都不穩卻很喜歡做,等長大了要小朋友幫個忙就會變成「等一下。」 從前我就喜歡寫文章,一篇文章常要寫好久也不見得寫得完整,有時明明改了好幾次還是會有錯字,文字結構也寫的不好,但我還是喜歡寫文章。有時寫小孩的流水文章、有時是心
Thumbnail
avatar
天使美學銷售
2020-02-25
21天挑戰閱讀/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今天下午我在台鋁的書店購入,「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心裡預期的閱讀目標,如何寫出有共鳴的文章?如何下好標題?如何寫文章才能流暢?所以,我快速翻開了書本,並且找出12個關鍵詞,然後再進入主題式的學習。 我列出的關鍵詞包含了心態面以及技術面,先從心態面開始來說每個都有作為作家的潛力,而寫作也是最划算
Thumbnail
avatar
祺紋藝軾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