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寫作能不能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1月底去W詩社講座,在講座的半後堂,我們討論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同學在休息時間閒聊時提出來的。我很喜歡討論,我喜歡透過討論來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而我覺得討論不一定要作出結論,有時沒有結論的討論,或許更能讓思考繼續下去。
當天講座結束後,我前往新竹友人家的途中,我的腦袋還不停地轉著,因為有很多沒談清楚的東西,我仍繼續想著。比如我發現,當「寫作,能不能教?」這個問題被提出來時,當問題被這麼問的時候,我們有時就陷入了「可以」跟「不可以」的選項裡。
當我們把問題當作「是非題」,而不是「申論題」的時候,持著不同意見的雙方就會去為那個「可以」或「不可以」找論點、找證據,而忽略了另一種可能。如果討論走到如此,我個人是覺得可惜。
回頭看這個問題「寫作能不能教?」,我現在又把這個問題重新想過一遍。之前我嘗試用做菜的比喻來談這件事,但寫完後又全部打翻重寫。寫作牽涉的層面太廣,用某個東西來比喻可能只能說出某個面向。我又重新想,又重新寫。最後,我想,既然我很難說得很全面(怎麼講都可能有缺漏),我決定只談幾件事(希望縮小範圍後,我能夠說得比較清楚)。
此為與詩社同學討論時的白板記錄。

形式(架構)能不能教?

我記得小時候學寫作文,老師會教架構:「一、二、三、四;起、承、轉、合」。當然,這不是說架構只有「起、承、轉、合」一種,架構有很多種。架構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架構的用途是讓作者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我現在寫這篇文章,倒不是先訂好了架構,而是把一堆雜亂的想法先丟出來後,再透過段落來收納整理。
所以,光是架構這個東西的「教」「學」,就有各種可能──
1. 有些老師是先說明架構的組成,指出該種架構的名稱,並請學生照著這樣的架構練習;
2. 有些老師不先說明架構,而是拿了某篇文章,請學生自己去分析段與段的內容與關係,然後再說明該種架構的用意;
3. 也有完全不說明架構的,或根本不把架構這東西拿出來,而是請學生自己直接寫,寫完再請學生自己安排段落,去試試看「怎麼安排可以把內容說得更清楚」,然後從中發現段落與段落間的邏輯;
4. 當然也可能不存在教的那個人,而是寫的這個人在寫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了「怎麼說會比較清楚」的邏輯,然後在排列組合的過程中,發現「可能」「最適合自己表達的那個方式」。

邏輯能不能教?

那麼,「邏輯能不能教?」對照上一段談論形式的部分,會得出兩種結果:邏輯可以教,但不一定要教。
1. 形式為的是安排文字,其實也就是文字邏輯的展現。這樣來看,形式可以教的話,那麼邏輯也可以教。
2. 不過,「邏輯」指是一種事物與事物間的關係。這種東西,就算沒有人教給你,你也可以自己發現。
此為與詩社同學討論時的白板記錄。

創造力能不能教?

