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管理之前,先學習善待它 — 談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Lu, tim

寫在情緒管理之前

不難覺察,從網路聲量、暢銷書榜、流行語彙,都反映了情緒管理是持續被觀注,且資訊需求相當大的課題。而不少情緒管理的論述,都出自於談論職涯、職場與工作方法為主調的媒體筆下,情緒、人際、溝通、職涯、減壓等常被混為一談。但我們會主動去探究情緒管理的時刻,往往想獲得的不會是這類訊息。例如:「快速接受事實,把焦點從情緒挪開,轉而擺在下一步怎麼解決已發生的問題上」是很容易在線上和上述媒體的內容裡找到的資訊。這樣的方式乍看下似乎沒什麼問題,在待人接物上確是種「識大體」的體貼。然而在纖細的內在情緒上,往往不是一種適切和足夠溫柔的對待。

https://unsplash.com/@justinecz

https://unsplash.com/@justinecz

以大部分人的切身的經驗來說,安慰他人時的不知所云常是一例。面對他人的情緒時,旁觀者清的冷靜,反導致我們無法同理傾訴者的需求。急於找到、解決問題,容易因不明所以,把問題歸咎於當事人的無理取鬧。我們常忽略了,情緒就像隻養在內心的小獸,是需要被滿足和照顧的存在。理性常常是趕不上感性的,就像我們會因朦朧的好/噩夢,影響清醒後的情緒一般。請先溫緩的停下情緒,再讓理性和是非對錯跟上來吧。

https://unsplash.com/@satelliteeyes

https://unsplash.com/@satelliteeyes

情緒本身是中性的,有問題的通常是你看待它的方式

當我們談及情緒、陪伴和傾聽時,溫柔以待是必要的前提,而鑽牛角尖則大可不必。不少論述強調事出有因的必然,惟有找到最初的癥結,方能徹底解決情緒問題。循察源頭確實是一項積極解方,在過程中你會漸漸覺察到,原來非常多的情緒都源自於生理反應。能分辨情緒的源頭是來自基因,還是真的來自於自己,會很大程度的助於情緒管理。然而,總有些情緒是幾乎找不著因循的。因此學習與無從解套的情緒共處,坦誠接納它存在的必然是同等重要的。像近視和眼鏡之於你的關係一樣。我們都未必純然健康,但仍能舒坦的生活,不是嗎?

https://unsplash.com/photos/c4eL4WiyyqY

https://unsplash.com/photos/c4eL4WiyyqY

同樣的,很多人不能正視情緒跟生理狀況一樣,都是起伏頻繁的狀態、都有時期上的變化、莫名的觸發機制。而好比我們會感冒、過敏,且有多種病徵和病因一樣,生心理的健康與否,都是生命中必然途經的常態,有的頂多是程度上的差異。所謂病態,也不過就是「生病的狀態」。我們能對大部分的生理疾病處之泰然,對有心理病徵的人卻常懷格外的恐懼。他們確是少數,但並不是異端。我們看待患有憂鬱、躁鬱等情緒官能症患者的眼光、心態、方式,有時可能比疾病本身更不健康。如果你曾閱讀過情緒官能症者的陪伴守則,你會發現它不論在心態或執行上,都遠比市面上的勵志書籍、不明組織團體開設的減壓課程,或意義費解的情緒管理心法來得實際、體貼且純淨多了。

情緒不僅如此,承前之餘的啟後

情緒是生命經驗的一環,除了消化和淡忘外,也能成為創作脈絡的一部分,例如你能從往昔的日記裡感受到當時的情緒,那些字裡行間,便是你創作出的客體。對於情緒,我們都該有更多的想像。你看待情緒的方式,決定了它和自己的樣子。我們一生都在和自己相處,卻未必是最瞭解自己的人。透過耐心、坦誠的接納情緒,我們都能藉此認識和成為更完整的自己。也請記得,不論誰的情緒,都值得被溫柔善待。善良之所以可貴,是在於它的難能。這不也反應了,情緒管理是多有價值的一門生命課題。


