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受到不當批評,可以這樣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個新聞表示媽媽帶小孩去存款被嫌存太少,讓小孩非常難過。

看到這則新聞大家普遍覺得生氣,對小孩來說能存錢就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怎麼能讓小孩覺得難過。

我們暫時不論這事件的對與錯,當孩子面對到外來的批評和指責時,家長到底該怎麼去因應和處理?

透過每一次外在事件,培養小孩的挫折容忍,讓小孩在未來可以面對更多挑戰和更多變的人際變化。

小朋友因為很努力存款卻被說存太少感到很難過,小朋友的難過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被否定,這時家長可以透過這樣外在事件,幫助小朋友找回自信和增加挫折容忍。


第一,先試著讓小朋友表達對於聽到被否定時的心情,說出來時不僅讓大人瞭解小朋友受傷的地方,也可以練習表達自己的心情,幫助大人更知道他們的想法。

家長可以這樣問:「剛剛你聽到人家說你存的錢太少,你有甚麼感覺嗎?為什麼?」

若還說不太清楚,家長可以給些選項讓小朋友選,也示範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

第二,接受小朋友有難過的心情,並告知大人也會遇到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所以難過、心情不好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

家長可以這樣說:「相信剛剛你聽到別人這樣說時,讓你覺得心情很難過,也很不舒服,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所以很難過可以讓媽媽知道。」

第三,肯定小孩願意努力的過程,將結果論導向過程論,只看結果時會讓挫折容忍降低,因為與自己預期不同時就會受傷,所以讓小朋友去看見自己努力過程的成功和成就,重視這段歷程比起重視結果的好壞,更能讓小朋友不因為結果而被影響太多。

家長可以這樣說:「雖然別人說你存很少,但是媽媽看見你這一年學會如何理財,努力的存到了這麼多,你學到的絕對比這些錢的數字來的還要多還要有價值。」

第四,將那些小朋友努力的過程轉換成未來繼續的動力,透過家長看見小朋友的心情和努力,通常會讓小朋友降低被外在評價影響的程度,接下來就是透過鼓勵讓小朋友願意將這樣的事件轉換成繼續努力的動力。

家長可以這樣說:「接下來的一年,我們可以繼續努力看看會不會有辦法存的比今年還要多,你是不是更能學習怎麼控制自己的慾望,我們明年再來看看你有沒有比今年厲害。」

家長很難將小孩保護的都不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如何增加小朋友面對挫折、評價、失敗、負向言語的能力更為重要

讓小朋友從小開始對自己有自信更能接受挫折,面對未來多變的環境和社會才能更能不斷向前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儀安的沙龍
4會員
13內容數
陳儀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1/15
孩子從出生就會開始接收許多外界給予的評價 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表情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影子 漸漸的這些影子會堆疊成孩子的自我概念
Thumbnail
2019/01/15
孩子從出生就會開始接收許多外界給予的評價 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表情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影子 漸漸的這些影子會堆疊成孩子的自我概念
Thumbnail
2018/11/28
當孩子在家以外的地方受了傷,如果家不能給予安慰和保護,那他們該相信誰?
Thumbnail
2018/11/28
當孩子在家以外的地方受了傷,如果家不能給予安慰和保護,那他們該相信誰?
Thumbnail
2018/11/19
成績和分數都不代表甚麼,不需要在有高分時再特別給予鼓勵,讓他更能放下優秀這個光環。 並讓他們知道人都會犯錯,犯錯沒關係,改正就好了,增加小朋友的受挫力和彈性。 這樣才能讓小朋友在該有的年紀,做那年紀該有的樣子。
Thumbnail
2018/11/19
成績和分數都不代表甚麼,不需要在有高分時再特別給予鼓勵,讓他更能放下優秀這個光環。 並讓他們知道人都會犯錯,犯錯沒關係,改正就好了,增加小朋友的受挫力和彈性。 這樣才能讓小朋友在該有的年紀,做那年紀該有的樣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與人的關係要維持得好,「尊重」幾乎是不變的鐵則,這點在親子關係也適用。孩子會無理取鬧、不配合、甚至情緒爆炸,幾乎都是因為覺得「不受尊重」。要能用語言完美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必須練習在話語中融入認同、肯定、與溫情。
Thumbnail
人與人的關係要維持得好,「尊重」幾乎是不變的鐵則,這點在親子關係也適用。孩子會無理取鬧、不配合、甚至情緒爆炸,幾乎都是因為覺得「不受尊重」。要能用語言完美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必須練習在話語中融入認同、肯定、與溫情。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其實這是一篇於2020年8月7日發表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兩年來收到五百多位網友的讚及留言回覆,直至今日仍陸續收到反饋,於是選擇讓其以文章的形式呈現) NG問話: 1.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 (這不是擺明要孩子說不要嗎?) 2. 學校的飯菜好吃嗎?有吃完嗎? 3. 有很想爸爸媽媽嗎? 我的問話:
Thumbnail
(其實這是一篇於2020年8月7日發表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兩年來收到五百多位網友的讚及留言回覆,直至今日仍陸續收到反饋,於是選擇讓其以文章的形式呈現) NG問話: 1.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 (這不是擺明要孩子說不要嗎?) 2. 學校的飯菜好吃嗎?有吃完嗎? 3. 有很想爸爸媽媽嗎? 我的問話:
Thumbnail
跟小孩好好說話,好好的跟他們說明要他們做到的事情,那怕他年紀還小,好好地說、慢慢地說,也很推薦設定一個情境故事說,總有一天他會真正聽懂。不要因為小孩年紀小,就忽略他也是一個個體、忽略他其實有很高的適應能力、忽略他也想努力長大。
Thumbnail
跟小孩好好說話,好好的跟他們說明要他們做到的事情,那怕他年紀還小,好好地說、慢慢地說,也很推薦設定一個情境故事說,總有一天他會真正聽懂。不要因為小孩年紀小,就忽略他也是一個個體、忽略他其實有很高的適應能力、忽略他也想努力長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