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勾起令人不堪回首的殘酷求學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日公視單元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成功引起眾多社會大眾們龐大的共鳴與迴響,勾起了那段追求考試高分、課業進步的痛苦回憶。人們為了在學校、導師、家長,甚至是自己所給予的壓力下存活,不得不循著它們的指示,成為一名讀書機器。
只不過,不論再怎麼努力,程度的差距仍顯現在成績單上。我們的教育環境在對待所謂「失敗者」的態度上,沒有太多寬容,沒有關懷與了解,只有苛刻的要求。
成績至上,成績能代表品德與人性,成績凌駕一切!
成績到底是多偉大的東西?除了能夠彰顯老師教學有成、教導有方、學生非常用功、是升上高分數的「好」學校的代表性指標外,它還有一個功用:區分人的階級。
成績好的人,家長開心自然是不用說了。在學校,他會被老師歌頌,被全班仰慕(或忌妒),期中期末考如果維持一定水準,他還有機會在朝會時登上講台,被學校主任、校長頒發榮譽,證明他的讀書能力在眾人之上。
成績差的人呢?與前者相比,有如天堂掉到地獄。
通常老師不會給你太好的臉色看,盯功課、盯考試、盯你有沒有認真上課、盯你下課的一舉一動,甚至午休時間,別睡別吃了,來導師室讀書。考試成績出來,什麼?考糟了?來同學到講台上,伸手,「啪!」一根棍子直接往你手掌招呼,然後在你回去時,不斷數落著你的不是,偶爾上課還會時不時貶低你、看不起你。
至於同學呢?抱歉,他們樂得很,因為看見一位功課比自己差的人,排在自己後段,心裡自然鬆了一口氣:「呼,還好,有人替我墊著。」但,這還不夠。為了讓自己更加「舒坦」些,他們會用對方功課差、成績不好的缺點,不斷攻擊、霸凌、孤立他,把他當作出氣筒般,揮出一拳又一拳無理可言的痛擊,只因為他是全班上最低下的人。
成績能影響的還不止這些,它還能代表你的人品、道德、品德、良善、智慧、能力。無論你哪項能力特別優秀,只要用成績壓下去,你就什麼都不是了。
以競爭為名的血腥競技場
「你出了這學校,去外面就要跟幾百萬、千萬人競爭!」、「以後你旁邊的同學都是你的敵人!」等等類似的話,我相信不少人一定從他們身邊的雙親、親戚、老師口中聽過。直到現在,這些話還是令我不舒服。言下之意就像是在告訴我們,要踩著曾經一同遊戲、歡樂的同學的頭,爬上僅有少數人能坐擁的王位。他們就像是鬥雞場裡瘋狂的賭客,不斷加碼嚴酷的條件與獨厚勝者的豐厚獎勵,要求鬥技場下的小雞們彼此爭鬥、爭奪。
我們所親身經歷的教育環境,並不如外界所言的單純、樸實,反而是血淋淋的殘酷與殺戮。他們告訴我們,學生的本分就是讀書,然後與他人競爭再競爭。久而久之,我們開始習慣用成績去評斷一個人的高低,利用讀書能力來區分階級:讀書好的人位處上層,書讀不好的則永遠是賤民。
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有一首歌名叫「囝仔你咁知」的歌詞,正好切合這個情境 :「囝仔你咁有了解 學校教咱競爭親像殺人的方式」。
好不容易脫離殘酷的學校,走出校門要面對的卻是‧‧‧‧‧‧
熬到下課了,好不容易能鬆了一口氣,但,一想到接下來的行程,頭不禁又開始痛了起來。
踏上離開學校的路程,過個馬路、拐個彎,出現在眼前的不是家,而是亮著廣告招牌的補習班。英文、數學、國文、自然,只要是學校有教的、大考會考的,補習班都幫你補、幫你上,考試、作業、還有課程緊湊度完全比照學校,規格毫不馬虎。一堂課短一點的兩小時,久一點的上課晚上十點、十一點才回家。
但你以為回家就沒了嗎?
