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論文題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1992年的論文題目是「遠距工作(數位通勤,telecommuting)對企業與政府組織工作流程與績效的影響」。
那個時代只有撥接網路,所以基本上只涵蓋了在家工作和遠距地區辦公室這兩種基本形式,沒有無線或行動上網;結論也只提到企業組織的進一步扁平化(當時流行的話題;而email之類的網路工具因為「越級報告」方便,所以會打破原本的階層和權力結構)。
當時的另外一個推論,是廣泛的數位通勤也可能對居住社區和城市基本結構帶來影響(例如會有更多人因為可以遠距工作而搬到更郊區的地方);但沒有預料到的是,後來因為行動運算極為普及,所以某程度上反而造成用路人口並沒有減少(因為大家跑來跑去也可以工作,不是關在家裡才能上網)。
至於數位通勤一定好嗎?不一定,主要必須看工作性質(遠距建築工人?)和內容;至於「要開放全面在家工作才公平」的論調就不值得一駁了。數位通勤跟薪水高低、公司是否配車一樣,都是一種以「期望績效更高」和「業務必要性」為考量出發點的工具,不一定要用、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如果真的開放全民數位通勤的話,我又可以繼續做當年的研究了。XD)
大家先爭取全民公司配車比較實在啦,不過我也不贊成就是了。

在那個時代,這是個觀念跑得比較快的研究題目,連我的指導教授知道的相關背景都沒有比我多。
不過我論文的重點不在技術(不然的話無線網路用猜的也可以猜到會有),而在於管理、組織、社會形態之類的角度。
二十幾年之後的現在,重新看這個題目、想想現在的發展,還蠻有趣的。
那麼,下一個像這樣的題目會是什麼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已經呼籲Gogoro重視商業車隊市場很多年了,但到今天為止才稍有起步。只能說,我沒有比他們聰明,或許他們有些實際的限制或考量,或者只是把優先順序放比較後面,所以跟我想的是兩回事。
這幾天朋友圈在流行「七天內每天貼出喜歡的書本封面照,不用評論或解釋」。
這兩個前日本自衛隊員的節目,就是試吃世界各國的軍用口糧;這一集吃的是中國解放軍的即食自熱餐,裡面是兩包炒飯。
最近國內的光陽機車開始動作頻頻,與原本幾乎獨佔普通重機等級電動車市場的Gogoro一別苗頭,而且戰線還延伸到歐洲。以下就是我到目前為止對這場競爭的一些想法。
某媒體記者經過介紹,發訊來問我某個產業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先貼一個蠻鳥的其他媒體連結給我看,然後問「請問你怎麼看?」。我的第一個回應是:「XX,問題不是這樣問的。」
「Päntsdrunk/Kalsarikänni」這個詞如果有中文(或日文)的話,會是什麼?
我已經呼籲Gogoro重視商業車隊市場很多年了,但到今天為止才稍有起步。只能說,我沒有比他們聰明,或許他們有些實際的限制或考量,或者只是把優先順序放比較後面,所以跟我想的是兩回事。
這幾天朋友圈在流行「七天內每天貼出喜歡的書本封面照,不用評論或解釋」。
這兩個前日本自衛隊員的節目,就是試吃世界各國的軍用口糧;這一集吃的是中國解放軍的即食自熱餐,裡面是兩包炒飯。
最近國內的光陽機車開始動作頻頻,與原本幾乎獨佔普通重機等級電動車市場的Gogoro一別苗頭,而且戰線還延伸到歐洲。以下就是我到目前為止對這場競爭的一些想法。
某媒體記者經過介紹,發訊來問我某個產業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先貼一個蠻鳥的其他媒體連結給我看,然後問「請問你怎麼看?」。我的第一個回應是:「XX,問題不是這樣問的。」
「Päntsdrunk/Kalsarikänni」這個詞如果有中文(或日文)的話,會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反映了從平成時代到網路世代的生活差異,描繪了過去下班後的放鬆與現今社交媒體依賴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新科技影響下社交模式變化的無奈和困惑,以及面對同學和家人無法避免的網路互動,讓人懷念過去那個簡單的時代。文章提供了對於新舊世代人在網路與社交之間的碰撞思考。
Thumbnail
居家工作兩年多,治好了我多年職場老毛病。不再有職場倦怠,也不會覺得人生只為了工作而活。但其實多數時間,還是同樣的工作,一樣被會議綁架,一樣得被信件追著跑。甚至有說不完的網路電話⋯⋯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關於遠距工作的辯論,涉及支持者與反對者對其不同的觀點。支持派認為遠距工作提升了員工的自由度與工作效率,促進了全球化合作及心理健康,而反對派則指出了其對企業文化、員工生產力及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通過分析這些觀點,本文揭示了遠距工作的多面性以及在未來職場中的潛在發展趨勢。
Thumbnail
1.傳統工作型態: 固定辦公地點 每天通勤上下班 以台北為例,平均每天通勤時間約一小時 2.遠距工作: 定義:不需在固定辦公地點工作,可在家、咖啡廳等地透過網路完成工作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但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後才流行 COVID-19疫情加速了遠距工作的普及
