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豬瘟到剩食惜食

從非洲豬瘟到剩食惜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防疫措施已提升至國安層次。新上任的行政院長在就任後第一個視察行程就是到桃園機場,指示從疫區來的旅客手提行李必須做到百分之百查驗,期望能做到滴水不漏,讓病毒沒有可趁之機。

不過,百分之百查驗?這可苦了海關人員,等著過關的民眾將會大排長龍恐怕也是必然的,我相信應該會有不少人像我一樣好奇,這種措施會持續多久?

政府對非洲豬瘟如臨大敵,因為擔心餵養豬隻的廚餘是防疫的漏洞,農委會要求廚餘養豬場轉型,衛福部食藥署也宣導廚餘減量。但是廚餘若不能餵豬,那麼該如何處理?目前台灣回收的廚餘已有六成八是拿來餵養豬隻,此外,台灣廚餘的回收率僅約一成,絕大多數廢棄的食物被混在一般垃圾中一起焚燒或掩埋。

為了從根源減量,食藥署除了將積極宣傳倡導「惜食」的觀念,希望民眾上餐廳不要點過量,若真的吃不完,就打包帶回家。

raw-image

除了道德勸說之外,也希望能參考德國的做法,對於到餐廳用餐、卻留下太多剩食的民眾處以罰鍰的機制。當然,這項政策只是在討論中,我相信依台灣的民情是很難真正實施與落實的。

其實,不需要政府倡導,華人自古以來就以各種傳說與禁忌,讓民眾珍惜食物,比如說,不珍惜食物會被雷公打,或者碗內的飯粒沒吃乾淨,將來會娶到或嫁給麻子……等等。

何況,最大宗的廚餘,或者我們擴大來看──食物的浪費,最主要不是在末端的消費者,而是從產地到運送、儲存及販售,每個環節都不斷地拋棄或浪費了珍貴的食物。

因此法國在2015年便立法禁止大型超市浪費食物,強制這些大賣場必須捐贈未出售的食物給慈善機構,違反者最高罰二百多萬元台幣。義大利也在隔年通過新法,透過節稅以及簡化捐贈流程等方式,鼓勵超市把尚在食用期限內的剩餘食物捐給慈善單位。

raw-image

為什麼要重新立法?為了食品安全,目前台灣的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5條就規定不得出售逾期食品,所以業者都把「還沒過期而快要過期」的食品當作剩食,就直接處理掉,免得在販售現場一不小心,因為店員來不及把剛剛過期(即使只差一小時、日期跨過一天)的商品下架,若讓消費者買到,造成消費糾紛同時也會傷及商譽。

但是這些可以吃的食物,除了一些生鮮魚肉品外,上面標示的保存期限往往只是所謂「最佳賞味期」,也就是即便過期,其實還是可以吃的。同時,生產產商也傾向將賞味期不斷縮短,這一方面是謹慎,怕萬一消費者吃出問題、官司賠償賠不完加上商譽損失的風險,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講,當保存期限短的話,消費者買回家放冰箱一不小心就會過期,只好扔掉再重買,因此產商也可以賣得更多了。

食藥署在前年(2017年)也曾輔導八大通路以及四大超商,設置即期食品區,為珍惜資源盡一點心力。

這些年有很多不同研究與調查報告,全世界大約有將近一半的食物在還沒端上餐桌前就被扔掉了,而家庭垃圾裡有將近一成是食物。

食物從超市或冰箱被我們扔掉之外,在產地就被「淘汰」掉的更是不計其數。這些食物並不是不能吃、不好吃,而是大小不均等、顏色不討喜,形狀不規則,這種「醜蔬果」一方面難受消費者青睞,一方面也不符合運輸體系所需要的包裝及裝箱需求。

這些年,在各國政府及民間團體的宣傳與努力下,希望能將這些「醜蔬果」或「格外品」(不符合規格的產品)能夠進入銷售體系。台北有個年輕人成立的團體,「格外有意思」就希望大家用不同角度看待這些醜蔬果;還有一個叫「人生百味」的團體蒐集社區剩餘食材,招募志工烹調後再分享給街友。