「創造力能不能教?」這個問題,一定有很多人會說「創造力」是天份,沒辦法教吧?嗯,我個人也覺得創造力可能與天份最為相關,但還是有一些因素可能影響創造力的表現──
  1. 一個人若越能開放自己的感官去接觸所有的事物,他「可能」就越有創造力;
  2. 他若越能不在意外界評價,「可能」就越有創造力;
  3. 他若越喜歡嘗試,越喜歡「玩」,可能就越有創造力。
以上的說法,我要補充說明一下──
有人會問,一個人若能不在意外界評價,或是非常喜歡嘗試,那麼他就會被外界認定為有創造力嗎?其實不一定。但是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太在意外界評價,那麼就算他有創造力,但也可能因此被評價掐住了手腳。我想說的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前面寫的是「可能」,而不是「一定」)。
而我提到一個人「不在意外界評價」,不意味創作者對評論或批評無動於衷;而是如果他能明白自己的內在動機,那麼他就越不容易被外界左右,就越能好好的表現自己想要傳達的東西。那麼,他所傳達出去的東西,會不會被外界認定為創造力呢?可能會,也可能不會。
但如果他一開始就質疑自己,就害怕把自己原本的東西拿到外界,只因為害怕負評,那麼,就算他原本很有創造力,也沒有機會展現了。
上面講的,是關於創造力的「條件」(或說環境)。那麼,回頭來看「創造力能不能教」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跟「創造力的條件」擺在一起看,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創造力這東西不僅沒辦法教,更需要「不要去教」。如果有師長或父母很在意小孩的創造力,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做太多」。
那麼,再回頭想前面的問題:如果把「不要做太多」,套到「形式與邏輯能不能教」這個問題上,可能會得出「形式與邏輯不是不能教,但如果不要給太多,或是在教的過程中不去侷限學生的表現,而是去與他討論,那麼他在形式這個東西上或許不僅能學到表達的邏輯,也有可能開展出一種『新』的表達形式」。
關於「寫作能不能教」的,其實還有許多,我無法談得很全面,我也只能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但我想,就先寫到這裡。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2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不經意的望向天空,那二十秒的紅燈等待時間,我「發現」了「黑夜中白色的雲」,這跟我以往印象中夜晚的天空大為不同,那是一種陌生的感覺。從一個極為「普通」的事物或現象,「發現」以往沒看見過、沒想到過的事,這幾乎是我後來寫詩的開端。
前陣子有機會與盧駿逸對談,我們談「陪小孩寫作」。對談之後,我們才發現雖然各自經歷的教育現場不太一樣,但我們在做的事情極其類似──在真正進到寫作之前,我們做的都是在「移除」那些妨礙小孩寫作的東西。
有時候我會想,今天好涼睡久一點;有時候我望著稿子,好大一個篇幅修改過後,字數看起來沒有進度;有時候我被週遭的聲音干擾,我不想被影響卻又沒有辦法;有時候我的心情被自己的內容卡住……但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都讓自己在每天早上坐到電腦前面。
有時候我會在寫作工作坊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是怎麼寫比較重要?還是寫什麼比較重要?」其實這兩者根本不對立,這麼提問只是想讓人們去思考兩者之間的關係。
別人一定會有好壞的感覺或評判,但寫的人一開始不能為了別人的好壞而寫。但這又不意味著寫完之後無法跟別人討論好壞。寫作作為一種表達的媒介,為「什麼」寫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詩可以巧妙地問問題,或揭示現象。」在一次工作坊結束後,他這麼說。但是,詩好像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他說。他覺得社會學對他來說很有用,另外還有曾經接觸過的兩樣東西,對他來說也很有用。但是,就他目前所接觸到的,詩可以點出問題,卻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當我不經意的望向天空,那二十秒的紅燈等待時間,我「發現」了「黑夜中白色的雲」,這跟我以往印象中夜晚的天空大為不同,那是一種陌生的感覺。從一個極為「普通」的事物或現象,「發現」以往沒看見過、沒想到過的事,這幾乎是我後來寫詩的開端。
前陣子有機會與盧駿逸對談,我們談「陪小孩寫作」。對談之後,我們才發現雖然各自經歷的教育現場不太一樣,但我們在做的事情極其類似──在真正進到寫作之前,我們做的都是在「移除」那些妨礙小孩寫作的東西。
有時候我會想,今天好涼睡久一點;有時候我望著稿子,好大一個篇幅修改過後,字數看起來沒有進度;有時候我被週遭的聲音干擾,我不想被影響卻又沒有辦法;有時候我的心情被自己的內容卡住……但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都讓自己在每天早上坐到電腦前面。
有時候我會在寫作工作坊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是怎麼寫比較重要?還是寫什麼比較重要?」其實這兩者根本不對立,這麼提問只是想讓人們去思考兩者之間的關係。
