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常常接到緊急的支援電話
老師不知道為何小孩在教室大哭、尖叫...
還不用走到教室,在一個轉角以外就聽到那聲嘶力竭的哭喊
走到小朋友旁邊
看著那腫腫的雙眼和用盡全力大叫通紅的臉蛋
不禁讓我更好奇,甚麼讓他們如此崩潰
老師一頭霧水的說,忽然間他就大叫開始哭
問他,也只有搖頭和跺腳
問旁邊的同學,更是大家都一臉茫然和驚嚇
似乎沒人知道哪一刻起,小朋友的情緒卡住了。
慢慢推敲後,發現
當老師說要畫畫時
小朋友就開始在位子上愁眉苦臉
當其他人都逐漸完成時,小朋友看著自己空白的圖畫紙
慌張了,因為他還沒有想到要畫甚麼。
老師催促著要收時,小朋友已經充滿
緊張、不知如何是好、猶豫、慌張、懊惱
如此複雜的情緒,只能用大哭和尖叫表達
畫圖,對小朋友來說該是一件簡單、快樂的事情
怎會變成引發如此高情緒的作業?
"不能出錯"
這深深印在小朋友的腦中
在那些有標準答案的國文、數學中,往往難不倒他們
但一遇到造詞、畫圖、作文...舉凡這種沒有固定答案的
就卡住了 !!!
他們想找一個最好的答案
一個會被稱讚的答案
小朋友的世界中
他們想得很簡單,只希望得到讚賞或者不要被罵
因此那些完美的答案和選擇往往都是被要求出來的
"你畫甚麼,畫這麼醜"
"你寫這甚麼答案,重寫"
"這也做不好,以後你還能幹嘛"
"這不該錯,你還錯"
這些話語一點一點地累積後
不敢輕易有答案,因為找不到所謂的"標準"
沒有標準答案,小朋友又不容許自己犯錯,所以動不了筆
但交不出作業也是另一種犯錯
因此,小朋友的腦袋和情緒都卡死了 !!!
在小朋友身上出現這樣的糾結,實在是於心不忍
並非不要教導是非對錯,而是需要拿捏”鼓勵”與”批評”的比例
從小朋友的答案中先鼓勵再給建議
不僅可以增加小朋友的興趣
引導他們去面對挫折
更可以建立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
也能增加面對失敗時的彈性
在不會跌倒的路,學不會怎麼爬起來
更不知道該注意甚麼才能不跌倒
小朋友因為學會犯錯,才更加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