文章不定期於 t.lu&co instagram / facebook 發佈 當然更希望你訂閱方格子 : ) 我們都在為更好的閱讀和內容努力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u, tim的沙龍
7會員
6內容數
Lu, ti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2/13
文 Lu, tim 他們不是那種生在山裡,頭上生著硬角,下巴有老成的鬚的羊。他們是以牧者的杖為中心,能成群,能三兩,在不斷遷化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水草的羊。
2019/02/13
文 Lu, tim 他們不是那種生在山裡,頭上生著硬角,下巴有老成的鬚的羊。他們是以牧者的杖為中心,能成群,能三兩,在不斷遷化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水草的羊。
2019/02/13
不知道是否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 也許你也認識, 遇過或你就是這樣的女生, 姑且稱她們做小葉好了. 
2019/02/13
不知道是否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 也許你也認識, 遇過或你就是這樣的女生, 姑且稱她們做小葉好了. 
2019/02/03
《言花》是魏如萱第一本用作家身份出版的圖文作品。全書的調性是日常而情緒化的,將脆弱、釋然、吁嘆、偏執、彆扭...各式在不同時刻大感小悟,都攤坦在一頁頁的紙面上。哪怕幾經詞藻包裹、以剪輯重擬序列,也難掩那些既曲蜒又筆挺的,屬於原貌的輪廓。
Thumbnail
2019/02/03
《言花》是魏如萱第一本用作家身份出版的圖文作品。全書的調性是日常而情緒化的,將脆弱、釋然、吁嘆、偏執、彆扭...各式在不同時刻大感小悟,都攤坦在一頁頁的紙面上。哪怕幾經詞藻包裹、以剪輯重擬序列,也難掩那些既曲蜒又筆挺的,屬於原貌的輪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用拉扯的感覺,真好!】通常,在未經練習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受到千絲萬縷的情緒與思緒的影響,只是可能有自覺或沒自覺。這些都會儲存在我們的記憶、身體裡,在時間緊迫、壓力大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大爆發,甚至做出後悔莫及的事。如果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發現情緒,然後當下用最輕鬆簡易的方式處理,不是去壓抑或是放大
Thumbnail
【不用拉扯的感覺,真好!】通常,在未經練習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受到千絲萬縷的情緒與思緒的影響,只是可能有自覺或沒自覺。這些都會儲存在我們的記憶、身體裡,在時間緊迫、壓力大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大爆發,甚至做出後悔莫及的事。如果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發現情緒,然後當下用最輕鬆簡易的方式處理,不是去壓抑或是放大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容易情緒化的人嗎?有沒有曾經在發過脾氣之後卻感到後悔的經驗?或是一直努力的控制情緒,總是避免在工作場合、在人們面前表現情緒,希望當個「成熟」的人?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容易情緒化的人嗎?有沒有曾經在發過脾氣之後卻感到後悔的經驗?或是一直努力的控制情緒,總是避免在工作場合、在人們面前表現情緒,希望當個「成熟」的人?
Thumbnail
無法控制的情緒,讓人無法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善於控制情緒的人,真相或許是刻意壓抑情緒或假裝沒有情緒。無論是哪一類,透過這本書作者教了一些方法…
Thumbnail
無法控制的情緒,讓人無法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善於控制情緒的人,真相或許是刻意壓抑情緒或假裝沒有情緒。無論是哪一類,透過這本書作者教了一些方法…
Thumbnail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一直是多數人在探討的議題之一,但負面情緒真有這麼可怕嗎?我可以大聲跟各位說「不」。其實負面情緒有時扮演著我們人生的導師,讓我們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一直是多數人在探討的議題之一,但負面情緒真有這麼可怕嗎?我可以大聲跟各位說「不」。其實負面情緒有時扮演著我們人生的導師,讓我們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情緒和理智是不相統屬的2國,理智無法「處理」情緒喔!情緒沒有不好,它在提醒我們有事情做/想錯了。當我們有情緒時,不要急著逃避、壓抑或轉移注意力,雖然暫時不見了,但不是真的不見,只是被壓下去了,將來要再挖出來處理,要耗費更多的心力,而且會在某個情境時,爆裂出來。
Thumbnail
情緒和理智是不相統屬的2國,理智無法「處理」情緒喔!情緒沒有不好,它在提醒我們有事情做/想錯了。當我們有情緒時,不要急著逃避、壓抑或轉移注意力,雖然暫時不見了,但不是真的不見,只是被壓下去了,將來要再挖出來處理,要耗費更多的心力,而且會在某個情境時,爆裂出來。
Thumbnail
情緒有分好壞嗎? 儘管這個社會向來都比較強調人們要「保持開心樂觀,不可以不快樂」,相較之下焦慮、憂鬱、生氣等情緒就時常被忽略和排斥,但其實情緒是不分好壞的。
Thumbnail
情緒有分好壞嗎? 儘管這個社會向來都比較強調人們要「保持開心樂觀,不可以不快樂」,相較之下焦慮、憂鬱、生氣等情緒就時常被忽略和排斥,但其實情緒是不分好壞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