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廢鐵、逃離、溫暖:手記四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關於閱讀的方式|

實習的生活中「閱讀大量的故事」是幾乎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從過往書本的文字到網頁上呈現的影片、從產品傳遞的溫度到空間行走的軌跡、從視覺認知的想像到觸其他五感中深刻的體驗,才發現原來閱讀不只限於書本上,而是真實存在於生活中。

那你閱讀世界的方式,又是什麼呢?

古諺有云: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或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等等

其實也可融合成「走萬里路 讀萬卷書」

當我運用旅行以外的事情在閱讀時,也彷彿走在與作者相同的路上;當我在旅行時,也彷彿在閱讀見到的每個人每一片風景。

或許關於閱歷與學習,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

但只要持續抱持著開放的心胸,每一天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收穫,每天的一點點積少成多,然後有一天在你遇見一個真正前所未有的事情時,也才可能就會想起過去的種種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有人說,如果要給予旅行一個目的,那就是漫無目的。

------

假設將這個概念運用到設計中,我想在往後的專案裡,就會特別的去認識每一個架構、細節,好比一場展覽:除了要在整體的脈絡中旅行,也要能仔細閱讀組成展覽結構的每一個關鍵。

越是少的東西,就越是深刻

「當東西只有一個的時候,就不得不對他有更充分的了解。要做出讓觀者看完展覽後,想更了解的那份心情,就像是一件事物經由設計者的提煉,能夠以不一樣的角度去引導觀者閱讀的方式。」

#你最近在讀什麼呢#實習日記持續徵稿中#我也想知道你的故事






二、|一塊廢鐵的價值|

傳統產業還剩下多少價值?

許多人認爲他是廢鐵,這是真的嗎?

過去我曾在「design 設計雜誌」中,閱讀到一篇有關台灣傳統工廠轉型的實際案例,這個品牌在今天已經算是相當成功了。但一個或兩三個十年的時間,對品牌來說只是小小的一步,過往我也曾透過一些機會想要借近採訪,但都是接到婉拒的答覆。

好險為他們設計的「品牌策劃公司」的公開訊息蠻多的,可以為各位介紹一下。
這間公司叫 five metal shop 五金行!

他是我認識的第一間做設計思考、品牌策劃、市場定位的設計公司,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協助台灣傳統產業轉型的設計思維,這其中有許許多多故事。

即便是為一個品牌製作商標,或許都沒有他們來的花時間,要讓一間工廠轉型為如今躍上國際市場的品牌,並且擁有自己的產品、視覺。更重要的是,這些看得見的改變,其實都還自背後看不見東西,品牌的重新塑造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人」。

如果老闆不相信自己的技藝?

如果員工不認識自己的工作?

如果師傅不明白自己的價值?

那一個設計師再怎麼盡心盡力,做得再好看的包裝、視覺、展覽、影像等等...


這些東西對於品牌,只能是曇花一現。也因此在協助傳統轉型的專案中,最令人感到佩服的我想是堅持與毅力,要設法讓一個品牌誕生何其容易?但要讓一個品牌生存更是艱困!

而這樣的設計總是自然的吸引著我。

可能是堅持下去的美麗、或許是遇到挫折的抵抗力、但我總能想到那些在工廠裡,設計師與老闆苦思的模樣、還有相互激辯的過程,但無論多麼辛苦,他們最終都願意相信自己,也願意相信設計師,信任最後的成果。

「原來持久戰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

所以你覺得,一塊廢鐵他有多少價值呢?

或許他永遠不會變成黃金,但至少他活的抬頭挺胸。

-------

#設計背後的美麗#產業背後的辛苦#要抬頭挺胸喔






三、|逃離商業與個人成就的建築設計|


「建築」對你們來說,想像起來會是如何?

如果再加上「設計」這件事情,又會變成什麼?

今天要跟各位介紹一位台灣的建築設計師,我想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建築深耕在宜蘭這個地方,聽說他也從不接開車要超過30分鐘車程以上的案子,是一個了解在地、了解自己、了解文化,一個有氣度的建築師。

他近期的作品是,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今年的主題是「自由空間」,共有來自全球71個建築團隊,69個國家館,12個靜態展,台灣館是由黃聲遠及田中央工作群代表參展。而我本身也是透過工作關係,才認識到這位建築師,反而是了解他的過程才得知今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王先生的團隊不斷地探索人與建築間更多的可能,那個可能性是一種與自然相處的態度,我自己是這麼感覺的。當然,我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建築都相當喜愛與敬佩,其創意與美感確實獨樹一幟,且有強烈個人風格、創造共同價值,但......