好一點的,父母會開車來載你,然而你卻必須在車上承受父母的壓力。他們會問你今天考得如何、功課跟得上嗎,接著回家叫你趕快寫作業看書,絲毫不提一點「休息一下喘口氣吧」的字眼。如果是自己回家的,那這段過程頂多移到你一踏進家門那一瞬間。到了家,洗完澡還不能睡,因為明天學校還有考試要考、功課要交,休息?睡覺就是休息,其它時間沒在讀書都是在混。結果就是睡眠時間只有短短幾小時,還沒睡飽,天就亮了,又得提著書包去上學。
世代變了,我們其實可以有不同作法
我看過很多熬過來的人,都是在經歷這段嚴苛的教育洗鍊後,變成了不知所措、毫無思想的人。他們不再追求夢想,腦袋中毫無想像可言,變成了服從現實世界規則的可悲機器。熬不過來的,他們已成為過去社會版面上的一顆殞落孤星,他們曾經受到關注,成為社會關心學生自殺議題的焦點,不過很快地,重重提起,輕輕放下,同樣的事情直到現在還是持續發生。但至少就我看來,後者所做出的選擇,或許是最幸福的一個吧。畢竟,他們不必再承載更多標籤與壓力,苟且存活於這不友善的社會上。
不過,時代已經不同了。我們不必像過去一樣,在他身邊築起高牆,逼他像橡皮球一樣不斷跳躍才能越過它。雖然現階段我們很難改變升學制度的迂腐,但至少我們作為旁人、作為孩子的朋友、唯一的親人,在他回到家時,我們可以選擇不要過問太多課業的問題。相對地,我們可以邀請孩子坐下來,好好談談除了課業以外的想法,讓他的人生不是只有讀書這條路可以選擇,而是更加寬廣遼闊的道路可走。
avatar-img
12.4K會員
1.9K內容數
Moonrogu的歡樂鳥窩是個Moonrogu主觀觀點的集中地,你可以在這看到奇幻小說、創作觀點、平台生態觀察,以及不定時的討論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 你一定要讀好書,升上S中學!」「S中學的學生成績厲害極了,像我們這些一般學生遠遠不及他們……」「果然又是S中學獲獎啊。」這樣一句一句的話,都插進我的心,仿佛針頭狠狠的刺,痛苦得不可言語。你們可不要相信社會所告訴你的,因爲名校的學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幸福。即使有名望,即使能夠為前途帶來希望,入學的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在那段被智力測驗定義的日子裡,我們彷彿早已被分配好了未來的軌跡。補習班的老師,像是擁有魔法的巫師,開設智力測驗的課程,好像能讓我們跨過那道看不見的門檻,進入所謂的「好班」。在這些班級裡,每日的小考成了我們成長的烙印,每失去一分,似乎就要用身體來承受相應的懲罰。男生打屁股,女生打手心。   我讀的
最近小孩的班上,正發生了,一些對小孩覺得不公平的事在發生! 三月的某一天,小朋友們去考某間私立學校,大家都知道這間學校風評好,想不到,卻出現了,很不公平的事,每個小孩去考試,都是抱著想知道自己實力有多強,而和大家來一場,公平的競爭,誰知,因爲現實的考量,學校做了對小孩不公平的待遇,小孩班上有幾位同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我討厭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沒有道理可言 沒有道理才是正常的 所以我很討厭 我目前身處在高中校園裡 顯然跟我格格不入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 你一定要讀好書,升上S中學!」「S中學的學生成績厲害極了,像我們這些一般學生遠遠不及他們……」「果然又是S中學獲獎啊。」這樣一句一句的話,都插進我的心,仿佛針頭狠狠的刺,痛苦得不可言語。你們可不要相信社會所告訴你的,因爲名校的學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幸福。即使有名望,即使能夠為前途帶來希望,入學的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在那段被智力測驗定義的日子裡,我們彷彿早已被分配好了未來的軌跡。補習班的老師,像是擁有魔法的巫師,開設智力測驗的課程,好像能讓我們跨過那道看不見的門檻,進入所謂的「好班」。在這些班級裡,每日的小考成了我們成長的烙印,每失去一分,似乎就要用身體來承受相應的懲罰。男生打屁股,女生打手心。   我讀的
最近小孩的班上,正發生了,一些對小孩覺得不公平的事在發生! 三月的某一天,小朋友們去考某間私立學校,大家都知道這間學校風評好,想不到,卻出現了,很不公平的事,每個小孩去考試,都是抱著想知道自己實力有多強,而和大家來一場,公平的競爭,誰知,因爲現實的考量,學校做了對小孩不公平的待遇,小孩班上有幾位同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我討厭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沒有道理可言 沒有道理才是正常的 所以我很討厭 我目前身處在高中校園裡 顯然跟我格格不入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