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情緒有沒有分好壞?如果沒有,那為什麼會有負面情緒的出現?我們又該如何與之共處呢?

2020/08/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情緒有分好壞嗎?

這個社會向來都比較強調人們要「保持開心樂觀,不可以不快樂」,且不太允許生氣、難過、焦慮等等的負面情緒存在,因此負面情緒時常被忽略和排斥。
不過其實情緒是不分好壞的,儘管在心理學上,有一派認為情緒可以分類成幾種類別,有另一派認為情緒根本不能分類,只是程度上的差異不同。
但不管是哪一派,從來沒有一個心理學家指出「有情緒是不好的」,卻反而還時常花時間去解釋「情緒對我們生命的幫助究竟是什麼」,好去說服社會大眾「情緒真的不分好壞」,並且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多花點時間了解自己的心情狀態、幫助自己。

如果情緒不分好壞,那每個情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每個情緒就像是一個小精靈一樣,偷偷的住在我們的生活中,當遇到相關聯的議題和狀況時,就會適時地跳出來,保護自己的主人、讓自己的主人去產生某些反應或回饋。
像是生氣這個小精靈,可以讓我們在感受到自己的界限被踩、不被尊重的時候,是時候跳出來保護自己,替自己說話、警告他人;
難過小精靈可以幫助我們哀悼一段關係的失去或是生命旅程的告別、讓我們在發洩情緒後,又有了力量繼續往前;
焦慮害怕則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存活受到威脅,需要緊急的採取某些措施來保護自己;
孤單可以讓我們願意花更多時間去和別人交流、互動,產生社會連結,畢竟在過往的農業時代,是需要社會的相互支持與照顧,才能活下來的。
因此,每一個情緒都是有根本,且來自遠古生存模式底下的意義,並不應該刻意的去排斥某些情緒的存在,相反的,反而應該學著去和不同的情緒相處。

那知道存在的意義之後,如何和不同情緒相處呢?

接納情緒的到來與離開

這是最重要,但也最難的一個步驟。要能夠好好的處理每一個情緒,必須要先願意好好地接納自己每一個情緒的到來與離去,不批判、不壓抑每一個試圖讓你看見的情緒精靈,好好地包容著他們,才能夠不被他們的力量反撲。

2. 試著去看見淺層情緒的背後,還有沒有什麼被淹沒的聲音

有時候我們情緒藏的很深,表面上的情緒可能是某一種感覺,但實際再往下挖得更深一點,才發現原來有自己更在乎的事情,比方說晚回家讓媽媽生氣,乍看之下的情緒是憤怒、生氣,但實際上再探討的深入一點,會發現表層情緒的背後其實有更多的擔心、害怕,怕孩子晚回家會有安全上的顧慮。
而當我們可以更深層的去釐清真正的核心情緒時,我們才能更準確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方也能更準確地給予支持,否則像上述的例子,如果小孩沒有辦法讀取到媽媽擔心、害怕的情緒,就會一昧地覺得媽媽只是個愛操心、生氣的人,但如果可以更理解背後真正的想法,就可以協助我們有更良好的溝通、互動。

3. 試著理解這些有深有淺的情緒給你的意義是什麼

這些情緒對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試著從「每個情緒都是要來幫助你的」這個角度出發,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很快地找出解決方法,但是可以去思考這個情緒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從中去找到更多力量和資源來幫助自己往前。

4. 找到可以讓自己身心靈比較放鬆的方法(情緒安慰劑)

比方說吃個大餐、睡個覺、去沒有人的地方大吼大叫,如果有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的心情立刻較為放鬆的話,其實這些或許就可以是屬於你的情緒安慰劑,可以讓我們在情緒高點時,立刻有一些安撫作用。

5.試著去影響周圍對情緒的看法,讓社會對情緒的接受度變高

可以把新學習到的觀點、知識分享給你更多的朋友,讓他們也開始對情緒有不一樣的認知,當環境對情緒的包容度變高,我們便減少受外界批判的狀況,自然也可以更接納情緒的存在。
如果方法用完了,可是發現自己的情緒還是大幅的干擾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等等,或者覺得那些方法都太表淺了,還想更深入的了解自己,那推薦可以去尋找更專業的輔助,像是政府的衛生局、心理諮商中心、醫院身心科、心理診療所、學校諮商中心等等,讓更專業的人員來協助你釐清真正的關鍵點是什麼,來讓情緒困擾減少,而有時他們也會舉辦心理講座,費用較為便宜但一樣可以更認識自己,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些資源,不妨多利用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WINE|Xiang
AWINE|Xiang和其他 5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溫曉風
溫曉風
68追蹤者
99內容數
期許自己是一個「有如溫暖春天伴隨微風吹拂」的人,所以取了一個與個性直爽的我,完全不像的名字。熱愛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偶爾說些心理學知識,還喜歡用獨特的觀點,來切入習以為然的事情,這就是我—溫曉風。平時也在podcast(搜尋:溫曉風)上說說笑笑,和大家一起透過動畫電影來找出故事想呈現給我們的啟發。
這裡有教育相關的文章。不論是從擔任教職時的教育者出發,亦或是回歸到自己在當學習時的被教育者,甚至是所有與升學考試相關的內容,通通在此和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處翼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