我在想的是,如果我們要為台灣打造一個最適合的建築,理想上來看應該是要長期住在這裡人才能完成的任務:這讓我想起設計師這個行業,其實也分成了體制內與體制外,而我們熟知的設計師都是來自體制外,體制內的我們通常有一個專業的名字稱呼他,但也語帶歧視,他叫「美編」。


in house 的設計師,是否在「在地文化」上比起外來設計師更了解?

如果可在在執行一個專案時作為外來設計師的學習對象,能夠一起合作完成專案,帶領外來設計師更快的了解所在產業或位置的現況,可能是地理、人文、法律、經濟、教育等等各種因素......我想提出的是這樣的看法!

在我的想像起來,體制內的設計師應該比誰都還要了解,他所身處的場域或品牌才是,而我目前還沒有看過這樣的體制內設計師,我想王聲遠先生是第一個,但這第一個說得不是得意,而是沮喪。

「建築可以是一棟房子

也可以是一個實踐理想的途徑

透過自己的親身參與、用雙手雙腳去感受」

選在宜蘭的王聲遠建築師與其設計團隊,選擇在地耕耘,創造出許多以在地人為本的「活建築」,提倡與自然共存的他,其設計理念之特殊且有遠見,確實有資格可以成為世界各地其他設計師的參考對象,在一片只能依靠商業的市場中找到新機會。


「公視:藝術很有事」相關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e_-DELUoc&list=PL8T9CzvHiDeYJD5uMrzy-I0zDUInQCx6b&index=1








四、|以溫暖成就地方價值的故事|

這次帶大家認識國外設計師!

來自日本的鈴野浩一先生,Torafu/トラフ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人之一。前一陣子他在誠品中山地下街區,有受邀來為展覽演講,因而認識到這位以建築概念作為設計思維的設計師。

他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空氣之器」,一個運用紙張韌性,將平面紙張變身成立體飾品的產品設計。這作品是為一間在日本經營面臨岌岌可危的紙業工廠「福永紙工」,所設計的產品,企圖讓傳統紙廠能夠靠自己的產品盈利。沒想到作品一登場大受歡迎、至今也持續的在跨界合作,讓這件作品能有更多可能。

意外的是,這件作品也間接宣傳了這間紙業的紙張品質,「空氣之器」推出後也吸引不少平面設計師,來選用這間工廠的紙,作為呈現自己作品的媒介之一,實在是意想不到的發展。

在那次的演講中,鈴野先生也介紹了2016年他們在日本舉辦的展覽「インサイド・アウト」,也就是「Torafu/トラフ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作品回顧展覽,其中令人有趣的是!為了解決建築展往往只能看模型或海報的困擾,很難讓觀者深入其境,因此鈴野先生與他的夥伴「禿真哉」先生,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電動小火車裝載攝影機,以迷你的視角,去觀看建築物與產品設計的模型,讓人就好像看見1:1的真實物件。

第二個介紹的作品是「石卷工房」,但或許不能用作品來形容他。

在2011年3月11日,東北大地震所引發的眾多災難,位在日本的石卷市災害嚴重,在災後許多日本設計師紛紛前往災區,看看自己「能做什麼」。而鈴野先生也前往了,石卷工房就是他們在那時發起的活動之一。他們創造一間木工場,讓在地居民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製作自己生活中所需的東西,同時也能向外販售。

石卷當地人說「要是只靠外面援助,那我們就站不起來了」

------

Torafu/トラフ建築設計事務所,還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喜歡的朋友可以去搜尋看看,看看日本的設計思維是如何的!