當然,這些民間團體再怎麼努力,能觸及的層面還是非常有限。要真正減少食物的浪費,還是需要從法律著手,首先要訂立業者進行即期品捐贈的相關法規、執行條例乃至細則等等,輔導超市等業者將即期品捐給慈善團體,若萬一有人吃壞肚子、食物中毒,這些法規及相關單位也可以協助釐清責任。

同時,法規中也要訂立獎勵措施,不然賣場直接將食品丟棄最省事,要捐出去,還要浪費人力去處理。再來則是處罰,就像法國的作法,規定不同規模的賣場最高的食物廢棄量的比例,若超過就處罰。

這些措施若能同時做到,相信就能有效的降低剩食的數量,那麼地球的自然環境承受的壓力才能真正改善。現在很多地方,包括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不斷地被砍伐焚燒,都是為了種植農作物,我們珍惜食物,也是為了後代子孫的生存空間盡一份心力。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別有居心的假新聞,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
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百歲人生已不再是奢求的夢想。但是高齡帶給我們是享受多重人生的恩寵?還是纏綿病榻、求死不得的天譴?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新課題。而在罹患長期慢性病與癌症的陰影下,最令人恐懼的疾病無非就是失智症。
最近有朋友的朋友輾轉找到我,因為他義大利的記者朋友,正在寫一本關於歷史和文物的書,想把台北也記錄在他的新書裡,希望我提供台北市裡七個非去不可、而且兼具歷史意義的大自然景點。
《可可夜總會》以墨西哥民間傳統信仰、節慶與文化為背景,創下墨西哥有史以來的最佳票房紀錄,在世界各國也都有非常好的成績。因為這部電影碰觸了每個人都關心的主題:親情、家庭、夢想,還有關於存在與死亡。
之前做全身健康檢查,各項正常,就是血壓、血糖、血脂等都超過標準,雖然只超過正常值一點點。血糖在調整飲食後很快正常,但拖了一段時間,我也不太理血壓的問題。因為沒有徵狀嘛,最後被老婆女兒強迫去掛心臟內科,這大概是我這幾十年來第一次「看病」。
我們經常面對抉擇的困境時,很多時候並不見得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想做什麼、或不願意做長期的投資,而是周遭有太多竟見,太多閒言閒語,當然,還有來自我們親朋好友的期待。因此,如何有勇氣對抗別人的期待,恐怕是我們一輩子要不斷提醒自己的課題。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社群病毒式傳播的快速,別有居心的假新聞,恐怕是整個社會短時間內很難處理的問題。
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百歲人生已不再是奢求的夢想。但是高齡帶給我們是享受多重人生的恩寵?還是纏綿病榻、求死不得的天譴?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新課題。而在罹患長期慢性病與癌症的陰影下,最令人恐懼的疾病無非就是失智症。
最近有朋友的朋友輾轉找到我,因為他義大利的記者朋友,正在寫一本關於歷史和文物的書,想把台北也記錄在他的新書裡,希望我提供台北市裡七個非去不可、而且兼具歷史意義的大自然景點。
《可可夜總會》以墨西哥民間傳統信仰、節慶與文化為背景,創下墨西哥有史以來的最佳票房紀錄,在世界各國也都有非常好的成績。因為這部電影碰觸了每個人都關心的主題:親情、家庭、夢想,還有關於存在與死亡。
之前做全身健康檢查,各項正常,就是血壓、血糖、血脂等都超過標準,雖然只超過正常值一點點。血糖在調整飲食後很快正常,但拖了一段時間,我也不太理血壓的問題。因為沒有徵狀嘛,最後被老婆女兒強迫去掛心臟內科,這大概是我這幾十年來第一次「看病」。
我們經常面對抉擇的困境時,很多時候並不見得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想做什麼、或不願意做長期的投資,而是周遭有太多竟見,太多閒言閒語,當然,還有來自我們親朋好友的期待。因此,如何有勇氣對抗別人的期待,恐怕是我們一輩子要不斷提醒自己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