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廢鐵、逃離、溫暖:手記四則

更新於 2018/10/2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關於閱讀的方式|
實習的生活中「閱讀大量的故事」是幾乎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從過往書本的文字到網頁上呈現的影片、從產品傳遞的溫度到空間行走的軌跡、從視覺認知的想像到觸其他五感中深刻的體驗,才發現原來閱讀不只限於書本上,而是真實存在於生活中。
那你閱讀世界的方式,又是什麼呢?
古諺有云: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或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等等
其實也可融合成「走萬里路 讀萬卷書」
當我運用旅行以外的事情在閱讀時,也彷彿走在與作者相同的路上;當我在旅行時,也彷彿在閱讀見到的每個人每一片風景。
或許關於閱歷與學習,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
但只要持續抱持著開放的心胸,每一天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收穫,每天的一點點積少成多,然後有一天在你遇見一個真正前所未有的事情時,也才可能就會想起過去的種種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有人說,如果要給予旅行一個目的,那就是漫無目的。
------
假設將這個概念運用到設計中,我想在往後的專案裡,就會特別的去認識每一個架構、細節,好比一場展覽:除了要在整體的脈絡中旅行,也要能仔細閱讀組成展覽結構的每一個關鍵。
越是少的東西,就越是深刻
「當東西只有一個的時候,就不得不對他有更充分的了解。要做出讓觀者看完展覽後,想更了解的那份心情,就像是一件事物經由設計者的提煉,能夠以不一樣的角度去引導觀者閱讀的方式。」
#你最近在讀什麼呢#實習日記持續徵稿中#我也想知道你的故事
二、|一塊廢鐵的價值|
傳統產業還剩下多少價值?
許多人認爲他是廢鐵,這是真的嗎?
過去我曾在「design 設計雜誌」中,閱讀到一篇有關台灣傳統工廠轉型的實際案例,這個品牌在今天已經算是相當成功了。但一個或兩三個十年的時間,對品牌來說只是小小的一步,過往我也曾透過一些機會想要借近採訪,但都是接到婉拒的答覆。
好險為他們設計的「品牌策劃公司」的公開訊息蠻多的,可以為各位介紹一下。
這間公司叫 five metal shop 五金行!
他是我認識的第一間做設計思考、品牌策劃、市場定位的設計公司,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協助台灣傳統產業轉型的設計思維,這其中有許許多多故事。
即便是為一個品牌製作商標,或許都沒有他們來的花時間,要讓一間工廠轉型為如今躍上國際市場的品牌,並且擁有自己的產品、視覺。更重要的是,這些看得見的改變,其實都還自背後看不見東西,品牌的重新塑造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人」。
如果老闆不相信自己的技藝?
如果員工不認識自己的工作?
如果師傅不明白自己的價值?
那一個設計師再怎麼盡心盡力,做得再好看的包裝、視覺、展覽、影像等等...
這些東西對於品牌,只能是曇花一現。也因此在協助傳統轉型的專案中,最令人感到佩服的我想是堅持與毅力,要設法讓一個品牌誕生何其容易?但要讓一個品牌生存更是艱困!
而這樣的設計總是自然的吸引著我。
可能是堅持下去的美麗、或許是遇到挫折的抵抗力、但我總能想到那些在工廠裡,設計師與老闆苦思的模樣、還有相互激辯的過程,但無論多麼辛苦,他們最終都願意相信自己,也願意相信設計師,信任最後的成果。
「原來持久戰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
所以你覺得,一塊廢鐵他有多少價值呢?
或許他永遠不會變成黃金,但至少他活的抬頭挺胸。
-------
#設計背後的美麗#產業背後的辛苦#要抬頭挺胸喔
三、|逃離商業與個人成就的建築設計|

「建築」對你們來說,想像起來會是如何?
如果再加上「設計」這件事情,又會變成什麼?