Thumbnail
遠距上班是一種新型態的作業方式,剛開始時,運轉效率非常低落,公司的伺服器很明顯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遠端作業需求,部門的公檔、公司的作業系統、每個人使用的郵件及電話系統、各種例行的會議及報告,伺服器無法承受成百上千的人同時連線,以致初期的工作效率非常低落...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這幾年因為疫情緣故,讓我更堅信WFH(Work From Home)是未來工作職業趨勢。最近還有流行一個新名詞「數位遊牧」。 在家工作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時間彈性,環境自在,光是想到不用趕上班打卡這件鳥事就是一個爽字形容! 想到以前那段趕打卡的歲月,從一起床開始就是一個競爭形容。趕出門、趕捷運、趕上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疫情的推波助瀾,遠端工作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這種轉變對工作和生活平衡有深遠的影響。瞭解遠端工作的優點、挑戰和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至關重要。
在現今世代,工作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取而代之的是—規律的排班制度,這樣的制度下,使我們能在工作閒暇之餘,再去發展自己的第二專長,甚至能夠成為自己的第二職業,而如今,這種多重且同時進行的工作型態,即為我們所熟知的「斜槓」。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反映了從平成時代到網路世代的生活差異,描繪了過去下班後的放鬆與現今社交媒體依賴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新科技影響下社交模式變化的無奈和困惑,以及面對同學和家人無法避免的網路互動,讓人懷念過去那個簡單的時代。文章提供了對於新舊世代人在網路與社交之間的碰撞思考。
Thumbnail
居家工作兩年多,治好了我多年職場老毛病。不再有職場倦怠,也不會覺得人生只為了工作而活。但其實多數時間,還是同樣的工作,一樣被會議綁架,一樣得被信件追著跑。甚至有說不完的網路電話⋯⋯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關於遠距工作的辯論,涉及支持者與反對者對其不同的觀點。支持派認為遠距工作提升了員工的自由度與工作效率,促進了全球化合作及心理健康,而反對派則指出了其對企業文化、員工生產力及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通過分析這些觀點,本文揭示了遠距工作的多面性以及在未來職場中的潛在發展趨勢。
Thumbnail
1.傳統工作型態: 固定辦公地點 每天通勤上下班 以台北為例,平均每天通勤時間約一小時 2.遠距工作: 定義:不需在固定辦公地點工作,可在家、咖啡廳等地透過網路完成工作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但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後才流行 COVID-19疫情加速了遠距工作的普及
Thumbnail
遠距上班是一種新型態的作業方式,剛開始時,運轉效率非常低落,公司的伺服器很明顯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遠端作業需求,部門的公檔、公司的作業系統、每個人使用的郵件及電話系統、各種例行的會議及報告,伺服器無法承受成百上千的人同時連線,以致初期的工作效率非常低落...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這幾年因為疫情緣故,讓我更堅信WFH(Work From Home)是未來工作職業趨勢。最近還有流行一個新名詞「數位遊牧」。 在家工作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時間彈性,環境自在,光是想到不用趕上班打卡這件鳥事就是一個爽字形容! 想到以前那段趕打卡的歲月,從一起床開始就是一個競爭形容。趕出門、趕捷運、趕上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疫情的推波助瀾,遠端工作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這種轉變對工作和生活平衡有深遠的影響。瞭解遠端工作的優點、挑戰和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至關重要。
在現今世代,工作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取而代之的是—規律的排班制度,這樣的制度下,使我們能在工作閒暇之餘,再去發展自己的第二專長,甚至能夠成為自己的第二職業,而如今,這種多重且同時進行的工作型態,即為我們所熟知的「斜槓」。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