其他像是有狗屋、飯店、鏡子、戒指、建築、櫥窗設計等等

我也都相當喜歡,或許有一天可以換你跟我分享。

------

「インサイド・アウト」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lsUyLQvac

「石卷工房」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RCquwGj1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C設計事件簿的沙龍
15會員
22內容數
2019/06/06
【你知道甚麼是台灣文博會嗎?】 台灣文博會是每年台灣設計界上半年的精采盛事,從創辦以來提供了大量的優秀品牌和設計能量,給台灣的民眾和國外的廠商與嘉賓,創造一年一度獨一無二的美好印象。 今年的文博會以編集地方為主題,邀請了各地城市來參與跳躍性的設計演出,包含台南、台東、屏東、桃園、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
Thumbnail
2019/06/06
【你知道甚麼是台灣文博會嗎?】 台灣文博會是每年台灣設計界上半年的精采盛事,從創辦以來提供了大量的優秀品牌和設計能量,給台灣的民眾和國外的廠商與嘉賓,創造一年一度獨一無二的美好印象。 今年的文博會以編集地方為主題,邀請了各地城市來參與跳躍性的設計演出,包含台南、台東、屏東、桃園、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
Thumbnail
2018/11/13
「工作順利,順利工作。」 最近的工作繁重,在北台灣各地出外景,每次一上工就是10幾個小時,有時一路做到天明,我們是一個團隊,每個人心中只求「工作順利」,起初,我這麼認為。
Thumbnail
2018/11/13
「工作順利,順利工作。」 最近的工作繁重,在北台灣各地出外景,每次一上工就是10幾個小時,有時一路做到天明,我們是一個團隊,每個人心中只求「工作順利」,起初,我這麼認為。
Thumbnail
2018/11/05
加拾襪子,算是我剛學設計時就認識的品牌,但至今都只停留在「很可愛的襪子」的印象上,偶爾會買來當作禮品,這次總算是能對他們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在以前我就對這個品牌始終有一個疑問「他們沒有店面嗎?」
2018/11/05
加拾襪子,算是我剛學設計時就認識的品牌,但至今都只停留在「很可愛的襪子」的印象上,偶爾會買來當作禮品,這次總算是能對他們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在以前我就對這個品牌始終有一個疑問「他們沒有店面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曾經參加世界閱讀日的記者會,這是文化部,教育部以及閱讀文化推動協會以及全台灣各縣市圖書館及獨立書店所共同主辦的活動,除了相關的活動之外,還有專門的閱讀網店。 主辦單位希望我上台跟媒體朋友分享我多年來推動親子閱讀的心得。 近年來我們已經把數位閱讀與影像閱讀也當作閱讀的一部分,甚至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閱讀素
Thumbnail
曾經參加世界閱讀日的記者會,這是文化部,教育部以及閱讀文化推動協會以及全台灣各縣市圖書館及獨立書店所共同主辦的活動,除了相關的活動之外,還有專門的閱讀網店。 主辦單位希望我上台跟媒體朋友分享我多年來推動親子閱讀的心得。 近年來我們已經把數位閱讀與影像閱讀也當作閱讀的一部分,甚至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閱讀素
Thumbnail
2023太多與太少點子集(極簡生活之一) 以下是我閱讀時收集到的超實用小點子...... 我每年在大掃除之前一定把這本舊書看上一遍,在都會空間裡的”鳥居”裡,真的是有些眼花撩亂,有疫情時代不得不購置的3C設備.相機腳架.多到數不清的各式電線與黑方框.有為了環保不得不購置的塑膠與紙製品,還有因為想念自
Thumbnail
2023太多與太少點子集(極簡生活之一) 以下是我閱讀時收集到的超實用小點子...... 我每年在大掃除之前一定把這本舊書看上一遍,在都會空間裡的”鳥居”裡,真的是有些眼花撩亂,有疫情時代不得不購置的3C設備.相機腳架.多到數不清的各式電線與黑方框.有為了環保不得不購置的塑膠與紙製品,還有因為想念自
Thumbnail
「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一輩子有限, 體力有限, 時間有限。 要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 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開拓更廣闊的視野, 培養更多元的思維。 閱讀,是我認為成本最低也最值得投資的項目之一。 透過閱讀,讓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Thumbnail
一輩子有限, 體力有限, 時間有限。 要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 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開拓更廣闊的視野, 培養更多元的思維。 閱讀,是我認為成本最低也最值得投資的項目之一。 透過閱讀,讓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愛買書的人,問題是我永遠看不完 買書應該是我這個人除了攝影、講話、吃美食以外最大的樂趣, 我偏愛自我成長、商管以及技術提升的書籍, 每次只要去書局我就會失心瘋, 剛開始要自己多讀書,是因為想考研究所的時候, 畢竟一個土木工程背景要去考企業管理的研究所, 根本毫無背景能力可言阿,不但要念基本
Thumbnail
我是一個超愛買書的人,問題是我永遠看不完 買書應該是我這個人除了攝影、講話、吃美食以外最大的樂趣, 我偏愛自我成長、商管以及技術提升的書籍, 每次只要去書局我就會失心瘋, 剛開始要自己多讀書,是因為想考研究所的時候, 畢竟一個土木工程背景要去考企業管理的研究所, 根本毫無背景能力可言阿,不但要念基本
Thumbnail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的本身, 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細微的提問,存在於充斥萬物的天地循環, 那物與物之間,我們與物之間的關係什麼?
Thumbnail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的本身, 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細微的提問,存在於充斥萬物的天地循環, 那物與物之間,我們與物之間的關係什麼?
Thumbnail
傳統產業的式微,常常讓我會陷入長久的沈思。方格子的徵文活動常常讓我覺得團隊們很用心張大毛細孔在過生活,徵文題目也很常呼應到我一個人無聊多愁善感會思考的議題,這一期「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更讓我覺得不共鳴不動筆不行...
Thumbnail
傳統產業的式微,常常讓我會陷入長久的沈思。方格子的徵文活動常常讓我覺得團隊們很用心張大毛細孔在過生活,徵文題目也很常呼應到我一個人無聊多愁善感會思考的議題,這一期「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更讓我覺得不共鳴不動筆不行...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