今天要跟各位介紹一位台灣的建築設計師,我想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建築深耕在宜蘭這個地方,聽說他也從不接開車要超過30分鐘車程以上的案子,是一個了解在地、了解自己、了解文化,一個有氣度的建築師。
他近期的作品是,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今年的主題是「自由空間」,共有來自全球71個建築團隊,69個國家館,12個靜態展,台灣館是由黃聲遠及田中央工作群代表參展。而我本身也是透過工作關係,才認識到這位建築師,反而是了解他的過程才得知今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王先生的團隊不斷地探索人與建築間更多的可能,那個可能性是一種與自然相處的態度,我自己是這麼感覺的。當然,我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建築都相當喜愛與敬佩,其創意與美感確實獨樹一幟,且有強烈個人風格、創造共同價值,但......

我在想的是,如果我們要為台灣打造一個最適合的建築,理想上來看應該是要長期住在這裡人才能完成的任務:這讓我想起設計師這個行業,其實也分成了體制內與體制外,而我們熟知的設計師都是來自體制外,體制內的我們通常有一個專業的名字稱呼他,但也語帶歧視,他叫「美編」。

in house 的設計師,是否在「在地文化」上比起外來設計師更了解?
如果可在在執行一個專案時作為外來設計師的學習對象,能夠一起合作完成專案,帶領外來設計師更快的了解所在產業或位置的現況,可能是地理、人文、法律、經濟、教育等等各種因素......我想提出的是這樣的看法!
在我的想像起來,體制內的設計師應該比誰都還要了解,他所身處的場域或品牌才是,而我目前還沒有看過這樣的體制內設計師,我想王聲遠先生是第一個,但這第一個說得不是得意,而是沮喪。
「建築可以是一棟房子
也可以是一個實踐理想的途徑
透過自己的親身參與、用雙手雙腳去感受」
選在宜蘭的王聲遠建築師與其設計團隊,選擇在地耕耘,創造出許多以在地人為本的「活建築」,提倡與自然共存的他,其設計理念之特殊且有遠見,確實有資格可以成為世界各地其他設計師的參考對象,在一片只能依靠商業的市場中找到新機會。
「公視:藝術很有事」相關報導
四、|以溫暖成就地方價值的故事|
這次帶大家認識國外設計師!
來自日本的鈴野浩一先生,Torafu/トラフ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人之一。前一陣子他在誠品中山地下街區,有受邀來為展覽演講,因而認識到這位以建築概念作為設計思維的設計師。
他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空氣之器」,一個運用紙張韌性,將平面紙張變身成立體飾品的產品設計。這作品是為一間在日本經營面臨岌岌可危的紙業工廠「福永紙工」,所設計的產品,企圖讓傳統紙廠能夠靠自己的產品盈利。沒想到作品一登場大受歡迎、至今也持續的在跨界合作,讓這件作品能有更多可能。
意外的是,這件作品也間接宣傳了這間紙業的紙張品質,「空氣之器」推出後也吸引不少平面設計師,來選用這間工廠的紙,作為呈現自己作品的媒介之一,實在是意想不到的發展。
在那次的演講中,鈴野先生也介紹了2016年他們在日本舉辦的展覽「インサイド・アウト」,也就是「Torafu/トラフ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作品回顧展覽,其中令人有趣的是!為了解決建築展往往只能看模型或海報的困擾,很難讓觀者深入其境,因此鈴野先生與他的夥伴「禿真哉」先生,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電動小火車裝載攝影機,以迷你的視角,去觀看建築物與產品設計的模型,讓人就好像看見1:1的真實物件。
第二個介紹的作品是「石卷工房」,但或許不能用作品來形容他。
在2011年3月11日,東北大地震所引發的眾多災難,位在日本的石卷市災害嚴重,在災後許多日本設計師紛紛前往災區,看看自己「能做什麼」。而鈴野先生也前往了,石卷工房就是他們在那時發起的活動之一。他們創造一間木工場,讓在地居民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製作自己生活中所需的東西,同時也能向外販售。
石卷當地人說「要是只靠外面援助,那我們就站不起來了」
------
Torafu/トラフ建築設計事務所,還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喜歡的朋友可以去搜尋看看,看看日本的設計思維是如何的!