別人一定會有好壞的感覺或評判,但寫的人一開始不能為了別人的好壞而寫。但這又不意味著寫完之後無法跟別人討論好壞。寫作作為一種表達的媒介,為「什麼」寫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詩可以巧妙地問問題,或揭示現象。」在一次工作坊結束後,他這麼說。但是,詩好像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他說。他覺得社會學對他來說很有用,另外還有曾經接觸過的兩樣東西,對他來說也很有用。但是,就他目前所接觸到的,詩可以點出問題,卻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坊間有很多編劇書,也有很多解釋故事架構的課程跟講座。這些東西的存在無不是希望創作經驗還不多的新朋友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較快的寫出一個符合規範的故事。但是這樣的限制,對架構的要求(比如說三幕劇),真的是正確的,只有符合了編劇書上結構的故事,才是好的故事嗎?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一書的作者提出的寫作框架,這種框架適合在論說性的作品跟日常生活會用到寫作場合。使用這種框架的優點是,含有明確的邏輯性,清晰表達個人的立場。但是這種框架的缺點是,如果一開始的觀點是錯誤的,不論底下有多少案例,總結是什麼,都無法改變錯誤的事實。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繪畫自學的可能性和與畫室學習的優缺點分析,並提供了建議和結論。文章指出繪畫自學是完全可行的,但也建議在畫室快速累積繪畫技術後,在其他時間自學及練習,形成一個正向循環。如果讀者對繪畫感興趣,無論走哪個路都是沒問題的。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詞{寫作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要用「養」的!}很合我的想法。所以的「養」是要慢慢培養,無法急就章,不是用「教」,用套「公式」的。 . 為什麼呢? 1.坊間作文補習班教「作文公式」,讓孩子去套公式,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這是短視的作法,即便是會考或學測也佔不到便宜。「千篇一律」無法
『寫作和想法是密不分的,好的想法需要好的文章來詮釋』 「寫作和想法是密不分的,好的想法需要老的文章來詮釋」這句話強調了寫作和想法之間的緊密關聯。寫作是將我們的想法具體化、詮釋和傳達給他人的過程。而好的想法需要透過寫作來展現和解釋,才能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對於領導者來說,具備卓越的說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你覺得寫作是什麼? 你期望寫作能帶來什麼? 你認為寫作有沒有格式? 我想你心裡都有答案。 本來,我認為寫作的對象是別人, 文章寫出來就是要讓別人看、讓別人理解我的感受, 去傳遞我想表達, 寫作是種溝通的工具。 後來,透過[寫吧!為了抵達自己]這本書發現,寫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坊間有很多編劇書,也有很多解釋故事架構的課程跟講座。這些東西的存在無不是希望創作經驗還不多的新朋友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較快的寫出一個符合規範的故事。但是這樣的限制,對架構的要求(比如說三幕劇),真的是正確的,只有符合了編劇書上結構的故事,才是好的故事嗎?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一書的作者提出的寫作框架,這種框架適合在論說性的作品跟日常生活會用到寫作場合。使用這種框架的優點是,含有明確的邏輯性,清晰表達個人的立場。但是這種框架的缺點是,如果一開始的觀點是錯誤的,不論底下有多少案例,總結是什麼,都無法改變錯誤的事實。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繪畫自學的可能性和與畫室學習的優缺點分析,並提供了建議和結論。文章指出繪畫自學是完全可行的,但也建議在畫室快速累積繪畫技術後,在其他時間自學及練習,形成一個正向循環。如果讀者對繪畫感興趣,無論走哪個路都是沒問題的。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詞{寫作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要用「養」的!}很合我的想法。所以的「養」是要慢慢培養,無法急就章,不是用「教」,用套「公式」的。 . 為什麼呢? 1.坊間作文補習班教「作文公式」,讓孩子去套公式,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這是短視的作法,即便是會考或學測也佔不到便宜。「千篇一律」無法
『寫作和想法是密不分的,好的想法需要好的文章來詮釋』 「寫作和想法是密不分的,好的想法需要老的文章來詮釋」這句話強調了寫作和想法之間的緊密關聯。寫作是將我們的想法具體化、詮釋和傳達給他人的過程。而好的想法需要透過寫作來展現和解釋,才能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對於領導者來說,具備卓越的說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你覺得寫作是什麼? 你期望寫作能帶來什麼? 你認為寫作有沒有格式? 我想你心裡都有答案。 本來,我認為寫作的對象是別人, 文章寫出來就是要讓別人看、讓別人理解我的感受, 去傳遞我想表達, 寫作是種溝通的工具。 後來,透過[寫吧!為了抵達自己]這本書發現,寫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