其他像是有狗屋、飯店、鏡子、戒指、建築、櫥窗設計等等
我也都相當喜歡,或許有一天可以換你跟我分享。
------
「インサイド・アウト」介紹
「石卷工房」介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在不只是我,我的同學們都在台灣的各地實習,有得還在國外閱歷不同世界文化的故事。實習的內容不僅是設計,也在設計之外的地方或產業看待設計,這些故事對我來說,會有那些影響? 我想最直接的就是讓自己的所
實習屆滿三個月了! 在這三個月中,我做過很多不一樣的工作,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是新的嘗試與挑戰,而我也開始我思考到自己過去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他對我的影響是什麼? 過去我在大學的時間裡,每學期任務就是製
最近我在思考「一個小小的實習寫作,能有多少故事?」的時候,沒想到就有NC的粉絲投稿進來,說也想要分享自己在設計公司實習的故事給大家知道,我看他語氣中滿是熱情,就先試試看吧! 請各位欣賞這位BowYu朋
在我們工作室偶爾會需要對外直播的,而最近的直播對象是遠在日本的朋友。 這本是個簡單的工作,但為了講究效果,穩定器跟補光燈和網路順暢度、拍攝角度等等...也都很講究。 在直播的時候我總會守候在一旁待命,
「一封初次見面的信,會有多少含意?」 最近每個禮拜都會有一次寫信的工作,可能是老闆的朋友或是客戶,但都來頭不小,害我寫的時候腦筋一直抖。 雖然說是電子信件,但花的時間應該也不少於手寫書信,我和老闆來來
(星星等於期待指數) 「雜學展」★★★★★ 近年實驗教育與教育創新的思維不斷出現,社會看待教育的方式已經漸漸被分化成不同派系,而現在或許正是做出另一個階段性答案的時機,不是傳統、也不刻意顛覆、而是去探
現在不只是我,我的同學們都在台灣的各地實習,有得還在國外閱歷不同世界文化的故事。實習的內容不僅是設計,也在設計之外的地方或產業看待設計,這些故事對我來說,會有那些影響? 我想最直接的就是讓自己的所
實習屆滿三個月了! 在這三個月中,我做過很多不一樣的工作,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是新的嘗試與挑戰,而我也開始我思考到自己過去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他對我的影響是什麼? 過去我在大學的時間裡,每學期任務就是製
最近我在思考「一個小小的實習寫作,能有多少故事?」的時候,沒想到就有NC的粉絲投稿進來,說也想要分享自己在設計公司實習的故事給大家知道,我看他語氣中滿是熱情,就先試試看吧! 請各位欣賞這位BowYu朋
在我們工作室偶爾會需要對外直播的,而最近的直播對象是遠在日本的朋友。 這本是個簡單的工作,但為了講究效果,穩定器跟補光燈和網路順暢度、拍攝角度等等...也都很講究。 在直播的時候我總會守候在一旁待命,
「一封初次見面的信,會有多少含意?」 最近每個禮拜都會有一次寫信的工作,可能是老闆的朋友或是客戶,但都來頭不小,害我寫的時候腦筋一直抖。 雖然說是電子信件,但花的時間應該也不少於手寫書信,我和老闆來來
(星星等於期待指數) 「雜學展」★★★★★ 近年實驗教育與教育創新的思維不斷出現,社會看待教育的方式已經漸漸被分化成不同派系,而現在或許正是做出另一個階段性答案的時機,不是傳統、也不刻意顛覆、而是去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本是9月書單之一 其實只要能與他人如同書名保持點距離 許多事都能簡單輕鬆許多
Thumbnail
翻開旅日作家李琴峰的《倒數五秒月牙》,故事單純,文筆清麗,專注刻劃女同志內心的細膩情思,自成風格。〈倒數五秒月牙〉寫夏日裡久別重逢的單戀情愫,〈聖夜絲〉勾勒冬夜戀人的凝視與隔閡,雖然兩篇小說主角皆是女同志,也多少提及身為同志獨有的成長經驗,但較輕描淡寫,而更著重於愛戀裡的怦然和酸澀。
Thumbnail
「不斷地閱讀是我逃避的方式,只是想要不去面對費力思考。」 我心裡明白,第一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對自己的知識庫感到嚴重不足,對於閱後還需要花把看書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心得,不如去看下一本書我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Thumbnail
最近正在看的是陳文茜寫的 “ 終於,還是愛了”。 老實說,陳文茜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政治人物,知道她是誰,但也就到此為止。後來因為老吳的關係,我開始每周日跟他一起看”文茜看世界”,把我跟她的距離拉近了很多。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 48 則故事的故事集,一本關於各種癌症、生理疾病以及精神疾患的病友故事集,其中包含了病友、陪伴者以及醫療人員的視角。背後都是真實存在的人們啊。
Thumbnail
#林良爺爺  #林瑋 #瑋瑋  #小太陽 專訪》溫暖全台灣半世紀,小太陽之家林良與女兒林瑋近況報導 專訪:https://reurl.cc/R4yAd6 在專訪裡提到:「林良在《現代爸爸》裡提到,每個人有兩次童年,一次是自己的,一次陪孩子一起過。」 很認真的看完專訪,看到林良爺爺對孩子的寬容與陪伴,
書名:背離親緣  作者:安德魯.所羅門 第一章節 兒子SON 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種想像力的練習 愛孩子,就該愛孩子本身,而不是因為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最美好的自己 大多數的孩子身上至少有部分性狀和父母一樣,這些是「垂直身份」。特質和價值觀一代代由父母傳給子女,不只是藉由DNA鏈,還夠過共同的文化規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本是9月書單之一 其實只要能與他人如同書名保持點距離 許多事都能簡單輕鬆許多
Thumbnail
翻開旅日作家李琴峰的《倒數五秒月牙》,故事單純,文筆清麗,專注刻劃女同志內心的細膩情思,自成風格。〈倒數五秒月牙〉寫夏日裡久別重逢的單戀情愫,〈聖夜絲〉勾勒冬夜戀人的凝視與隔閡,雖然兩篇小說主角皆是女同志,也多少提及身為同志獨有的成長經驗,但較輕描淡寫,而更著重於愛戀裡的怦然和酸澀。
Thumbnail
「不斷地閱讀是我逃避的方式,只是想要不去面對費力思考。」 我心裡明白,第一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對自己的知識庫感到嚴重不足,對於閱後還需要花把看書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心得,不如去看下一本書我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Thumbnail
最近正在看的是陳文茜寫的 “ 終於,還是愛了”。 老實說,陳文茜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政治人物,知道她是誰,但也就到此為止。後來因為老吳的關係,我開始每周日跟他一起看”文茜看世界”,把我跟她的距離拉近了很多。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 48 則故事的故事集,一本關於各種癌症、生理疾病以及精神疾患的病友故事集,其中包含了病友、陪伴者以及醫療人員的視角。背後都是真實存在的人們啊。
Thumbnail
#林良爺爺  #林瑋 #瑋瑋  #小太陽 專訪》溫暖全台灣半世紀,小太陽之家林良與女兒林瑋近況報導 專訪:https://reurl.cc/R4yAd6 在專訪裡提到:「林良在《現代爸爸》裡提到,每個人有兩次童年,一次是自己的,一次陪孩子一起過。」 很認真的看完專訪,看到林良爺爺對孩子的寬容與陪伴,
書名:背離親緣  作者:安德魯.所羅門 第一章節 兒子SON 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種想像力的練習 愛孩子,就該愛孩子本身,而不是因為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最美好的自己 大多數的孩子身上至少有部分性狀和父母一樣,這些是「垂直身份」。特質和價值觀一代代由父母傳給子女,不只是藉由DNA鏈,還夠過共同的文化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